当Facebook的数字货币梦想破灭后,科技界并未放弃对金融领域的探索。如今,企业数字货币正蓄势待发,或将重新定义我们的支付方式。
加密货币市场在2021年创造了惊人纪录——仅比特币就处理了3万亿美元交易,远超美国运通的交易规模。然而这些交易大多停留在投机层面,真正用于实体商品和服务支付的比例微乎其微。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字货币能够在美国市场与美元分庭抗礼?答案或许就藏在Facebook曾经力推的Libra稳定币(后更名为Diem)的蓝图中。虽然该项目在2021年因美国财长耶伦的反对而搁浅,但这恰恰说明私人数字货币已被视为美元的潜在劲敌。
私人数字货币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当时创新思想家爱德华·德·博诺就提出了”IBM美元”的构想。他认为大型制造企业应该发行专属货币来购买自家产品,这不仅能稳定销售波动,还能增强业务的可预测性。Facebook的Libra虽然折戟沉沙,但其他科技巨头完全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
亚马逊就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这家电商巨头每月拥有超过2亿独立访客,年收入高达5000亿美元,更有1.67亿Prime会员构成了忠实的用户基础。借鉴Libra的经验,亚马逊完全可以推出名为”亚马逊币”的数字货币。用户可以用美元1:1兑换这种数字货币,并在购物时享受2%的折扣优惠。实际上,亚马逊已经在应用商店试水虚拟货币,将其扩展到整个电商平台将是顺理成章的演进。
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WS构成了第二个重要支柱。作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AWS服务着Netflix、Twitch等重量级客户。如果这些企业被要求持有一定数量的亚马逊币来支付服务费用,将极大推动这种数字货币的流通。当然,这种安排需要建立在互利基础上,而非单方面的强制要求。
监管合规是第三大关键因素。亚马逊可以将数字货币业务纳入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框架,完全遵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各项规定。通过将储备金投资于美国政府证券,既能满足监管要求,又能增强用户对货币稳定性的信心。这种合规态度正是Facebook所欠缺的。
最后,普惠金融将成为重要的推广策略。就像Libra曾经设想的那样,亚马逊币可以为银行服务不足的群体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这种社会价值虽然短期内可能不盈利,但作为获客手段对亚马逊这样的巨头来说完全可承受。
当然,亚马逊并非唯一具备这种潜力的科技公司。谷歌、苹果等拥有庞大用户生态的企业同样可能进军这一领域。但需要注意的是,私人数字货币的兴起将带来税收、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面对这一趋势,美国政府可能需要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货币竞争新时代。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