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推特上掀起了一股关于轻客户端的热烈讨论,我们与轻客户端爱好者Phil Ngo、Gajinder Singh(Lodestar)、Guillaume Ballet(Geth)和Matt Garnett(EF)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这个话题。
作为Lodestar团队,我们始终是轻客户端的坚定支持者。这些轻量级软件通过与完整节点连接来实现区块链交互,为用户提供了运行完整节点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虽然轻客户端不像完整节点那样直接验证区块,但它们为获取无需信任的区块链数据提供了便捷途径,大大降低了对第三方服务的依赖。
尽管轻客户端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但要使其成为以太坊交互的标准方式仍需付出更多努力。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进展,同时强调在保持良好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去信任化的重要性。
轻客户端的价值
运行完整节点是与以太坊交互最去中心化的方式,但这并非易事。维护区块链的完整副本并实时接入点对点网络需要消耗大量内存、存储和计算资源,这对普通用户来说门槛过高。更何况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并不需要验证整条区块链。
虽然像无状态这样的解决方案正在开发中,但要完全实现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目前来看,轻客户端以较低的硬件要求实现了大部分功能,是一个颇具前景的过渡方案。事实上,我们去年就曾撰文讨论过轻客户端作为重要解决方案的潜力。
轻客户端的工作原理是从提供者处获取所需数据,这些提供者直接连接完整节点。轻节点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确认其属于规范链的一部分并保持更新状态。这种方式让用户无需同步整个网络就能安全地访问以太坊。
当前面临的挑战
虽然运行完整节点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但轻客户端的实现同样面临诸多困难。值得庆幸的是,The Merge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太坊轻客户端的工作机制。Altair硬分叉引入的同步委员会为轻客户端原生集成到协议中提供了可能。
权益证明机制的采用使得轻客户端可以选择链的任何部分构建证明,这在以前是无法实现的。Lodestar团队开发的证明者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轻客户端同步来验证执行层数据,为协议增加了额外的安全层和去中心化程度。
普及应用的障碍
目前阻碍轻客户端广泛采用的主要因素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概念验证和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我们需要完善更多关于交易和收据的证明功能,这要求我们转向交易的SSZ编码。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关键是要让轻客户端在后台无缝运行,不干扰用户操作。
在去中心化生态中推动某项技术的采用向来具有挑战性,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激励机制促进轻客户端的应用,并鼓励MetaMask、Rainbow等主流钱包集成这项技术。
Verkle树的革新
从Merkle Patricia树向Verkle树的转变对轻客户端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Verkle树通过创新的多项式技术大幅减少了验证所需的证明大小,使轻客户端的运行更加高效。
这种新型数据结构不仅提升了当前轻客户端的性能,还为未来的创新奠定了基础,让用户能够更安全、高效地与以太坊交互。正如专家所言:”得益于Verkle树的小证明特性,我们可以开发无状态客户端,提供验证所有内容的方法,从而减少信任需求。”
标准化时机探讨
关于是否应该在L1和L2之间标准化轻客户端,目前存在不同观点。Guillaume认为:”我们还不应该协调数据结构,因为L2正在进行各种实验,而L1则需要更加谨慎。”
确实,标准化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考虑到以太坊各层的复杂性,我们可能需要5-10年才能建立成熟的标准化流程。等待技术更加稳定后再推进标准化工作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DevConnect轻客户端峰会
来自全球的以太坊开发者即将齐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Devconnect大会,我们也将举办第三届轻客户端峰会,共同探讨轻客户端的发展方向!
无法亲临现场的朋友可以通过推特关注最新动态,加入电报讨论,或通过Discord(#轻客户端频道)参与交流。
关于Lodestar
Lodestar是由ChainSafe维护的TypeScript以太坊共识客户端。通过我们的开源客户端和库,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社区可以在以太坊上进行创新开发。Lodestar专注于轻客户端技术,致力于提高各类设备及其用户获取可验证区块链数据的能力。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