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比特币白皮书首次揭示区块链支付潜力以来,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基于区块链的支付不仅成为现实,更在许多方面超越了传统支付方式。经过十年间对底层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我们现在已经拥有能够支持大规模支付应用的成熟系统。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轨迹与”摩尔定律”颇为相似,存储成本在过去几年间呈现断崖式下降。特别是在以太坊Dencun升级(EIP-4844)之后,Arbitrum和Optimism等二层解决方案的交易成本已降至约0.01美元,而新一代一层解决方案的成本也正快速趋近于零。
在基础设施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同时,稳定币的崛起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Visa最新发布的稳定币分析平台(Visa Onchain Analytics)清晰地展示了这一增长态势,揭示了稳定币和底层区块链技术在全球支付领域的应用潜力。过去一年,稳定币交易量增长了约3.5倍。根据Visa的数据,仅计算由消费者和企业直接发起的交易(不包括智能合约自动交易),最近30天的稳定币交易量已达到惊人的265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PayPal支付总量的两倍,甚至接近印度或英国的GDP规模。
来源:Visa Onchain Analytics
经过深入研究这一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我们确信区块链技术拥有改变支付行业的巨大潜力,很可能成为未来支付的基础设施。
支付行业的历史沿革
要理解加密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必要回顾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当前美国和全球广泛使用的支付基础设施(如ACH、SWIFT)实际上建立于50年前的1970年代。当时实现资金全球流动的能力是一项革命性突破,堪称金融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时至今日,全球支付系统已显得陈旧、分散且效率低下。这套系统运行成本高昂,只能在有限的银行营业时间内运作,并且依赖大量中介机构。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缺乏统一的全球标准,这种碎片化状态阻碍了国际交易的无缝对接,也增加了建立统一协议的难度。
实时结算系统的出现是近年来的重要进步。印度UPI和巴西PIX等实时支付方案的成功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美国也通过政府和财团合作推出了实时结算系统,包括清算所的Same Day ACH、RTP以及美联储的FedNow。然而这些新型支付方式的普及面临诸多挑战,各方利益博弈导致进展缓慢。
金融科技公司尝试在传统基础设施上改善用户体验。Wise、Nium和Thunes等企业通过在全球账户中集中流动性,让用户的交易体验接近即时完成。但这些创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支付路径的局限性,也不是资本效率最优的解决方案。
现代支付的复杂性挑战
当前支付交易,特别是跨境支付,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来源:Galaxy
跨境支付通常涉及多个中介机构,包括本地和代理银行、清算所、外汇经纪商以及支付网络。每个环节都会增加交易复杂度,导致延误和成本上升。标准化缺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不同国家和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支付系统和消息标准各不相同,使得优化支付流程变得异常困难。
传统系统缺乏自动化能力,依赖人工干预,导致处理效率低下。同时,跨境支付过程缺乏透明度,交易状态、处理时间和费用等信息不透明,企业难以及时跟踪和协调支付,增加了管理负担。高昂的成本更是不容忽视,跨境支付通常伴随着高额交易费用、汇率溢价和中介费用。
数据显示,跨境支付结算可能需要长达5个工作日,平均成本高达6.25%。尽管如此,B2B跨境支付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FXC Intelligence估计2023年该市场规模已达39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43%至53万亿美元。
显然,市场迫切需要能够实现实时结算的全球统一支付标准。区块链技术恰好提供了这样的解决方案,让全球范围内的价值转移变得快速且低成本。
来源:Galaxy – 本报告中所有第三方公司产品和服务名称仅用于识别目的。产品名称、标识和品牌均归其各自所有者所有。
加密支付的崛起
稳定币支付为解决跨境支付等领域的现有挑战提供了理想方案,其全球增长态势已经十分明显。截至2024年5月,全球稳定币总供应量已达约1610亿美元。USDT和USDC分别位列加密货币市值排行榜第三和第六位。虽然仅占加密市场总市值的约6%,但它们却代表了链上交易价值的60%。
以跨境支付为例,区块链技术极大地简化了资金流动流程:
来源:Galaxy
与传统金融支付方式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结算不同,区块链可以实现近乎即时的全球交易结算。由于减少了中介环节并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加密支付能够显著降低成本。区块链提供的透明度也使资金流动更易追踪,减轻了对账负担。最重要的是,区块链建立了一个全球通用的”高速公路”,任何互联网用户都能轻松接入。
通过采用稳定币支付轨道,中介环节大幅减少,资金流动实现实时可见,结算时间显著缩短,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成本优势明显。
加密支付体系架构
加密支付市场主要由四个层级构成:
来源:Galaxy – 本文提到的所有第三方公司产品和服务名称仅用于识别目的。
结算层作为基础区块链设施,比特币、以太坊和Solana等一层网络,以及Optimism和Arbitrum等二层解决方案在这个领域展开竞争,比较各自的性能、成本、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我们预计支付应用将逐渐成为区块空间的重要需求方。
资产发行方负责创建和管理稳定币,这类加密资产通常锚定美元等法定货币。稳定币发行方采用类似银行的商业模式,接受客户存款并投资于美国国债等高收益资产,通过利差获利。
出入金提供商在推动稳定币作为主要金融工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主要负责连接区块链上的稳定币与传统银行系统。其商业模式通常基于交易流量收取少量佣金。
应用界面作为用户直接接触的软件层,提供加密支付的前端体验,并整合体系中的其他组件完成交易。商业模式多样,通常包括平台费用和基于交易量的分成。
加密支付的新兴趋势
我们特别关注加密货币与支付结合的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跨境支付成为首要应用场景。由于涉及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区块链支付方案在这一领域需求最为旺盛。服务于B2B支付(如供应商付款、员工薪资、企业财务管理)和汇款业务的提供商获得了市场广泛关注。
我们认为跨境支付类似于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法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转换最具挑战性。Layer2 Financial等公司通过整合区块链、托管服务、交易所和银行等后端资源,提供无缝合规的客户体验。他们还能优化交易路径,利用加密通道在约90分钟内完成跨境支付,比现有方案快10到100倍。
这种效率和成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强烈需求,特别是在法币不稳定和美元获取困难的地区,如非洲和拉丁美洲。Mural在美拉之间的供应商和开发者支付业务中取得了显著成功。
支付级基础设施的演进
加密货币生态的市场基础设施(如托管平台、密钥管理系统、流动性场所)最初主要为零售交易设计。经过多年发展,这些系统逐渐增加了企业级功能,但整体上仍不能满足实时支付和大规模交易的需求。
我们观察到新进入者和现有供应商正在扩展产品线以满足这一新兴需求。例如Turnkey*等新型托管和密钥管理系统,将交易签名速度提升10到100倍,使数百万钱包的签名延迟控制在50到100毫秒,并支持企业设计自动化、可扩展的资产管理策略。
流动性提供商也在重新设计产品,为出入金通道提供更频繁(理想情况下是实时)的结算能力。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正在为用户创造更优质的体验。
链上收益带来变革机遇。随着区块链上数字法币的出现,代币化趋势开始显现。如前所述,稳定币的快速增长也凸显了持有者无法获得收益的问题(相对于美国国债4-5%的收益率)。
目前Tether和USDC主导着约1600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占比超过90%。近期涌现出一批提供链上收益的新项目。Agora*、Mountain和Midas等稳定币发行方推出与美元挂钩的收益型资产。BlackRock、Franklin Templeton、Hashnote和Superstate等机构则推出了一系列代币化美国国债产品。Ethena等创新项目通过ETH基差交易提供链上收益。
我们预期这些新型资产将在推动链上金融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一个多元化的收益资产市场正在形成,未来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风险偏好和地理位置选择不同工具。这可能对全球金融服务产生深远影响。
稳定币实用化初现端倪。虽然稳定币在多个应用场景中显示出明确需求,但非加密用户(如普通消费者和企业)日常仍主要使用法币。例如,企业可能愿意利用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但多数仍倾向于持有和接收法币。
接受度是主要障碍之一。Stripe近期宣布支持商户接受稳定币支付,这既是对稳定币的认可,也标志着重大转变。此举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支付选择,促进企业接受、持有和交易数字资产。
使用场景是另一障碍。Visa扩展其稳定币结算能力,加强区块链与卡网络的互操作性。市场对稳定币支持的卡产品需求显著增长,这类产品允许持卡人在Visa受理点使用稳定币。
随着稳定币在传统支付场景中的接受度提高,我们预计这些数字资产将像传统货币一样普及。
总结而言,区块链支付是加密货币与金融服务融合领域最重要且令人振奋的趋势之一。我们相信区块链将在更多金融交易中得到应用,支付将成为主要用例和区块空间的重要需求来源。如果您正在这一领域创业或拓展业务,欢迎通过Telegram@MG_GLXY或X平台@mgiampapa1与我们联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