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基础设施的早期设计决策往往决定行业走向,即便初衷是去中心化,技术和市场演进仍可能导致集中化。互联网历史表明,从ARPANET的去中心化架构到万维网后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便利性优化逐渐催生了Google、Amazon等垄断巨头。当前区块链领域面临相似挑战,如以太坊L2方案依赖中心化排序器。文章强调必须从底层架构嵌入去中心化原则,Sui区块链通过面向对象模型、并行化扩展和去中心化存储等设计,避免重蹈”设计债务”覆辙,构建真正抗中心化的基础设施。

回顾多年前参与服务数十亿用户项目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的初始设计对整个行业走向的决定性影响。那些最初标榜开放、中立和去中心化的平台,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滑向集中化的轨道。这种演变并非源于恶意,而是早期设计决策在技术和市场自然演进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

这让我意识到,基础设施的设计选择必须从一开始就慎之又慎。关键设计需要确保技术能够内置公平性,从根本上防止权力过度集中。

似曾相识的发展轨迹

在负责大型互联网项目时,我亲身体会到一个深刻规律:”权力总是倾向于集中化,即使没有人刻意为之。”当去中心化行业初现时,比特币、以太坊等创新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摆脱传统权力结构的希望。我们曾天真地认为,通过代码就能实现公平,摆脱中间商的束缚。

然而现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那些曾经让互联网走向集中化的力量,如今正在同样影响着这些所谓的”去中心化”系统。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这不禁让人思考:最初设计为能够承受核战争的去中心化P2P网络的互联网,为何最终走向了集中化?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互联网从理想主义起点到高度集中化生态的演变历程。

互联网的初心:点对点网络

互联网的雏形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项目。当时的设计理念很明确:避免单点故障,确保即便部分网络失效,整体通信依然可靠。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来源: @DailySwig

这种设计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网络环境:每个节点都是独立对等体,能够自主发送和接收数据。TCP/IP、FTP、Telnet等协议的设计初衷都是为了开放和协作,而非强化控制。70-80年代,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NSFNET和ARPANET相连,形成了一个无人能控制全局的去中心化网络。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然而,90年代初万维网和浏览器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第一个网站页面复现(图片来源:CERN)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兴起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蒂姆·伯纳斯-李:万维网的缔造者

1989-1991年诞生的万维网基于开放标准,任何人都能轻松建立自己的网站。但90年代初期,”网页浏览”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杀手级应用,网站逐渐转变为在线商店和新闻平台,普通用户不再自己运行服务器。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1994年Netscape浏览器主页(截图来源:Alex Pasternack / OldWeb.today

搜索引擎如AltaVista、Yahoo!和后来的Google帮助用户在信息爆炸中找到内容。网络效应显现:用户越多,搜索引擎优化得越好,市场地位越牢固。Google的PageRank算法使其成为互联网探索的首选入口。

与此同时,ISP崛起为数百万新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向”下行优化”发展。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随着用户规模扩大,早期互联网开放性的设计理念开始暴露出局限性。

安全机制与集中化演变

互联网早期协议无法应对海量用户和商业滥用。垃圾信息泛滥,黑客攻击激增,迫使网络引入更多管控措施。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来源: emailtray.com

防火墙和NAT技术的引入削弱了P2P特性,位于NAT后的主机被迫成为仅客户端角色。这些基础设施决策相互强化,推动互联网向集中化发展。

“守门人”的崛起

运行个人服务器的复杂性和成本,加上技术壁垒,使真正的P2P参与者越来越少。2000年代早期,少数公司意识到控制数据中心能带来巨大竞争优势。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来源:datareportal.com

Google、Amazon、Facebook等巨头建立了庞大的基础设施。用户越多,数据越多,产品优化越好,形成良性循环。互联网收入模式转向目标广告,进一步集中了权力。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基础设施逐渐迁移到AWS、Azure等云服务,只有少数公司能高效运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内容分发网络和DNS解析服务也集中到少数公司手中。

权力集中的后果

大型企业最初并非出于恶意,但早期网络架构的自然演进导致权力向少数巨头倾斜。这些平台设定服务条款,决定用户看到的内容,成为公共话语的实际仲裁者。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讽刺的是,最初开放的去中心化网络,如今成为少数公司把控信息流的工具。这些企业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堪比政府,能够操控公共舆论、影响商业活动。

区块链的重蹈覆辙

与早期互联网相似,如今的区块链技术也在面临集中化压力。以太坊扩展性问题推动开发者采用Layer-2解决方案,但许多依赖于单一的”排序器”。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类似模式出现在NFT生态系统中。单一主导市场成为二级交易主要场所,能够随时修改规则,损害创作者利益。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这些”临时”解决方案往往会变成永久,因为用户追求快速、便宜的体验,开发者选择熟悉可靠的方案。

为建设者设计

要避免数字巨头主导的情况重演,需要关注未来的创新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真正去中心化的系统需要从一开始就植入支持去中心化的理念。

设计债务的教训

从我构建亿级用户系统的经验看,一旦系统变得关键,就很难彻底重建。早期区块链行业的”扩展性三难困境”并非天生,而是最初设计架构的缺陷。

每次修补短期问题的尝试,往往增加了复杂性和中心化控制点。教训很明确:必须从一开始就正确设计架构。

Sui的设计理念

Sui的面向对象编程模型与Web2工程师的思维方式一致,减少了概念负担和常见陷阱。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Pilotfish原型: https://blog.sui.io/pilotfish-execution-scalability-blockchain/

Sui为处理现实负载而构建,能够水平扩展。对象模型实现了大规模并行执行,每个对象本质上是自己的分片。

打造无法作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

本地费用市场确保某一区域的拥堵不会影响网络其他部分。这些设计嵌入平台基础中,防止退化为守门人模式。

去中心化存储和网络

Walrus提供可验证的去中心化存储层,性能堪比主流云服务。SCION网络协议打破传统ISP控制,使数据路由更安全可靠。

健全设计的重要性

去中心化不仅是节点数量,而是通过架构设计防止权力集中。Sui展示了从第一天就以正确原则设计的成果,确保无论规模多大都能保持初衷。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载自【X】,版权归原作者所有【@EvanWeb3】。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
  2.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构成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翻译文章,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内容。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8035.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

  • 美国制裁与勒索软件及信息窃取相关的加密货币钱包 – 区块链安全警示

    美国财政部对俄罗斯Aeza Group及其高管实施制裁,指控其通过”防弹”托管服务协助勒索软件团伙及信息窃取者。被制裁对象包括持有35万美元加密货币的Tron链管理钱包、4名俄罗斯高管及关联公司。该钱包通过支付处理器掩盖资金流向,并与受制裁交易所Garantex存在链上关联。此次行动是打击网络犯罪供应链的关键举措,2025年全球加密货币被盗金额已达21亿美元。

    2025年7月2日
    800
  • 如何一步步创建自己的NFT并上链

    NFT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独特数字资产,具有防篡改和可验证特性。创建NFT需选择适合的区块链网络(如以太坊、Solana等),设置加密钱包,并通过智能合约完成铸造。关键步骤包括上传数字艺术品、设定价格及版税。Gate.io等平台提供一站式NFT创建和销售服务,而Lazy Minting技术可降低前期成本。NFT市场持续增长,为数字资产交易带来新机遇。

    3天前
    1000
  • 如何解决代币化财产继承问题:死亡、离婚与密钥丢失的风险应对

    观点作者:Venket Naga,Serenity联合创始人兼CEO 加密货币与房地产市场的融合正在重塑全球投资格局。过去几年间,使用数字资产贷款购房已从行业创新转变为常规操作,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对传统金融领域的深度渗透。 从迪拜开创性的代币化房地产项目,到创纪录的30亿美元RWA代币化交易,这些里程碑事件清晰展现了资产代币化的巨大潜力。专家预测,到2035年…

    资讯 2025年6月20日
    6100
  • 瑞波任命纽约梅隆银行担任RLUSD储备托管方 发行量突破5亿美元

    Ripple任命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作为其企业级稳定币RLUSD的官方储备托管机构。该银行将管理RLUSD的现金储备,并通过综合银行解决方案支持Ripple运营需求。RLUSD供应量已突破5亿美元,其中4.35亿在以太坊网络,6500万在XRP账本。这款1:1美元锚定的稳定币专为企业跨境交易设计,已获纽约和迪拜监管机构批准,填补了企业级金融工具的市场空白。此前Ripple还与瑞士AMINA银行合作拓展欧洲市场。

    2025年7月9日
    1000
  • 以太坊基金会计划一年内实现zkEVM主网上线 推动Layer2扩容发展

    以太坊计划一年内将zkEVM集成至一层区块链,通过ZK证明替代传统区块验证,使验证者仅需检查加密收据。该方案支持多zkVMs无状态证明验证,兼顾安全与效率。EF推动zkVM团队实现10秒内生成证明、低成本硬件运行等标准,促进网络去中心化。升级将分阶段进行,初期ZK客户端与现有系统并行,最终转向强制证明验证。此举或使以太坊成为全球最大ZK应用。

    4天前
    8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