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的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在旅途中结识的朋友突然问我:”最近币圈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我兴致勃勃地聊起了2023年的比特币铭文热潮,美国比特币现货ETF的获批,Solana上疯狂炒作的Meme币,以及比特币创下的历史新高。没想到朋友听完只是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这些都差点意思。”
这位朋友在NFT最火爆的时期买了不少数字藏品,当时各路明星都在抢购甚至发行自己的NFT,Facebook更是直接改名为Meta押注元宇宙。她还投资了一些号称要买下美国宪法副本、收购NBA球队甚至建设乌托邦岛屿的DAO项目。如今这些资产依然躺在她的钱包里,从未卖出。在币圈人眼中,这些概念早已过时,甚至被贴上了”骗局”的标签。但作为一个”圈外人”,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当然不会觉得是失败的投资,”她坦然说道,”当时我对区块链一窍不通,但NFT、元宇宙这些就是最in的潮流,不参与才叫落伍。就像小时候家里买的奔腾电脑,谁会因为处理器落后就说当初不该买呢?”在她看来,这些数字资产更像是一种消费而非投资,因为真正的投资需要理性分析,而不会单纯被新奇时髦的因素所驱动。
理想褪色的加密世界
如今的币圈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危机。曾经那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区块链世界,正在逐渐褪去它改变世界的光环。从比特币披萨日的传奇故事,到以太坊开启的ICO狂潮,再到DeFi、NFT、元宇宙等一轮又一轮的创新浪潮,加密货币行业始终靠着不断涌现的新叙事维持着”市梦率”。
2021年到2022年堪称Web3的黄金时代。记得2022年大理那场充满文艺气息的Web3街会,从最初两三个人的小团队,到最后近百人自发参与,完美诠释了去中心化的魅力。同年,”跳海”酒馆因其独特的Web3特色获得广泛关注,创始人梁优虽然自称圈外人,却巧妙地将DAO模式运用到酒馆运营中,还推出了国内首款无聊猿联名啤酒。
但如今,Twitter上关于加密货币的讨论已经变了味。曾经的技术探讨和行业展望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八卦段子和所谓的”成功学”分享。这种变化折射出整个行业的迷茫——当美国政府开始拥抱加密货币时,圈内人除了欣喜,更多的竟是”这可能是最后一轮牛市”的惶恐。
信仰危机与投机狂欢
比特币最近的创历史新高本该让整个行业欢欣鼓舞,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假牛市”。传统金融资金通过ETF进入比特币市场,但这些资金并不会流向链上生态。缺乏新叙事的币圈陷入了一种奇特的”PvP”状态——大家不再共同向外开拓,而是相互博弈,试图从对方的亏损中获利。
这种状态在Solana生态表现得尤为明显。仅去年4月到7月,Solana上就诞生了超过64万个Meme币,平均每天7000多个。曾经的”赛博宗教信徒”正在变成”加密赌客”,他们追逐着所谓的”聪明钱”和靠谱的”dev”,在无数个新币合约地址中寻找暴富机会。
一位专注炒Meme币的朋友曾对我说:”这些东西代表着我们这代年轻人的文化,在加密货币世界里,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能得到认同,还能赚钱,简直太酷了。”但现在,连这种”有趣”的特质也在消失,只剩下赤裸裸的”赌”。
十字路口的加密行业
加密货币行业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当圈内人开始自嘲这是一个”大赌场”时,这个曾经充满理想主义的”赛博宗教”正在经历最严重的信仰危机。区块链技术需要新的突破,需要找到真正能解决现实痛点的应用场景。
但也不必过分悲观。技术创新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NFT从诞生到爆发用了四年,计算机视觉艺术更是经历了70年的发展才在区块链上找到最佳呈现方式。世界在不断发展,关于”区块链能做什么”的答案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浮现。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加密货币仅仅沦为投机者的乐园,它终将走向消亡。这个行业需要重拾初心,找回那个能够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酷劲和理想主义。正如我的朋友所说,答案或许正在风中飘荡,等待我们去发现。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