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从VC实习到外贸创业,Web3从业者的转型思考
2023年,王岳进入一家风投公司实习,初次接触到Web3领域的前沿项目。随后他正式加入一家Web3公司,成为区块链行业的一员——这看似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起点:站在风口、投身新兴行业、接触创新科技。
然而今年7月底,他突然选择辞职,转身投入外贸创业。这一决定让身边的朋友颇感意外:Web3行业仍在快速发展,为何突然选择离开?
王岳的回答简单而真实:
“其实我对自己的炒币投机能力并不看好,相对之下可能还是在实体行业做实事更适合我一些吧。”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Web3从业者的心声。加密货币投资风险高、波动大,可能一时获利但转眼归零。相比之下,外贸行业虽然辛苦,但商业模式更加清晰:投入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订单和收益,更加可控和踏实。
王岳并未完全脱离Web3,而是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个行业。他将自己定位为现实主义者:Web3只是人生众多选择中的一个。
桃子:从区块链社团到公务员,新一代的择业观
另一位主人公桃子毕业于浙江大学,在校期间曾加入区块链学生组织,并在多个Web3项目实习。按照常规发展路径,她本应在区块链领域大展身手。
但毕业时,她却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公务员。
从传统“成功学”角度看,这个选择似乎缺乏野心。但桃子有自己的理解:
“我是一个体验派,而且我认为生活大于工作,所以只把Web3当成一个理财的副业。”
她将Web3经历视为人生体验,而非必须坚持终身的道路。如今她仍会进行一些小规模投资,但不再将其作为主业。在她看来,安稳的生活和可控的工作节奏才是最重要的。
“体验派”这个标签背后,反映的是新一代不再被行业话术束缚的心态:人生不必围绕某个特定赛道,价值实现也不仅限于Web3行业。
骑墙派:白天工作,晚上看盘,年轻人的双重选择
除了完全离开的,还有一批选择“两边都要”的年轻人。
比如大和,他本科在北京就读,研究生留学美国,回国后进入Web3公司,月薪过万,是许多人眼中的“理想工作”。但他坦言:“想趁年轻赚一波钱,等熊市来了就去考公。”
这种“骑墙”策略相当普遍:一方面利用Web3行业的短期红利,另一方面提前规划稳妥的退路。
这种心态反映了年轻一代的风险意识:既看到Web3行业的高收益可能,也清醒认识到其高风险特性。相比之下,公务员、国企等稳定职业提供了更强的安全感,因此“先赚钱,后求稳”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离开Web3?三大现实原因
这些故事背后,反映出Web3从业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很多人抱着“改变世界”、“构建新秩序”的理想进入行业,却发现大多数人更关注短期收益。理想主义在市场波动面前显得脆弱。
第二,行业不确定性。 Web3行业变化太快,项目生死往往在一夜之间。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这种不确定性带来持续焦虑,而传统职业路径显然更加稳定可靠。
第三,价值感缺失。 王岳说“更适合做实事”,桃子说“生活大于工作”,本质上都是在Web3行业中缺乏价值认同。忙碌的工作可能换来一次次“归零”,逐渐消磨信心。
这是成熟还是保守?新一代的理性选择
放在几年前,这些选择可能被贴上“保守”标签,但今天看来,这反而体现了一种成熟。
这些年轻人不是在盲目逃离,而是在主动做出选择:
- 追求事业可控性的选择实体经济
- 向往稳定生活的选择公务员道路
- 希望把握机会但预留后路的选择双轨并行
这不是简单的行业转换,而是基于自身优势和风险偏好的理性权衡。
毕竟,人生不只有工作,工作也不限于某个行业。Web3再火热,也只是人生众多选项之一。
Web3职业发展的启示
王岳的一句话令人深思:
“其实我对自己的炒币投机能力并不看好。”
这看似自嘲,实则清醒:认清自身优势劣势,找到真正能发挥价值的领域。
桃子的观点同样发人深省:
“我是一个体验派,而且我认为生活大于工作。”
这提醒我们:再大的风口和诱惑,都不应忘记生活的本质。
或许我们应该摒弃非黑即白的思维:离开Web3不是失败,留下也不等于成功。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答案。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