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持续关注2025年的最新动态,便会注意到越南已永久关闭超8600万个银行账户。对于一个拥有约2亿银行账户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近43%的账户因”防范欺诈与网络犯罪”被冻结或注销。
此次大规模账户清理源于新出台的强制性生物识别认证法规,同时为比特币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免费宣传案例。
8600万银行账户:越南的生物识别转型
据《越南新闻》及越南国家银行(SBV)声明显示,商业银行自2025年9月初起开始注销超8600万个银行账户。
官方声称此次清理针对未完成生物认证或长期未活动的账户,旨在打击欺诈、网络犯罪与洗钱活动。
全国约2亿账户中仅有1.13亿个通过验证,近8600万个账户因处于休眠状态被处理。
面部扫描等生物识别验证现已强制适用于账户注册及特定线上交易。由于需现场办理且远程合规渠道有限,外籍居民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
当银行冻结你的账户时
越南的突发账户关闭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全球多国政府与银行以欺诈、制裁或合规要求为由冻结了数百万客户的资金。
2022年,中国多家村镇银行储户遭遇资金毫无预警被冻结,因涉嫌欺诈或管理不善导致终身积蓄无法提取,引发公众抗议与愤慨。
美国执法机构与银行常在调查期间冻结或没收资金,民事资产没收程序甚至波及未定罪的公民。
英国情况更为严峻,”账户冻结令”可随时冻结账户,反洗钱法规意味着普通用户也可能因合规偏差遭遇突然冻结或销户。
谁又能忘记2022年加拿大卡车司机的遭遇?政府动用紧急权力在无司法程序的情况下冻结抗议者及支持者的银行与加密货币账户。
保障还是系统性风险?
当局称这些措施可防范洗钱与金融犯罪。但批评者(尤其加密领域人士)指出其潜在风险。越南冻结8600万个账户的事件凸显了”自持银行”的重要性。
中心化体系意味着资金存在依赖于银行或国家许可。政策与监管风向可能导致突然的封禁、误判甚至权力滥用,且用户追索渠道有限。
日益强化的数字化与生物识别控制将金融权限与身份绑定:虽提升安全性,但一旦系统故障或触犯政策便将引发灾难性后果。
与银行账户不同,比特币可通过无中介方式持有与交易,极大增加了任意冻结或没收的难度——在合规标准动荡与账户封禁频发的当下,这一特性愈发重要。
真正的金融主权意味着不仅摆脱黑客威胁,更能独立于哪怕最”善意”(或专制)的政府与机构之外。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4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