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动察Beating,作者:律动编辑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1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刚刚结束,法国骑士雨果·德·帕英与八名同伴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修士会。他们的初衷很简单:保护从欧洲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信徒。当时,朝圣之路长达数千公里,危机四伏,携带大量金币的朝圣者如同移动的金库,时常成为劫匪的目标。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这群骑士提出了一个天才的方案。朝圣者可以在出发前将黄金存入骑士团在伦敦或巴黎的据点,换取一张用密码标记的汇票。当他们历经艰险抵达耶路撒冷后,便可凭汇票在当地据点取出等值货币。这个修士会,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无意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银行与支付清算网络。
它不依赖黄金的物理运输,而是建立在一个覆盖整个欧洲和中东的庞大信任网络之上。一张羊皮纸汇票之所以能兑换真金白银,背后是骑士团强大的武力、严密的组织与坚不可摧的信誉作为支撑。
圣殿骑士团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护送朝圣者走上耶路撒冷周围的危险道路|图源:Getty
这个为人类朝圣者设计的古老系统,与我们今天的支付体系并无本质不同,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可被识别、可被信任的「人」来构建。
然而,当交易的发起者不再是前往圣城的朝圣者,而是在数字世界以毫秒计进行决策的 AI 时,旧有的信任基石便开始动摇。AI 不是人,无法提供生物识别、实名账户或承担法律责任。当它开始发起交易,原本依附于「人」的信任机制便失效了。
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该如何为机器建立一个属于它们的圣殿骑士团?
2025年9月,这个未来主义的问题进入了全球最高决策层的视野。美联储率先表态将研究 AI 与代币化支付,紧接着,SEC 前主席 Paul S. Atkins 在巴黎正式将其命名为「代理金融」(Agentic Finance)时代。
当一个新兴趋势获得公开验证,它便从远见卓识者的蓝图,转变为所有巨头必须争分夺秒抢占的赛道。从金融科技新贵到传统卡组织帝国,所有关键玩家都已投身其中。
到底什么是 Agentic Finance?它为何能成为重塑整个数字商业格局的支点?以及,为什么这场战争的最终焦点,落在了「支付」这个看似古老的环节上?
为什么 AI 支付尚未普及?
尽管 SEC 主席将其称为 Agentic Finance,但在业界大家更常使用的说法是 Agentic Commerce,其核心在于 AI 的身份正在发生转变,它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效率工具,而是逐步演变为能够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
过去,AI 是按照人类预设规则完成任务的工具。但在大语言模型之后,具备自主规划和调用 API 能力的 AI Agent,开始具备执行复杂操作的能力,并在部分场景中自行发起协作。
一个由 AI 之间直接完成交易、结算的「机器经济(Machine-to-Machine Economy)」雏形正在形成。
但协作并不等于闭环,如果 AI 只能拆解任务、调用服务,最终仍需人类完成支付动作,它的角色就仍然停留在工具层面。
AI 要真正形成商业系统的关键在于能否完成价值交换,也就是支付。
缺乏原生支付能力的 Agent 难以真正闭环。当 AI 为你规划好一切,却在最后一步需要你手动输入密码完成支付,这意味着流程的中断,也意味着 Agent 的自主能力名存实亡。Agentic Commerce 要成立,必须让 AI 能够自主完成最后一环。
谁能为这种新型交易关系提供稳定、嵌入式的支付能力,谁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代商业基础设施的控制者,谁就能扼住新商业秩序的命脉。
这正是支付巨头们既焦虑又兴奋的根源,它们看到了一个从幕后工具跃升为新商业入口的历史性机遇,但也意识到我们现有的全球支付体系是通往这个未来的道路上横亘着的一座巨大障碍。
因为它的底层逻辑是防止机器介入,而不是让机器参与。
这一逻辑贯穿于支付系统的架构、标准和法律机制之中。以信用卡支付为例,其严格的 PCI DSS 安全标准,严禁 AI 以任何形式接触卡号、有效期等敏感信息。同时,为了防范自动化欺诈,支付流程中普遍嵌入了验证码、生物识别等反机器人机制,这从根本上阻断了 AI 的自主操作路径。
更深层的矛盾来自于使用场景的变化,传统支付模型建立在人类消费习惯之上,一笔订单对应一次付款,流程虽复杂但可控。
而在 AI 主导的场景中,交易开始变得高频、海量、小额且持续。例如,一个 Agent 为了优化广告投放,可能每秒向多个服务端购买数据、调用模型、交换算力。在这种环境下,费率结构、交易门槛与响应时延,都成为传统支付模式难以逾越的障碍。
法律制度同样不具备为 AI 支付行为提供支持的能力。以「交易可撤销」(chargeback)机制为例,这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核心制度之一,却使得 AI 所发起的交易在法律上缺乏不可篡改的结算效力。AI 无法成为清算主体,也就无法真正承担独立的经济行为责任。
Visa 首席产品与战略官 Jack Forestell 就曾公开表示:「基于 Agent 的电商在购物和发现环节上已表现出色,但在支付环节却遇到了巨大麻烦。」
这正是 Agentic Commerce 当前的发展瓶颈之一。尽管技术突飞猛进,Agent 已经具备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却被卡在最后一步。只要无法跨越支付这道门槛,AI Agent 就只能停留在聊天和推荐阶段,无法真正成为商业体系的一环。
权力反转时刻:当平台不再是流量入口
过去的商业体系中,支付始终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服务平台才是定义交易路径的核心。但当交易由 AI 代理发起,原有的主次关系正在被重新排列。一套围绕 AI 行动逻辑而生的新结构,正在取代旧有商业模型,并将支付推向了权力格局的中心。
要理解这场权力转移的深刻性,我们必须首先剖析传统商业中支付的角色。
任何商业交易的本质都是「交付与支付」。其中,商品或服务的「交付」是驱动交易发生的主导行为,它定义了交易的性质和目的。
而「支付」作为价值结算的手段,其角色是辅助性的、配合性的。这就像一个普通的商人前往中东,他的首要目的是「做生意」(交付),而雇佣骑士团保护黄金(支付),只是为了保障生意顺利完成的一个从属环节。
因此,传统的第三方支付体系其根本价值在于配合一个已经存在的「交付需求」,使其「支付」环节更顺畅地完成。无论是银行转账还是 PayPal,它们的业务都从属于一个由服务平台所定义的具体的商业场景。
然而,在 Agentic Commerce 的结构中,这一主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倒转。
在这个新结构的最顶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入口层,这里是用户与 AI 代理(如 OpenAI 的 ChatGPT、苹果的 Siri)进行交互的地方,构成了新时代的流量入口。该层级负责捕获和解析用户最原始的商业意图,并决定如何将其分发执行。
结构的最底层是传统的服务层,过去的平台巨头如 Uber、Shopify 和美团被归于此处,它们不再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是被动地将其核心服务能力 API 化,转变为一个个等待 AI 调用的「技能插件」,其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界面被大大削弱。
而至关重要的,是处于中间位置、连接顶层意图与底层服务的支付层——这正是所有巨头争夺的咽喉要道。由 PayPal、Stripe 及未来加密钱包构成的这一核心枢纽,不仅掌握着交易的最终闭环,更成为了整个新商业范式的价值结算中心和权力核心。
AI 代理的核心能力在于自主地、端到端地完成任务。要实现这一点,一个无缝集成、预先授权、且高度可靠的支付结算能力,不再是任务最终环节的一个选项,而是 AI 代理执行所有商业任务的前置基础和核心能力。
支付层因此从一个配合特定交易场景的「从属功能」,跃升为赋能所有 AI 代理进行交易的底层基础设施。
这种角色的转变导致了商业逻辑的逆转。
过去,商业行为是从「服务」开始的。一个朝圣者的思路是我要去耶路撒冷(服务),所以我需要圣殿骑士团来保障我的财产安全(支付)。支付是为服务存在的,是一个配套环节。
但在 Agentic Commerce 的世界里,逻辑被颠倒了。AI 代理的执行路径不再是「先有服务,再寻找支付」,而是反过来,因为它已经内置了一个稳定、可信、实时结算的支付系统,它才有能力自主发起并完成商业任务。
支付不再是交易的终点,而是新交易的起点。
AI 代理的行为逻辑不是「我想用某个服务,然后选择一种支付方式」,而是反过来,基于我已经集成的支付能力,去查找有哪些服务我可以直接调用、快速完成交易。
在它眼里,Uber 不是一个 App,而是一项可以通过 API 接入的出行功能。选择它的前提不是品牌认知或用户习惯,而是是否能被现有的支付系统高效调用。
这意味着谁掌握了支付接口,谁就掌握了服务被调用的优先权。在 AI 主导的世界里,支付先于服务,成为定义交易路径的起点。
关键在于谁能抢到这个起点。
重新切蛋糕:Visa 也要从零开始
问题足够明确,所以机会也足够清晰。
面对呼之欲出的新浪潮,支付巨头们并非停留在战略观望,而是用真金白银和核心产品线,展开了一场关乎未来商业统治权的军备竞赛。它们的路径不尽相同,但目标却惊人地一致——在新秩序中,占据最核心的支付咽喉位置。
PayPal 的新黑帮
作为全球在线支付的鼻祖,PayPal 的策略是三管齐下,试图构建一个围绕其支付能力的 Agentic Commerce 生态系统,将自己定位为新经济的赋能者。
2025年4月,PayPal 发布了 Agent Toolkit,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工具包,允许开发者将 PayPal 的支付、发货跟踪、发票管理等核心商业功能,像乐高积木一样轻松地集成到基于主流 AI 框架(如 OpenAI 的 Agent SDK 和 LangChain)构建的代理程序中。
仅仅一个月后,PayPal 宣布与 AI 搜索领域的当红公司 Perplexity 达成战略合作。这次合作的象征意义巨大,它让用户可以直接在 Perplexity 的聊天界面中,完成从商品搜索、比价到最终购买的全过程,并使用 PayPal 或 Venmo 进行支付。
2025年9月,PayPal Ventures 连续出手,集中押注 Agentic Commerce 的底层能力。
它领投了区块链初创公司 Kite,后者正在为 AI 代理构建身份认证、应用分发和结算网络,试图建立一套面向机器经济的基础协议。几天后,PayPal 又宣布投资稳定币公链 Stable,并将自家稳定币 PYUSD 接入,开始参与由稳定币巨头 Tether 主导的链上支付生态。
从 Kite 到 Stable,PayPal 的两笔投资围绕同一个方向展开。当交易由 AI 发起,原有的身份、交互和支付体系将难以为继。PayPal 正在为这套新系统提前落子,确保自己在未来的价值流通网络中,依然处于核心位置。
Stripe 的科技狠活
如果说 PayPal 的策略是拥抱和赋能现有生态,那么 Stripe 的野心则更为庞大,它试图从最底层重构 AI 时代的支付轨道,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
2025年5月,Stripe 发布了其支付基础模型(Payments Foundation Model),这是一个基于其海量交易数据训练的 Transformer 模型,专门用于优化欺诈检测和支付授权率。Stripe 正在用 AI 技术重构其最核心的风控系统,把依赖经验的判断转化为标准化能力。
Stripe 的杀手锏在 2025年9月揭晓,它联合加密货币领域最顶级的风投机构 Paradigm 宣布孵化一个名为 Tempo 的全新 L1 区块链。Tempo 的定位极其清晰,专为支付而生,其目标是为稳定币和现实世界的支付场景提供一个高吞吐量、低延迟、低成本的底层基础设施。
从设计阶段起,Tempo 就引入了 OpenAI、Anthropic、Shopify、Visa 等来自 AI、电商与金融行业的一线参与者作为顾问。Stripe 意图很清楚,不仅要服务 Agentic Commerce,还要参与设定它的技术秩序。
Visa 和 Mastercard 的旧江山
面对 PayPal 和 Stripe 的凌厉攻势,Visa 和 Mastercard 这两大传统卡组织也并未坐以待毙。它们的策略核心是保护其庞大且利润丰厚的现有网络的同时,努力将自己打造为新商业范式中不可或缺的信任中介。
两家公司的 Agentic 支付计划,无论是 Visa 的 Intelligent Commerce 平台,还是 Mastercard 的 Mastercard Agent Pay 都聚焦于几个关键点。首先是代理身份验证,确保只有经过授权和注册的 AI 代理才能发起交易。
其次是支付 Tokenization,用一次性的安全 Token 替代真实的银行卡信息进行交易,这是它们多年来推广的安全技术,在 AI 代理支付场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在不触碰 PCI DSS 红线的前提下,为 AI 提供了一个可用的支付凭证。
最后是消费者授权与控制,通过生物识别等技术,确保每一笔由代理发起的交易都经过用户本人的明确同意,并可随时撤销授权。
它们的行动建立在清晰的市场数据之上。
根据 Mastercard 的数据,OpenAI 的活跃用户数在 2025 年短短几周内就翻了一倍,达到 8 亿。同时,Agentic AI 预计将在 2025 年处理高达 20% 的电商任务,随着消费者信任度、人工智能能力和商家采用率的提高,分析机构预计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 1.7 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67%。
Agentic Commerce 市场规模增长|图源:Edgar, Dunn & Company
Coinbase 和 Google 的协议梦
在传统支付巨头们努力改造现有体系以适应 AI 时代的同时,一个更为原生的、为机器经济量身打造的支付基础设施蓝图,正由加密世界和科技巨头共同绘制。
加密世界的方案之所以具备颠覆性,在于它为 AI Agent 提供了传统金融无法赋予的三大原生能力:无需许可的经济身份(链上钱包)、不可篡改的最终结算(解决交易纠纷),以及由智能合约保障的可编程经济契约。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Coinbase 的探索尤为激进。
在通过 AgentKit 为超过两万个 AI Agent 赋予链上钱包数字身份后,Coinbase 迅速推出了 x402 协议,旨在解决 AI 与互联网服务之间的价值交换难题。
x402 协议激活了沉睡数十年的 HTTP 402「需要付费」状态码,将支付与 API 服务调用在协议层面原生耦合。当 AI Agent 访问一项服务时,它会收到一个包含付款信息的「账单」挑战,并可立即使用稳定币在链上完成结算,从而获得服务权限。
x402 协议各项指标对比|图源:Coinbase
如果说 x402 更关注机器间交易的效率,那么 Google 联合超过 60 家支付网络、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发布的 AP2(Agent Payments Protocol),则旨在解决 AI 支付的信任与合规这一根本性难题。
当交易的发起者从可识别的人类变为 AI 代理时,如何确认用户真实意图、如何界定责任,成为了整个商业体系必须回答的问题。
AP2 的出现,正是为了给 AI 如何花钱提供一套可监管的共同语法。Google 采取开源策略,试图在市场格局固化前,将 AP2 打造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Google 的最终目标,是成为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整合者。正如当年 NFC 芯片将认证能力植入手机硬件,AP2 则试图将金融服务调用的能力,以标准化的方式植入未来的 AI 代理。倘若成功,Google 将成为 Agentic Commerce 生态中那个连接万物的总开关。
综上,不同力量正在同一条赛道上从零开始展开角力。
短期内,PayPal 的动作最为直接。通过 Agent Toolkit,它迅速把支付能力嵌入 AI 应用开发;与 Perplexity 的合作,则让「对话即交易」从概念走向了可验证的落地;同时投资 Kite 与 Stable,并引入自家稳定币 PYUSD,在链上支付生态中率先完成了布局。
中期来看,Stripe 的路径更偏向重构。Tempo 公链若能稳定运行,将为支付基础设施提供新的轨道,从而把自身从参与者提升为框架制定者;叠加 Payments Foundation Model 在风控层的潜力,Stripe 有望在新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4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