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支付卡正在成为行业新宠,这股热潮席卷了整个区块链领域。在社交媒体上,各类KOL们热情推荐着不同费率的卡种;从币安、Coinbase、Bitget等中心化交易所,到Onekey这样的加密钱包基础设施,都在积极布局自己的品牌支付卡,试图搭建连接加密资产与实体经济的桥梁。

图源:beincrypto.com
最近,这股风潮已经蔓延到DeFi领域。8月份,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Hope.money推出了HopeCard,可在全球VISA商户使用;而Uniswap DAO近期也发起提案,讨论是否要发行带有Uniswap标志的VISA卡。为什么加密支付卡突然变得如此受欢迎?当交易所、钱包、基础设施、应用甚至创业团队都争相入局时,这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需求爆发的双重引擎
加密支付卡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5年,Coinbase就推出过基于比特币的支付卡。但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这项业务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这背后有两个关键驱动因素:安全出金需求和ChatGPT订阅热潮。
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传统C2C出金方式面临着冻卡风险,用户对安全渠道的需求日益迫切。加密支付卡提供了一种绕过传统银行系统的解决方案,让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日常消费。与此同时,ChatGPT等AI服务的订阅支付难题,也为加密支付卡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由于OpenAI不接受某些地区的银行卡,而以美国卡组织发行的加密支付卡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对”加密VISA卡”、”加密信用卡”等概念的混用造成了用户混淆。实际上,当前主流的加密支付卡多为预付费借记卡,需要先充值后使用,与传统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有本质区别。
技术赋能下的发卡热潮
为什么这么多机构都能快速推出自己的加密支付卡?这要归功于”发卡即服务”模式的普及。像Marqeta、Immersve这样的技术提供商,为发卡机构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支付处理、资金转换等核心功能。

以Galileo为例,其API已经与Visa、MasterCard等支付网络深度集成,发卡方只需调用接口即可快速推出自己的支付卡产品。今年7月,Gnosis Safe推出的Gnosis Pay采用了类似模式,通过构建基于Polygon的L2网络,实现了加密钱包与传统支付系统的无缝对接。
这种技术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发卡门槛,使得各类加密机构都能在短时间内推出自己的支付卡产品,从而推动了整个市场的快速发展。
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加密支付卡之所以吸引众多参与者,关键在于其构建了一个多方受益的商业生态。对交易所而言,支付卡不仅能带来手续费收入,还能促进平台代币的使用和质押;对技术提供商来说,这是一项可持续的SaaS服务业务;而VISA等卡组织则通过交易量增长获得更多分成。

市场研究显示,全球加密支付应用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在这个快速扩张的市场中,即使只占据一小部分份额,也能带来可观的回报。
然而,这个领域仍面临监管不确定性、合作稳定性等挑战。币安等头部平台就曾因合作银行问题暂停过发卡服务。随着市场的成熟,如何建立更稳健的运营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在下一期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主流加密支付卡的具体功能、费率和优惠政策,为读者提供实用的选卡指南,敬请期待。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