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文化始终是价值共识的根基所在。加密货币的自有文化是其传播价值共识的关键载体,而价值共识本质上就是一种Meme现象。作为最早也是最大的Meme,比特币通过一则新闻转载的方式,将其核心文化直接植入创世区块,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构建。
恢复区块链上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去中心化文化的传承,是回归比特币自发自举本质的重要途径。Ordi和Sats铭文的出现,将代码信息直接植入比特币社区,标志着比特币文艺复兴的序幕正在拉开。随着加密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内容上链的方式实现加密资产与文化价值的绑定,将成为铭文2.0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
01、创世时刻
2009年1月3日,一个改变世界的时刻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台小型服务器上悄然发生。当天下午六点十五分左右,比特币的创世区块诞生了。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区块中,中本聪在脚本区域记录下了当天《泰晤士报》的一则新闻标题:”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这则看似简单的新闻摘录,却为加密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拉开了序幕。无数冒险家、野心家和资本家开始在这片新大陆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十三载光阴转瞬即逝,中本聪早已成为加密世界的神话,而比特币的脚本区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随着比特币SegWit和Taproot升级的完成,其存储空间的价值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铭文技术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由超过4亿TH/s算力网络保护的数据存储空间。作为金融存证平台的技术探索,铭文的存在彰显了比特币脚本空间的独特价值。这仅仅是比特币复兴的开端,加密社区开始重新思考比特币的本质:它不仅能记录比特币交易,还能成为其他资产的账本。
更深刻的问题是:中本聪为何要在创世区块中转载一则纸质媒体的新闻?将人类可读的内容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其意义究竟何在?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正是社交内容上链的产品动机所在。
02、价值共识即Meme
许多新入行的加密货币爱好者,特别是从传统区块链领域转来的朋友,常常会对EOS这样的项目感到困惑:明明技术先进、体验良好,为何估值却一蹶不振?这其实源于对技术共识和价值共识的混淆。
比特币的价值从无到有,最终实现了自举。在这个过程中,社区不仅需要达成技术共识,更要形成价值共识。EOS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即便在今天看来,其技术仍不落后,链上体验和生态应用一度与以太坊不相上下。然而,基金会成员的抛售行为让EOS在投资者心中留下了”割韭菜工具”的刻板印象。一旦这种印象形成,想要扭转共识就需要巨大的资本力量。

2018年的EOS生态全景:当年爷也曾阔过
相比之下,Meme币鼻祖狗狗币在被马斯克喊单前,甚至连开发团队都已解散。但马斯克的社交影响力让投资者相信,狗狗币会被更多人认知和持有。这种社区共识推动其价格从0.014美元飙升至0.8美元。

这两个案例清晰地表明:技术共识不等于价值共识。EOS拥有好技术和好产品,却没有好价格;狗狗币纯粹是Meme,没有生态和技术支撑,却获得了高估值。
比特币的技术共识保证了账户安全和防双花,而其价值共识则源于《货币的非国家化》的理念以及对中心化货币的质疑。创世区块中的那则新闻,就是播撒在社区中的思想种子。如果没有这则转载,这篇新闻可能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中本聪深谙注意力经济之道。在比特币早期发展中,他通过向加密社区大佬展示成果、进行首笔转账测试等方式建立品牌认知。这些行为后来演变成了加密项目独特的获客方式:空投。当Laszlo Hanyecz用10000枚比特币购买两个披萨时,比特币首次获得了现实世界的价格认可。交易双方对比特币价值的认同,正是基于对其价值叙事的理解。

万物皆Meme
加密货币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Meme市场。回看各类代币,许多主流代币(如UNI、ARB、OP)都没有清晰的价值支撑。大胆地说,比特币本身就是最大的Meme。虽然它号称是点对点现金系统,但现实中真正用于支付的场景寥寥无几。正是这种Meme属性,让加密资产拥有了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质——注意力经济,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波动周期。
即使是效用代币的价值中也包含Meme成分。金融资产的定价最终取决于供需关系,而供需又受到信息影响下的情绪驱动。Meme可以提升也可以削弱效用代币的价值。短期内,价格可能被操纵;但长期来看,持币社群规模和持币意愿取决于价值观的输出是否成功。就像苹果手机,即使性价比不高,仍有忠实用户买单。这些长期信仰者才是代币价值的真正支撑,而他们是被文化所感召的。
代币共识的传播需要文化载体。技术共识和价值共识通过不同路径形成,但都包含感性成分。共识的传播不能像代码复制那样冰冷,而需要温度。几乎所有加密项目都通过社交媒体打造品牌,建立价值共识。从社群运营到私域传播,项目方构建了完整的传播体系。
比特币白皮书是理性的,但创世区块中的新闻却充满温度。这则新闻体现了中本聪想要推广的价值取向。如果把比特币比作宗教,那么”英国财长纾困”就是其末日预言,而比特币则是救世方舟。
加密社区深谙文化传播之道。以铭文为例,各种图片和口号都是为了传播特定的Meme文化。但多数传播仍停留在Web2社交媒体,Meme本身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成功的铭文如Sats社区提出的”1 sats=1 sats”,既占据了正统地位,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叙事。
文化内容是价值取向的载体,这与Meme理论不谋而合。Meme是文化传播的信息单位。为了支撑代币价值,文化传播必须考虑与价格的关系。比特币开创了良好开端,但后来的”Meme币”往往只追求传播效率,忽视了与价值的关联,这也是它们难以复制比特币成功的原因。
03、内容上链:捕获原生注意力
内容上链捕获原生注意力是一种新兴策略。相比其他赛道,这一领域尚未形成持续的经济循环,仍处于探索阶段。

达成价值共识首先需要信息触达。在现代社会,内容创造几乎零成本,而注意力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从传统媒体到Web2平台,注意力始终是核心交易商品。在商业世界中,高端广告往往采用价值观输出的方式,这与加密资产的价值观传播异曲同工。
加密社区获取注意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从NFT天价拍卖的事件营销,到包邮轮开派对的体验营销,再到体育场馆冠名的品牌营销。但最具特色的是链上信息渠道,比如比特币铭文。虽然只有简短字符,却将Meme直接注入比特币社区核心。无论赞同与否,社区成员都必须对此表态。这种链上信息永恒存在、开放透明,符合规则的铭文都能被永久记录和读取。
中本聪的内容选择堪称绝妙。也许没有其他内容能像这则新闻那样直击中心化金融的脆弱。创世区块的永恒性,让这精妙的叙事素材始终处于聚光灯下,随着比特币共识的扩大而愈发耀眼。
链上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区别,不仅技术路线和商业逻辑不同,覆盖人群也各异。历史上,许多项目尝试在区块链上复制传统媒体模式,但都因效率问题难以匹敌Web2平台。即使算上代币补贴,Web3媒体在内容吸引力上仍显不足。
Web3媒体必须另辟蹊径。比特币铭文是一种独特的内容上链形式。以Sats铭文为例,社区花费上千万美元铸造,用真金白银彰显文化价值。目前Unisats市场上的BTC铭文不足1800个,相比Web2媒体,大量内容被过滤掉了。这种内容上链方式,本质上是基于成本效益的过滤器,只有被认为有潜力的文化Meme才能获得一席之地。
内容过滤也是注意力聚焦的过程。在注意力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内容准入门槛意味着单个内容能获得更多关注。虽然链上内容看似枯燥,但它确实能与Web2内容争夺注意力。
链上内容本质上是财富密码。惊人的价格涨幅本身就是最好的注意力钩子。要寻找铭文中的财富密码,直接在铭文交易所按图索骥可能更高效。成交量、地板价等数据都是行业密语,有心人会根据这些线索深入调查相关社区和文化。
铭文生态的成功证明,链上内容可以通过收益导向收集注意力。比特币也是如此——价格越高,关注者越多,进而更多人了解创世区块和那则新闻,深入理解去中心化的意义。
利益导向的注意力还有另一层含义:注意力的价值应该与其财富支配能力相关,而非单纯的人数。如果链上媒体能触达控制50%社会财富的1%人群,其广告价值将远超触达50%人口但只影响10%财富的媒体。链上内容媒体正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户利益与特定资产的绑定程度越深,就越关心相关资讯。
链上内容具有一定封闭性。使用Unisats或OK钱包的用户注意力相对专一,不会轻易被其他内容分散。虽然当前注意力规模不如Web2,但随着Web3账户的普及,这一流量池正在持续增长。封闭性还体现在链上内容的独立性和不可篡改性,当多数信息被淹没时,链上记录依然清晰可查,这对保持Meme文化核心属性尤为重要。
通过铭文将内容上链,实现了资产与内容的深度耦合。这种数据结构确保了二者的紧密关联。比特币的成功经验表明,将泰晤士报新闻铭刻在创世区块,让信仰者不断被提醒中心化的脆弱;将铭文代码植入脚本,使Meme文化与比特币社区产生连接。这是一种针对特定社区和资产的精准内容投放。
综上所述,链上内容可以从价值层面、封闭性和用户精准度等维度对Web2注意力形成挑战。内容上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从比特币时代就已获得成功。后续的ICO浪潮中,不断涌现的Meme也在重复这一成功。只是我们过于关注复制Web2媒体模式,而忽视了这些成功案例。
04、社交铭文:比特币的文艺复兴
代币要形成价值共识,除了效用代币的经济闭环外,还需通过文化传播建立Meme。与其他代币通过链下媒体建立Meme不同,比特币还利用了链上空间作为传播媒介。那则关于财政大臣的新闻,将中心化货币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这样精妙的设计带来一个结果:有多少币圈人能逃脱这种价值洗礼?比特币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与币相关的内容,初级的是传递信息,高级的是输出价值。这与传统品牌战略并无二致——内容承载文化,文化支撑价值。中本聪之后,再难见到这样的高手。
自2023年底,行业就在呼唤比特币的文艺复兴。但若没有文化,何来复兴?社交铭文关注社区文化建设,实现资产与文化的耦合,是对价值共识建立方式的复兴。
社交铭文是一种全新的铭文概念。它通过扩展json属性,为铭文提供了更多展示独特文化的链上空间。每次铸造,用户都可以记录自认为重要的内容。增加链上内容的展示维度,社交铭文或许能复制比特币链上传播的成功。虽然这一新兴事物仍在探索阶段,但只要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各种尝试都值得。
另一方面,社交铭文继承了对比特币脚本空间的价值理念。随着适配比特币机制的Layer2解决方案陆续出现,我们有望在异步共识下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社交铭文,可能是加密文化与技术在16年后的历史性会师,有望结出丰硕成果。
05、社交铭文的潜力与局限
社交铭文是一个全新事物,探索的是人性与科技的结合。在这个维度上,想象力至关重要。如果能产出高质量内容,创造与Meme匹配的文化,社交铭文可能会颠覆现有Meme代币的价值创造模式。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末日学说,因为在末日情境下,宗教成为唯一救赎。对信徒而言,这就是刚需。”英国财政大臣纾困”就是比特币设定的末日预言,这种独特的文化结构使其达到了其他Meme难以企及的高度。
除了文化维度,社交铭文还在探索链上社交图谱的可能性。区块链交易天然体现账户关系,将这些关系合理金融化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社交铭文实现了技术可能性,但能否创造出承载文化的内容将决定其高度。作为比特币生态的一部分,社交铭文虽然获得比特币共识加持,但也受限于其技术约束。链上空间的稀缺性将制约文化形成的规模。
06、展望未来
Web3行业鼓励创新,嘉奖探索者。社交铭文延续比特币的成功经验,探索更综合的Meme构建之路。在这个可能到来的大牛市背景下,这种有成功案例支撑的创新机制,有望获得市场的超额回报。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