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2年12月,开发者Casey Rodarmor推出了一项颇具创新性的Ordinals协议。该协议通过为每个聪(Satoshi)赋予独特序列号并追踪交易记录,实现了在比特币UTXO的Taproot脚本中嵌入各类数据的功能。用户可以在交易脚本中”铭刻”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而indexer(索引器)则会自动追踪这些铭刻行为。虽然当时”铭文”概念尚未广为人知,但这项技术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3月,匿名Twitter用户domo在X平台上宣布基于Ordinals协议创建了同质化Token标准BRC-20。这一创新让用户只需在交易中写入规范文本即可发行Token。随着专用”铭刻”工具的开发,操作流程进一步简化,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完成Token的部署、铸造和转移。当BRC-20生态中的ORDI、SATS等meme代币在交易所创造惊人涨幅后,比特币生态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催生了包括Atomicals Protocol、RGB Protocol在内的多种资产发行方案。
在这些新兴协议中,Broadcast Token Naming System(简称BTNS)尤为特别。虽然正式提出于2023年底,但其技术渊源可追溯至2014年1月诞生的Counterparty协议。
简介
BTNS作为一项前沿实验性协议,支持在比特币及其他区块链上发行Token资产。该项目由比特币早期参与者、知名开发者J-Dog主导创建,他不仅是Bitcoin传输层协议CounterParty的提出者,如今还担任加密技术服务公司CoinDady的创始人兼开发者,该公司同时为BTNS官网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Github代码库可以看出,J-Dog独立开发了与BTNS配套的钱包(FreeWallet)和解码器(Decoder)等核心组件。目前协议维护工作除J-Dog外,还有曾参与Counterparty和Dogeparty协议开发的Javier(具体信息尚未公开)共同参与。
核心原理介绍
BTNS协议目前利用Counterparty平台的广播功能,通过OP_RETURN、多重签名、P2SH等多种方式对交易进行编码。Counterparty作为构建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协议套件,不仅提供丰富的金融工具,还支持在链上发布带时间戳的消息服务。
虽然BTNS基于CounterParty构建,但更像是其进阶版本。最显著的改进在于完全摆脱了对Counterparty原生资产$XCP的依赖,这意味着在BTNS上发行资产不再需要消耗任何$XCP。根据Counterparty的Github文档显示,原先设置$XCP要求主要是为了防止网络垃圾信息泛滥。
与BRC-20类似,BTNS也预定义了三种标准广播格式,分别用于Token的部署(DEPLOY)、铸造(MINT)和转移(TRANSFER)。用户和开发者必须严格按照格式要求填写文本内容才能成功完成相应操作。
在部署操作中,协议设定了多个关键字段:TICK(1-5个字符的Token名称,必填项)、MAX_SUPPLY(最大供应量,上限为18,446,744,073,709,551,615)、MAX_MINT(单次铸造上限)、DECIMALS(小数位数,最大18,默认为0)、ICON(48×48尺寸的图标URL)、MINT_SUPPLY(初始铸造量,默认为0)、TRANSFER(所有权转移地址)以及TRANSFER_SUPPLY(初始供应量转移地址)。标准部署格式为:bt:DEPLOY|TICK|MAX_SUPPLY|MAX_MINT|DECIMALS|ICON|MINT_SUPPLY|TRANSFER|TRANSFER_SUPPLY。
值得注意的是,部署时Token名称必须保持唯一性,否则只有原始创建者才能编辑该资产。TICK字段允许使用单词字符、特殊字符以及U+1F300到U+1F5FF范围内的表情符号,但禁止使用分号等特定符号。
铸造操作需要填写已注册的TICK名称、铸造数量(AMOUNT)以及目标地址(DESTINATION),标准格式为:bt:MINT|TICK|AMOUNT|DESTINATION。转移操作则需包含TICK名称、转移数量和目标地址,其标准格式为:bt:TRANSFER|TICK|AMOUNT|DESTINATION,该操作还支持在同一交易中通过重复AMOUNT和DESTINATION字段实现批量转移。
动作命令
BTNS的动作命令系统比Counterparty更加丰富多元。从官方文档可以看出,协议几乎囊括了Token管理所需的所有操作指令,甚至包括”RUG”、”SLEEP”、”DESTROY”等特殊功能。
BTNS行动指令 来源:Github
根据BTNS官网2024年2月17日信息,当前已开放六个核心功能:
BTNS现有的功能,来源:BTNS.wtf – Broadcast Token Naming System (BTNS)
其中Lists指令尤为关键,它能为其他代币操作创建地址列表,是多种高级功能的基础。例如批量空投(Airdrop)需要借助该功能管理接收地址,KYC/AML合规检查也需要上传禁止名单,甚至赌博应用(Bet)理论上也能利用它实现多地址下注。
官网还披露了两个待开发的扩展功能:Messaging支持地址间安全加密通讯,Virtual Machine (VM)则允许用户使用JavaScript编写执行智能合约。这些功能的具体实现细节尚未公开。
生态发展
J-Dog在Github中明确声明:”BTNS是前沿实验协议,允许在比特币和交易对手上使用Token功能。这是一个业余爱好项目,对使用该协议可能造成的财务损失不承担责任。”这提醒参与者需充分认识相关风险。
除核心协议外,开发团队还创建了BTNS-420测试框架和$GAS实用代币。BTNS-420目前处于草案阶段,主要用于功能测试。而2024年2月12日推出的$GAS代币采用分阶段公平发售机制,旨在建立标准化的Gas代币体系,在技术限制场景下替代BTC的部分功能。
发展状态
截至2024年2月22日,BTNS生态已形成基本框架。协议上线初期就同步推出了官网、FreeWallet钱包、XChain浏览器、API接口、索引器以及Mark3.AI交易市场。XChain浏览器数据显示,BTNS已完成1970次发行操作,创建1617种Token,累计铸造6.2万次,但交易行为仅1651次,市场活跃度仍有提升空间。
BTNS协议状态,来源:https://btns.xchain.io/
BTNS vs Ordinals Protocol
作为资产发行协议,BTNS常与Ordinals进行比较。Ordinals通过在UTXO的Taproot脚本中嵌入数据,既能发行同质化代币(类似ERC-20),也能创建非同质化代币(类似ERC-721),而目前BTNS仅支持同质化代币发行。
从网络影响看,BTNS依赖交易脚本信息广播,Ordinals则直接写入UTXO数据,后者长期可能增加矿工验证负担。在市场表现方面,Ordinals凭借先发优势,其BRC-20标准和NFT应用已形成规模效应,日均铸造量维持在10万左右,远高于BTNS的当前水平。
Ordinals资产类型和数量,来源:https://dune.com/wasabireal/btc-ordinals-analysis
但Ordinals在可扩展性上面临挑战,构建DeFi等复杂应用需要底层协议深度优化。相比之下,BTNS原生集成了丰富的基础功能,更便于后续生态扩展。总体而言,Ordinals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简洁性获得广泛采用,而BTNS要在比特币资产发行领域取得突破仍需持续创新。
结语
正如Runes协议创始人所述,Counterparty的主要局限在于基础操作与$XCP绑定,而BTNS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构建了更完善的指令系统,显著提升了协议的可组合性。但本质上,BTNS仍依赖比特币交易输出数据识别,复杂操作可能影响网络效率。相比之下,Taproot Assets和RGB协议对网络负担更小。
在合规特性上,BTNS在监管和反洗钱方面的设计远超同类协议,适合有严格合规需求的资产发行。如果消息加密和JavaScript虚拟机等扩展功能得以实现,BTNS有望从资产发行协议升级为比特币智能合约层,支持更复杂的生态应用。
虽然作为开发者J-dog的社会实验,BTNS的投资价值仍需观察,但其技术创新性毋庸置疑,为比特币生态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 Wayne
译者: Sonia
审校: KOWEI、Edward、Elisa、Ashley、Joyce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复制、传播或抄袭本文将违反《版权法》,Gate 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