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Staking语义学第三讲:高级架构解析
特别感谢Anders Elowsson在最后阶段与我展开深入讨论,为本文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使这个系列文章得以圆满完成。同时也要向所有审稿人表达诚挚谢意,他们不仅对当前文章,还对先前发布的系列内容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审阅意见。本文配图由Unsplash平台的<a href="https://unsplash.com/@william_priess?utm_content=creditCopyText&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unsplash”>William Priess提供。
在厘清当前资产乐高积木的各个组件后,现在正是将它们组合起来探索可能性的最佳时机!本系列前两篇分别为:《流动化篇》与《再质押篇》,本篇作为第三部分将深入探讨适合专业读者的高级架构设计。
原生SSP再质押架构(L.[noETH])
当SSP决定对其管理的质押资产进行再质押时,节点运营者需将提款地址设置为EigenPod,从而将这些资产与AVS服务承诺绑定。此时产生的L.[noETH]资产代表对再质押ETH抵押品的债权。虽然初始可标记为L.avs.[noETH]以强调其包含AVS收益权,但在明确具体AVS后简化为L.[noETH]更为合适。
理想情况下,SSP应透明地将再质押收益分配给L.noETH持有者。由于所有操作均在链上可验证,只要SSP公开其验证节点信息,任何隐瞒AVS收益的行为都将无所遁形。但若SSP与AVS存在私下协议,则资产负债表将显示[noETH]资产实质上支撑着L.noETH的价值。这种资本分配模式可能导致质押者无法获得应有回报,更危险的是当[noETH]因罚没事件贬值时,将直接威胁L.noETH的价值锚定。
流动性质押代币再质押([L.noETH])
EigenLayer允许LST持有者将其代币存入EigenPod参与质押。虽然表面与上述结构相似,但资产负债表揭示了关键差异:
这里的[L.noETH]代表”再质押”LST,与原生再质押头寸L.[noETH]存在本质区别。理解差异的关键在于厘清AVS服务的提供机制和责任归属。LST再质押者通常仅作为资本提供者,通过委托AVS运营者执行验证服务来获取收益,而非亲自运行复杂节点。这种分离架构可能比SSP同时承担双重验证角色的模式更有利于去中心化。
以太坊直接再质押([ETH])
这是LST再质押架构的简化版本,ETH持有者直接将原生资产存入EigenPod作为跨链服务的抵押品:
当AVS就是以太坊协议本身时,这种架构与常规质押完全同构。这印证了再质押本质上是将质押逻辑扩展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流动性单独再质押(L.[soETH])
该架构面临与流动性单独质押相似的问题。通过引入SGX等可信执行环境,可以约束独立质押者的行为,使其再质押头寸能够安全地流动化。这种技术方案为独立验证者参与再质押生态提供了可行路径,同时保持了必要的安全保证。
AVS流动篮子(L.[L.noETH])
这种创新架构通过聚合器将分散的LST再质押头寸组合成可交易资产:
当聚合器动态调整多个AVS的质押组合时,这种架构既能实现风险分散,又能为再质押者提供流动性出口。透明的组合管理机制是确保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
结论
当架构设计达到某个复杂度阈值后,不同模式会呈现出同构特征。此时最重要的不是继续堆叠金融乐高,而是清晰识别各类服务背后真正的资产控制方。通过解构这些复杂关系,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把握系统风险与创新机遇的平衡点。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mirror],原文标题《Semantics of Staking 3: Advanced Constructions》。所有版权归原作者[*The price of agency]所有。如有转载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剽窃。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