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3月13日,以太坊Dencun硬分叉激活了EIP-4844(proto-danksharding),显著降低了Rollups交易费用,标志着以太坊扩容进入新阶段。该升级为未来实现完整danksharding奠定了基础,同时推动以太坊向以L2为中心的生态系统转型。随着L1核心架构趋于稳定,开发重点正转向应用层优化,包括L2性能提升、数据压缩技术和安全性改进。当前以太坊已具备支持大规模应用的低成本环境,开发者需构建兼具去中心化和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推动区块链技术向更广泛领域拓展。

3月13日,以太坊网络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Dencun硬分叉升级,正式激活了备受业界期待的proto-danksharding功能(即EIP-4844,俗称”区块”机制)。这一升级初期就展现出惊人效果,将Rollups的交易费用直接降低了100多倍,几乎实现了零成本交易。随着区块订阅协议的启动,我们观察到区块交易量出现显著增长,费用市场也随之活跃起来。虽然现在的区块交易不再完全免费,但其成本仍远低于传统的calldata方式。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左图显示区块使用量在订阅机制推动下达到每个区块3个的目标值;右图则显示区块费用已进入市场化定价阶段。数据来源:Dune Analytics

这一突破标志着以太坊扩容战略的重要转折——从”从无到有”的突破阶段迈入”从有到优”的完善阶段。未来扩容工作的重点将转向渐进式优化:既包括增加区块容量,也涉及提升Rollups对每个区块的利用效率。随着PoS共识机制和扩容方案等基础性变革的完成,以太坊社区正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应用层的创新发展。这自然引出一个关键问题:以太坊的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扩容之路的新篇章

近年来,以太坊生态系统明显呈现出向L2中心化架构转型的趋势。主流应用纷纷迁移至L2网络,支付系统开始默认采用L2方案,钱包服务也在积极适配多L2环境下的用户体验需求。

Rollup中心化路线的核心创新在于数据可用性空间的分离设计。这种特殊设计的存储空间不受EVM访问,专门用于存储二层项目数据。这种隔离设计使得数据可以独立于主链区块进行广播和验证。未来通过数据可用性采样(DAS)技术,节点只需随机检查少量数据样本即可完成完整验证。这一技术成熟后,区块容量有望大幅提升,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时隙16MB(约每秒1.33MB)的数据吞吐量。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图示:数据可用性采样技术原理——每个节点只需验证部分数据即可确保整体可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EIP-4844并未直接实现完整的数据可用性采样,而是建立了基础框架。这使得未来可以通过简单的参数调整来引入DAS并扩容区块,无需用户或应用进行任何改动。这意味着后续升级将更加平滑,对生态影响更小。

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持续提升区块容量直至实现完整的16MB DAS愿景,以及优化L2网络对现有数据空间的使用效率。

实现DAS的渐进路径

下一阶段可能会采用简化版的DAS方案——PeerDAS。在该方案中,每个节点存储全部区块数据的特定比例(如1/8),并通过P2P网络保持连接。当需要验证特定数据时,节点会向负责存储该数据的对等节点发起验证请求。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理论上,PeerDAS可以将区块容量提升8倍(实际约为4倍,需考虑纠错编码的冗余开销)。该方案可以分阶段实施:专业验证者继续下载完整区块,而独立验证者只需下载1/8的数据。

此外,EIP-7623或类似的多维定价方案可对常规交易区块大小实施更严格的限制,为提升区块目标和L1燃料上限创造更安全的空间。长期来看,更复杂的二维DAS协议将推动区块容量进一步提升。

L2网络的优化方向

当前L2协议主要在四个关键领域存在优化空间。

首先是数据压缩技术的应用。原始交易数据通常占用约180字节,但通过多阶段压缩优化,最终可能将单笔交易体积压缩至25字节以下。Vitalik Buterin曾在推文中详细阐述过相关压缩技术。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其次是乐观数据技术的采用。Plasma类技术允许在正常情况下将数据保留在L2,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L1保障安全性。虽然EVM中的Plasma不能保护所有代币,但其简化版本可以显著改进现有validium方案。不愿将所有数据上链的L2项目值得探索这类技术。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第三是执行效率的持续提升。Dencun升级后,Base等Rollup网络使用量激增,导致基础层达到内部燃料限制,引发费用飙升。这提醒我们不仅需要扩展数据空间,Rollup自身的执行能力也需同步提升。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实现并行化(类似EIP-648)是解决方案之一,但存储优化及计算与存储的交互优化同样关键,这是Rollup面临的重要工程挑战。

最后是安全性的持续强化。据L2Beat统计,目前仅有五个项目达到“第一阶段”成熟度标准,其中仅Arbitrum实现全EVM兼容。虽然完全依赖代码验证的时代尚未到来,但可以设立安全委员会作为过渡方案,仅在高门槛条件下(如8/6或12/9多数)才可干预代码执行。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行业标准需要提高:过去我们宽容对待那些仅承诺”正在去中心化”的项目,但到今年底,应该只将真正达到第一阶段的项目视为合格Rollup。之后可谨慎推进第二阶段——构建真正由代码主导的世界,安全委员会仅在代码出现明显矛盾时(如接受冲突状态根)才进行干预。采用多证明者实现是确保这一过渡安全的有效方式。

以太坊发展的宏观转向

2022年ETHCC大会的演讲中,我曾将以太坊的发展比作S曲线:经历快速变革期后,随着L1的稳定和开发重心转向应用层,发展节奏将逐渐放缓。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如今我们已明显处于S曲线的平缓阶段。随着权益证明和分片架构这两项最重大的变革完成,后续升级虽然仍很重要(如Verkle树单时隙最终性协议级账户抽象),但其变革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2022年是以太坊”飞行中更换引擎”的时期,那么现在更像是更换机翼,而Verkle树过渡则是剩下的最重要变更之一(测试网已就绪),其他升级则如同更换尾翼般相对温和。

EIP-4844的目标是通过一次性重大变更确保Rollup长期稳定。随着区块机制的落地,未来向完整danksharding(16MB区块)甚至64位STARKs密码学的升级,都可在不影响Rollup和用户的情况下完成。这也确立了一个重要范例:以太坊开发遵循长期路线图,为包括L2在内的”新以太坊”应用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对应用和用户的深远影响

以太坊的前十年可视为准备阶段:重点是让L1站稳脚跟,应用开发主要由早期爱好者推动。许多人曾批评这十年缺乏大规模应用,但需要认识到,除金融投机外的大多数加密应用都依赖低费用环境——在高费用时期自然难以看到多元发展。

随着区块机制的实现,这一关键约束终于开始松动。交易费用大幅下降,七年前我提出的”互联网货币每笔交易不应超过5美分“的愿景终成现实。虽然完全摆脱扩容压力尚需时日——如果使用量激增,费用仍可能上涨,未来几年仍需持续优化区块和Rollup的扩展能力——但我们已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对开发者而言,这意味着再无借口可寻。几年前我们满足于构建原型级应用,只要它们能验证概念并保持合理去中心化即可。如今我们已拥有构建既符合密码朋克精神又具备用户友好性的大规模应用所需的全部工具。是时候付诸实践了。

许多团队正在迎接这一挑战。Daimo钱包明确以”以太坊版Venmo“为定位,致力于融合Venmo的便捷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优势。在去中心化社交领域,Farcaster取得了显著进展,既保持真正的去中心化(支持第三方客户端开发,参见开发指南),又提供优秀用户体验。与以往”社交fi”炒作不同,普通Farcaster用户并非为了投机——这是判断加密应用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指标。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本文通过主流Farcaster客户端Warpcast发布,截图来自兼容Farcaster和Lens协议的替代客户端Firefly

这些成功案例需要复制扩展到身份、声誉、治理等其他应用领域。

面向2020年代的设计理念

当前以太坊生态仍存在大量基于”2010年代工作流”的应用。大多数ENS活动仍在L1进行;代币发行鲜少考虑L2桥接可用性(如ZELENSKYY meme币支持者虽赞赏其对乌克兰的持续捐赠,却苦于L1高昂手续费);隐私保护进展缓慢——POAPs完全链上公开的设计适合部分场景却不具普适性;多数DAO和Gitcoin Grants仍采用完全透明的链上投票,极易受到贿赂攻击(包括追溯性空投),已严重扭曲贡献模式。尽管ZK-SNARKs技术成熟多年,许多应用仍未开始正确应用这一隐私保护利器。

考虑到这些团队需要维护庞大现有用户群,我们理解其未能立即采用最新技术栈的难处。但升级转型势在必行。下表对比了”2010年代”与”2020年代”以太坊工作流的关键差异:

以太坊区块数量激增 未来该如何应对与优化

本质上,以太坊已超越金融生态的范畴,发展为覆盖大部分”中心化技术”场景的全栈替代方案,甚至在治理等领域提供中心化技术无法实现的功能。我们的构建思路需要顺应这一更广阔的生态图景。

未来展望

以太坊正经历从”L1快速演进”到”L1稳步优化”的战略转型。虽然扩容工作仍需持续推进,但这些改进将更多在后台进行,对应用层干扰显著降低。开发者需要转变思维——我们不再只是构建实验性原型,而是打造服务百万用户的成熟产品。同时必须认识到,以太坊已进化为完整的去中心化技术栈,这要求整个生态系统在设计和开发理念上进行根本性调整。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844.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 Notional Finance(NOTE)全面解析:功能、优势与未来发展

    DeFi固定利率借贷协议Notional Finance解析 Notional Finance是以太坊上的固定利率借贷协议,采用零息债券模式,通过独创的fCash代币机制实现利率固定。该协议采用Logit函数曲线设计AMM算法,动态调整利率曲线,并引入类似Compound的清算机制。目前总TVL约3000万美元,累计交易量7.7亿美元。团队持续迭代产品,即将推出v3版本,在早期固定利率赛道中表现良好,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2025年9月17日
    1900
  • 以太坊坎昆升级是什么?全面解析升级内容与影响

    以太坊坎昆升级是2024年上半年的重大变革性更新,核心引入proto-danksharding和blob携带交易等创新技术,通过EIP-4844等提案显著提升网络性能。升级将实现并行交易处理、降低Gas费用、优化数据管理,并巩固PoS机制的安全性,预计处理速度达每秒10万笔交易。此次升级不仅解决可扩展性瓶颈,还推动Layer2生态发展,为以太坊2.0全面落地奠定基础,进一步强化其作为智能合约平台领导者的地位。

    2025年8月24日
    5400
  • 以太坊稳定币开发领先优势解析

    以太坊凭借其强大的智能合约功能、活跃开发者社区及成熟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已成为稳定币开发的首选平台。其ERC-20标准支持稳定币与其他dApp的无缝集成,去中心化特性确保安全透明。主流稳定币如USDT、USDC和DAI均基于以太坊构建,利用其可编程性实现自动稳定机制。随着以太坊2.0升级提升可扩展性,未来将继续引领稳定币创新,为加密货币市场提供高效稳定的价值存储方案。

    2025年8月23日
    2700
  • 权威证明 (PoA) 是什么?区块链共识机制权威证明 (PoA) 详解

    权威证明(PoA)是一种基于身份验证的共识机制,通过预选信誉良好的验证者实现高效交易处理。相比PoW和PoS,PoA具有低能耗、高扩展性和抗51%攻击等优势,适用于私有链和联盟链场景。该机制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于2015年提出,已在Hyperledger Besu、以太坊测试网等项目中应用。PoA虽在中心化程度和验证者准入方面存在局限,但在供应链管理、身份认证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为特定场景提供了高效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2025年9月23日
    2100
  • Grayscale ETF产品ADA与XRP首日上市斩获2200万美元交易额

    灰度数字大盘基金ETF(GDLC)9月19日登陆纽交所Arca,首日成交额达2200万美元,管理资产超9.31亿美元。该基金覆盖比特币、以太坊等五大主流加密资产,成为美国投资者重要的多元化加密投资产品。其成功上市得益于SEC新推出的通用上市标准,简化了审批流程,或推动更多多资产加密ETF加速面世。

    2025年9月22日
    32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