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密新规引发争议:匿名支付时代或将终结
欧盟近期出台的加密监管新规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据Finbold报道,3月23日生效的新规明确规定,在欧盟境内使用未经验证身份的自托管加密钱包进行任何金额的加密货币支付都将被视为违法行为。这项作为欧盟反洗钱法案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禁令,旨在打击犯罪活动、恐怖主义融资和逃税行为。
新规对现金支付和匿名加密货币支付设置了具体门槛:超过10,000欧元的匿名现金支付和超过3,000欧元的匿名加密货币支付均属违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禁令主要针对从不明身份的自托管钱包向服务提供商的转账行为。这一规定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权,更有评论者将其与乔治·奥威尔《1984》中描绘的监控社会相提并论。
法律专家Freddie New在社交媒体上指出,新规并非禁止比特币本身,而是针对匿名交易。他认为只要用户能够证明对某个地址的控制权,该地址就不再是匿名的。同时,他强调自托管钱包本身不会受到影响,禁令主要针对的是钱包提供商对用户资产的访问和控制权。
这并非欧盟首次在加密监管领域采取行动。早在2023年4月20日,欧洲议会就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首部加密资产追踪法案,要求所有加密货币转账都必须像传统金融交易一样可追踪。该法案特别规定,当自托管钱包与交易所等托管钱包交互时,超过1000欧元的交易都将受到监管。
德国海盗党议员Patrick Breyer是这项新规的坚决反对者之一。他认为禁止匿名支付对打击犯罪收效甚微,却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务自由。Breyer警告说,欧盟正在发起的这场”现金战争”将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使民众更加依赖银行系统,面临金融权利被剥夺的风险。
历史数据显示,欧洲民众对限制现金支付一直持反对态度。2017年欧盟委员会就相关议题征求意见时,超过9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经济学家Friedrich Schneider也指出,此类监管措施对降低犯罪率的作用相当有限。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如何平衡金融监管与个人自由。支持者认为严格的监管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而反对者则坚持隐私权是基本人权。随着新规的实施,欧洲的加密市场将迎来重大变革,这场关于金融自由与监管的辩论也必将持续发酵。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