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加密史第一个暴富的「大学生」故事——重读 Martti 的中本聪邮件》
2009年,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大二学生 Martti Malmi<a href="https://twitter.com/@marttimalmi“”> @marttimalmi 在浏览bitcoin.org时,随手给中本聪发了封邮件:”我想帮帮比特币,如果有什么事是我能做的话。”这句看似随意的自荐,却意外开启了加密世界最传奇的合作关系。

这位后来被称为”比特币祖师爷”的大学生,就这样成为了中本聪的第一个正式合作者。上个月,Martti公开了与中本聪的完整邮件往来(https://mmalmi.github.io/satoshi/),为我们揭开了比特币早期发展的神秘面纱。
从这些邮件中可以发现,比特币早期的运作模式与硅谷初创公司惊人地相似。他们不仅抢注域名、讨论产品特性,还面临着用户留存等典型创业难题。中本聪在邮件中像个产品经理一样,与Martti详细讨论如何通过”最小化托盘”和”开机启动”功能提高节点在线率。有趣的是,这位神秘的创始人也会像普通创业者那样吐槽:”有些项目连代码都没有,光靠论坛讨论就火了。”

作为项目的主要执行者,Martti承担了远超预期的责任。从接受媒体采访到处理匿名捐赠,从维护论坛运营到应对突发危机,这位大学生几乎包揽了所有”脏活累活”。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本聪甚至要求Martti用自己的真实身份注册服务器和银行账户,这种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要求,在当时却成了比特币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些珍贵的邮件记录中,我们看到了中本聪对能源问题的前瞻性思考。他预见到比特币可能面临的能源争议,却坚定认为:”银行系统消耗的资源比PoW更多。”这种远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超前。

2010年底,随着最后一封关于管理员密码的邮件发出,中本聪彻底消失在数字世界中。但通过这些邮件,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中本聪——他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一个会为产品细节纠结、会吐槽竞争对手、会担心项目发展的普通人。Martti的故事告诉我们,加密世界的传奇往往始于最偶然的相遇,而新一轮牛市浪潮中,或许正在诞生下一个改变历史的”大学生”故事。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