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寡头剥削用户现象解析:从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演变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重点内容 Web3项目转向中心化忠诚度积分(Pointomics)是熊市下的被动选择,并非成功必要条件。 忠诚度积分依赖项目方信用背书,信任成本高,更适合垄断型项目。 Web3寡头通过延迟兑现机制剥削用户,但牺牲了去中心化网络效应。 赋予忠诚度积分流动性成为行业新趋势,多个项目正探索积分代币化解决方案。

重点内容

在当前Web3生态中,中心化忠诚度积分正逐渐取代代币成为核心激励体系,但这并非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是熊市环境下项目团队的无奈之举。忠诚度积分的价值完全依赖于项目团队的信用背书,这种高信任成本模式更适合垄断型项目。值得注意的是,Web3寡头们正利用忠诚度积分体系获取市场主动权,却无形中牺牲了宝贵的网络效应。在这种背景下,为Web3项目忠诚度积分赋予流动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Web3寡头剥削用户现象解析:从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演变

前言

我们刚刚经历了加密货币史上最快速的市场周期转换之一,在短短两个季度内就从熊市跃升至极端牛市。随着美联储紧缩周期接近尾声,大量BTC ETF获批带来的新资金推动BTC价格从30,000美元下方飙升至历史新高。在这个充满投机氛围的时期,Web3世界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从Ordinals到BTC Layer2再到Restake,层出不穷的新叙事不断创造财富神话;另一方面,Web3项目的核心基因正在悄然变异——曾经引以为傲的神秘飞轮正在经历从TokenomicsPointomics的转变,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代币经济(Tokenomics)是将”代币”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是通过发行基于区块链的代币来构建经济模型。这种模型通常追求三个主要目标:通过代币奖励激励用户参与项目发展;通过代币分配设计满足融资需求;以及通过代币治理实现去中心化的共同决策机制。其中第一个目标最为关键,设计良好的代币经济能够形成正反馈循环,为项目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而Pointomics则是以中心化忠诚度积分为核心的激励体系,虽然其设计范式与Tokenomics相似,但激励机制的主体从区块链代币转变为项目方服务器上的数字积分。近期观察发现,包括Blast、EigenLayer和EtherFi在内的多个明星项目都选择了Pointomics作为启动策略,并取得了显著的TVL增长。

Web3寡头剥削用户现象解析:从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演变

Defilama上Blast的历史TVL

Web3寡头剥削用户现象解析:从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演变

Defilama上EigenLayer的历史TVL

Web3寡头剥削用户现象解析:从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演变

Defilama上EtherFi的历史TVL

然而,我们是否就能断言Web3的新范式已经从Tokenomics转向Pointomics?这个结论可能为时尚早。

Pointomics:熊市下的无奈选择

需要明确的是,用中心化忠诚度积分取代代币作为核心激励体系,更多是熊市环境下项目团队的被动选择,而非项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Pointomics与Tokenomics虽然目标相似,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Pointomics往往采用模糊的价值承诺而非精确的股权设计。项目方通常以潜在空投等软性承诺吸引用户,这与Tokenomics中公开交易、市场定价的透明机制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忠诚度积分的激励机制往往不透明,用户只能看到一个数字却无法了解背后的计算逻辑,这与基于智能合约的Tokenomics形成强烈反差。最后,忠诚度积分通常不具备交易属性,用户只能被动等待项目方兑现承诺,而Tokenomics则赋予用户通过交易即时变现的权利。

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源于熊市环境下项目方降低运营成本的需求。回顾一年前,Blur和Friend.tech等成功项目开创了Pointomics的基本范式。在市场流动性低迷、用户购买意愿低下的环境下,选择发放代币作为激励将面临巨大市场压力,而Pointomics则有效降低了这一成本。虽然这种模式在当前牛市中获得了一定市场容忍度,但若将其视为Web3项目的成功法则而盲目效仿,最终可能导致用户反噬整个加密世界。

忠诚度积分的信用本质

深入分析Pointomics的成功关键,我们会发现忠诚度积分的核心价值完全依赖于项目方的信用背书。采用Pointomics的项目往往不会对积分做出明确承诺,而是使用模糊描述来保持操作弹性。用户持续参与的动力完全建立在相信项目方未来会给予适当回报的基础上,这种信任关系与项目背景密切相关。

拥有豪华VC投资、强大生态支持或明星团队背景的项目更容易获得用户信任,这也解释了为何Pointomics的成功案例多集中在Web3寡头项目,特别是在重质押赛道。相比之下,Tokenomics通过区块链的透明特性降低了信任成本,而Pointomics则更适合那些已经建立市场垄断地位的项目。

寡头的代价:网络效应的流失

Web3寡头通过忠诚度积分体系获取市场主动权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以牺牲网络效应为代价的。这种模式对用户的”剥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高昂的时间成本、巨大的机会成本,以及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特性。

用户需要长期锁定资金以期待未来可能的回报,这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还使他们错失了牛市中的其他投资机会。更严重的是,早期参与者往往承担着项目失败的高风险,却可能因为项目方的操作弹性而获得不成比例的低回报。

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忽视了Web3最宝贵的网络效应。Web3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去中心化、共治开放的机制激发社区创造力,而中心化的忠诚度积分体系恰恰封闭了激励系统,是对这一核心价值观的背离。可以预见,那些无法从Pointomics成功过渡到Tokenomics的项目,终将失去活力四射的社区支持。

流动性革命:不可阻挡的趋势

面对这种情况,加密社区已经开始寻求变革。由于Web3中大多数用户行为都在链上发生,这为忠诚度积分的代币化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已经出现WhaleMarkets、Michi Protocol和Depoint SubDAO等项目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它们主要通过两种思路实现:

一种是将积分收益账户NFT化,通过交易NFT所有权来实现流动性,如WhaleMarkets和Michi Protocol。另一种是直接将忠诚度积分代币化,发行对应的ERC-20代币,如Depoint SubDAO。前者面临NFT流动性不足的局限,后者则需要解决价值映射的技术挑战。

Web3寡头剥削用户现象解析:从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演变

WhalesMarket操作界面

Web3寡头剥削用户现象解析:从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演变

Michi协议操作界面

Web3寡头剥削用户现象解析:从Tokenomics到Pointomics的演变

Depoint SubDAO操作接口

作为Web3的实践者,我们需要警惕这种新型剥削方式。在夺回网络所有权的斗争中,我们不应轻易放弃Web3最宝贵的去中心化特质。为忠诚度积分赋予流动性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捍卫Web3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之举。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338.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19小时前
下一篇 18小时前

相关推荐

  • Particle 网络(PARTI)是什么?全面解析其功能与特点

    简介 Particle网络是Layer-1区块链,通过通用账户实现跨链交互,简化多链操作。其架构包含Master Keystore Hub、去中心化消息网络和打包器,采用$PARTI与BTC双重质押机制保障安全。原生代币$PARTI用于gas支付、治理和流动性结算,总供应量10亿枚。2024年融资2500万美元,支持链抽象基础设施开发。

    2025年7月7日
    1800
  • Ethena收入飙升至2.9亿美元 就USDe稳定币寻求美国证监会监管明确

    Ethena Labs协议总收入达2.902亿美元,在稳定币发行商中位列第四。其USDe合成美元代币采用跨交易所现货多头与永续合约空头的Delta中性策略,将资金费率价差转化为收益。94%抵押资产存放于中心化平台,20%手续费用于回购代币ENA。7月1日,Ethena法律团队向SEC提交申请,主张USDe作为支付工具而非证券,目前仍处监管灰色地带。受限于美国零售禁令,资金主要来自离岸机构。近期日均手续费回升至380万美元。

    资讯 2025年7月11日
    1500
  • Solana网络扩展将重新定义区块链扩容

    本文探讨了Solana网络扩展(Network Extensions)技术的创新价值及其与以太坊Rollup的差异化路径。Solana通过原生模块化设计,在保持主网统一性和流动性的同时,为开发者提供可定制共识机制、交易逻辑的专属执行环境,避免了传统侧链或Rollup导致的碎片化问题。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高频DeFi、物联网和游戏等需要高性能定制的场景,其ZK压缩等方案在吞吐量与灵活性上展现出优势。相比以太坊L2聚焦通用扩容,Solana将专业化功能深度集成至L1架构,可能直接跨越”Rollup战争”阶段。这一范式转变或将重新定义区块链基础设施的竞争维度,从单纯扩容转向应用场景适配能力的较量。

    2025年6月22日
    20700
  • CoreWeave与Core Scientific价值90亿美元的交易遭遇抵制与法律调查

    人工智能新锐CoreWeave宣布将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比特币矿企Core Scientific,交易估值约90亿美元。该战略收购将使CoreWeave获得1.3吉瓦电力容量及扩展空间,强化其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根据协议条款,Core Scientific股东每股将获得0.1235股CoreWeave A类股票,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不足10%。尽管管理层强调并购将提升AI部署效率,市场反应消极——消息公布当日Core Scientific股价暴跌17%,且面临股东针对董事会是否尽到信义义务的法律调查。交易预计2025年四季度完成。

    2025年7月8日
    800
  • Hyperliquid (HYPE) 是什么?全面解析其功能与特点

    Hyperliquid(HYPE)是由哈佛毕业生团队打造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Layer-1区块链和HyperBFT共识机制,支持每秒10万笔订单处理。平台提供永续合约、现货交易及50倍杠杆,通过链上订单簿确保透明度。其原生代币HYPE用于支付燃料费、质押和治理,采用荷兰拍卖机制上线新代币。2024年通过空投分发31%代币,避免VC介入以保持去中心化。未来将推出HyperEVM主网并扩展金融工具,致力于结合CEX效率与DeFi安全性。

    2025年7月10日
    59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