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三盘理论的核心
加密韦陀提出了一种独特视角,认为加密货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实现了庞氏结构的民主化和可交易化。在这个新兴领域里,每个参与者都能创建自己的经济模型并进行市场化运作。如果我们深入观察就会发现,抛开外部环境影响,加密货币市场的每轮牛市本质上都是由庞氏机制的创新突破所推动的。掌握庞氏创新的底层逻辑,就能在市场中发现具有趋势性的大机会。
虽然市场上庞氏模式看似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可以归纳为三种基础模型:分红盘、互助盘和拆分盘。所有复杂的庞氏结构都是这三种基础模型的组合变体。基于这个认知框架,加密韦陀提出了”三盘模型”理论。这三种模型既可以独立运作,也能相互组合,每种模型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优势劣势,以及对应的启动、运营和衰退规律。
具体来看,分红盘要求参与者一次性投入资金,之后按照时间线性获得收益分配;互助盘则通过参与者之间的资金流转形成错配,每笔交易都能产生收益;而拆分盘则是将资产不断细分,通过新产生的低价标的吸引后续资金入场,参与者通过标的增值获利。
这些模型在逻辑设计上各具特色:
MEME币的互助盘本质
传统互助盘的核心机制在于参与者之间的资金流转形成时间差。在这种模式下,参与者按照特定顺序相互转账,形成一个资金循环网络。通常每个参与者从后续加入者那里获得的资金会多于其向前期参与者支付的金额,以此实现收益。项目方则通过每笔交易的抽成来获取利润。
在三种模型中,互助盘最具去中心化特征。因为一旦规则确立,后续运作几乎不需要管理方干预,交易抽成就如同自动征收的税款。传统互助盘是通过空间维度上的资金错配来实现收益,因此不需要建立资金池,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允许自由存取资金,但必须承诺高额回报来吸引参与者。
那么为什么说MEME币属于互助盘呢?关键在于MEME币具备两个核心特征:公平发射机制确保人人可参与,全流通设计避免项目方预留。至于常被提及的”文化属性”和”超大总量”反而并非必要特征。
MEME币实际上实现了时间维度上的资金错配。假设在牛市环境中,某个MEME币持续上涨,本质上就是今天高价买入的资金在补贴昨天买入的投资者,昨天的投资者又在补贴更早期入场的持有者。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这种模式自然形成了”被动锁仓”效应。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更直观地理解这种机制:
DeFi项目的分红盘特性
作为2020年牛市的核心叙事,DeFi在技术上实现了将金融规则编码进智能合约的创新。从代币经济学的角度看,它通过流动性挖矿的方式分发协议代币:用户将资金存入协议即可获得代币奖励。
以金融领域最重要的交易和借贷功能为例,Uniswap和Compound分别代表了这两种应用。在Uniswap中,用户需要提供交易对流动性来获取收益;在Compound中,用户则通过存入可借贷资产获得回报。这些收益主要体现为协议代币,只有少量是稳定币形式的真实收益。
DeFi完美体现了分红盘的基本特征:”一次性投入资金,随时间获得线性收益”。这与传统分红盘的运作模式如出一辙,具体对比如下图所示:
ICO模式的拆分盘本质
作为2017年牛市的主角,ICO的典型模式是将各种商业构想写入白皮书后进行代币融资。这种模式如此盛行,以至于当时很多人误以为”发币”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唯一应用场景。在那个疯狂的周期里,我们见证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代币项目,从环保币到电脑币再到慈善币,几乎无所不包。
拆分盘的特征是将资产不断细分,通过新产生的低价标的吸引后续资金,这正是ICO模式的真实写照。如果把整个加密货币领域视为一个大型资金盘,那么各种ICO项目就是将加密货币这个基础资产,通过不同叙事不断拆分成新的投资标的,以此吸引增量资金入场。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下图清晰呈现:
加密货币市场的庞氏演化
如果暂时搁置技术演进的因素,单从代币经济学角度观察,过去十年确实呈现出一条清晰的庞氏模式演化路径。甚至比特币挖矿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分红盘模式——通过质押矿机设备获得BTC收益。
这种演化是否遵循着”分红盘(BTC挖矿)→拆分盘(ICO)→分红盘(DeFi)→互助盘(MEME)”的序列?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项目去中心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另一个有趣的角度是,如果把MEME视为一个独立赛道,那么层出不穷的MEME币其实也体现了拆分盘的特征,这使得MEME成为互助盘与拆分盘的混合体。
互助盘或许正是本轮牛市”互不接盘”现象的最佳解释(Restaking属于分红盘,DePin也是分红盘,Layer2则是拆分盘,显然散户当前更青睐互助盘模式)。这种偏好变化反映了市场参与者行为模式的转变,也预示着加密货币经济模型的持续创新。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