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管局发布金融网络基础层白皮书 详解区块链技术应用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新加坡金管局发布《全球Layer 1 -金融网络的基础层》白皮书,提出建立由受监管金融机构运营的公共许可区块链GL1,支持跨境支付、证券结算等金融应用。白皮书强调该基础设施将采用CBDC作为原生代币,通过智能合约实现DvP/PvP等同步结算,并建立开放标准确保跨司法管辖区互操作性。这一倡议标志着全球金融体系正加速向合规化、通证化方向转型,传统金融机构将在监管框架下主导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转发原文标题《新加坡金管局《全球Layer 1 -金融网络的基础层》白皮书

当前区块链行业正经历一场由公共部门推动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将重塑未来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的格局。2024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的《Global Layer 1: Foundation Layer for Financial Networks》白皮书,标志着新加坡将建立一条重要的”央行区块链”。与此同时,由国际清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打造的”货币桥区块链mBridge”也进入了MVP阶段,并向全球发出合作邀请。

这一系列发展印证了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24年4月提出的”金融互联网(Finternet)”愿景,其中通证化(Tokenisation)和统一账本(Unified Ledger)被视为未来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石。实际上,这一趋势在2023年10月笔者发表的《RWA 资产通证化未来蓝图》三万字研报中已有预见性分析。该研报从实际落地角度深入探讨了通证化的底层逻辑及应用路径,而非简单分析加密市场的RWA项目。

从新加坡金管局的白皮书可以看出,行业发展正朝着笔者预测的方向演进:未来大多数现实世界资产将在有监管框架的许可链上进行通证化,不同司法辖区形成多链互操作格局,链上的CBDC和通证化银行存款将成为主要交易媒介。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明确指出公链不适合受监管的金融活动,这意味着未来万亿级资产上链很可能发生在公共许可链而非公链上。这种转变将解决投资者最担心的安全风险问题,因为公共许可链具有明确的法律监管和追责机制。同时,白皮书将CBDC而非稳定币作为Global Layer 1的原生代币,反映出央行对稳定币结构性缺陷的担忧,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CBDC与稳定币并存的格局。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在《Read Write Own》一书中提出的”计算机文化”与”赌场文化”之分,在当前发展阶段显得尤为贴切。随着行业成熟,”赌场文化”虽然会持续存在,但真正推动技术进步、创造长期价值的”计算机文化”将获得更多关注。

1. 引言

全球第一层(GL1)倡议旨在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构建多功能共享账本基础设施,由受监管金融机构共同开发。这一基础设施将使金融机构能够跨司法管辖区部署数字资产应用,通过通用标准、智能合约和数字身份技术实现互操作性。通过集中分散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

GL1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支持多种金融应用的可组合性,如外汇兑换和证券结算的自动化执行。这种设计可实现数字资产的同步交付对付款(DvP)、付款对付款(PvP)等复杂结算模式,甚至支持交付对付款对付款(DvPvP)的多方同步结算。

2.背景与动机

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碎片化和高成本问题日益突出,促使金融机构转向DLT技术寻求解决方案。然而当前各自为政的数字资产计划导致市场进一步割裂,流动性被困在不同系统中。GL1倡议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建立开放、互操作的合规基础设施,实现无缝跨境交易。

BIS提出的”金融互联网”和”统一账本”概念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当前缺乏适合金融机构的数字资产基础设施,限制了通证化资产的规模化应用。GL1将探索三种网络模型:公共无许可区块链、私有许可区块链和公共许可区块链,最终选择最适合金融监管要求的方案。

3. 关键目标

GL1旨在创建支持多功能应用的共享账本基础设施,其设计遵循七大原则:开放标准、合规性、良好治理、中立性、商业公平、可访问性和财务自给。架构上采用四层模型:平台层(GL1核心)、资产层、服务层和访问层,确保各层间的兼容性和灵活性。

4. GL1的潜在用途

GL1将支持各类受监管金融资产的通证化,包括CBDC和商业银行货币。初期重点应用包括跨境支付和资本市场工具的跨境结算。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GL1可实现传统金融基础设施难以做到的复杂交易组合,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5. 运营模式

GL1将采用行业公用事业模式运营,由金融机构联盟共同管理。其独特的结算安排可实现现金与证券的同步交换,最大限度降低对手方风险。为确保结算终局性,GL1将采用确定性共识算法,并由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运营商定义最终性标准。

这一为期多年的倡议需要前所未有的跨国合作,其成功将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正如互联网重塑信息交换一样,GL1有望重塑价值交换的基础设施。

原文:https://www.mas.gov.sg/publications/monographs-or-information-paper/2024/gl1-whitepaper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4738.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 AI agent交易市场:Story平台如何重塑区块链智能体经济

    要理解Story,先理解IP 一是,IP本身是价值资产 Story是为IP而存在的L1区块链,IP包括品牌、创意作品、技术专利等,是一种可交易的资产类型。 二是,在链下和链上的IP资产存在本质不同。 链上IP可编程,拥有者能控制、拥有并通过IP获利。 Story对于IP资产的意义 Story提供链下IP上链和链上IP交易市场,增强IP流动性和收益能力。 Story与AI agent之间的市场经济 Story与AI结合,构建AI agents间IP交易市场,支持训练数据、创作风格等交易,形成新型链上经济体。

    币圈百科 2025年8月11日
    6200
  • Synthetix 2024年发展前景与未来展望

    要点 Synthetix 2023年表现亮眼,Perps V2总交易量达4300亿美元,创收3650万美元,并为Optimism主网贡献1460ETH收入。 2024年将重点部署V3升级,包括Base链上的Andromeda(USDC抵押)、以太坊主网Perps V3、Synthetix Chain及跨链扩展。 代币经济改革:取消SNX通胀,Base链收益分配为20%集成商、40%回购销毁、40%销毁sUSD。

    2025年9月25日
    3900
  • What is Evmo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is Blockchain Platform

    什么是 Evmos? Evmos 是一个基于 Cosmos SDK 开发的以太坊虚拟机(EVM)兼容区块链,旨在连接以太坊和 Cosmos 生态系统。它采用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支持跨链资产转移和智能合约部署,为开发者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开发环境。 Evmos 的特点包括:兼容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快速交易处理(最高 10000 TPS)、低交易费用(每笔低于 0.01 美元)、以及与 Cosmos 生态系统的互操作性。其原生代币 EVMOS 用于支付交易费用、质押和治理投票。 Evmos 2.0 升级进一步优化了网络性能,新增了 DApp Store 和 feesplit 模块等功能。通过整合以太坊的开发工具和 Cosmos 的跨链通讯协议(IBC),Evmos 为去中心化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年8月1日
    4900
  • Tether持有1270亿美元美国国债,超越韩国成为全球最大持有者之一

    稳定币发行商Tether现持有1270亿美元美国国债,成为全球第18大持有者,超过韩国(1242亿美元)并接近沙特阿拉伯(1277亿美元)。其中1055亿美元为直接持有,213亿美元为间接持有,较第一季度增加70亿美元。与此同时,USDT市值在2025年飙升19%至1636亿美元,全年新增发行260亿美元。Tether CEO表示市场对其信任度正在加速提升,公司已成为全球货币流动的重要参与者。

    2025年8月4日
    3900
  • 铭文战争再现区块链新旧理念之争 教条主义对抗新嬉皮精神

    比特币核心Bitcoin Core解析 比特币核心是比特币网络最常用的开源客户端软件,由中本聪创建并由全球开发者共同维护。作为完全去中心化的项目,任何个体都无法控制其开发方向。比特币社区存在极简主义派别,主张比特币应为唯一加密货币。当前关于序数理论的争议反映了教条主义与新思潮的碰撞,类似历史上的扩容之争,但比特币通过开放辩论保持去中心化特性。分叉可能性存在,但比特币的纯粹性正是通过这种持续讨论得以维护。

    币圈百科 2025年8月20日
    35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