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Epochs and slots all the way down: ways to give Ethereum users faster transaction confirmation times》
在区块链领域,快速的交易确认时间一直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要素。以太坊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EIP-1559实施和转向PoS共识机制之后。现在L1上的交易通常能在5-20秒内获得可靠确认,这个速度已经接近信用卡支付的体验。不过对于一些特定应用场景来说,数百毫秒甚至更短的交易延迟仍然是必要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能够进一步优化以太坊交易确认时间的创新方案。
当前技术方案的演进
单时隙最终性的突破
以太坊现有的Gasper共识机制采用时隙和纪元的架构设计。每12秒(一个时隙的时长),验证者子集会对最新区块进行投票。32个时隙(6.4分钟)构成一个纪元,确保所有验证者都有机会参与投票。这些投票最终在两个纪元(12.8分钟)后形成具有严格经济保证的最终确定性。
近年来,这种机制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首先是架构复杂性导致的交互错误,其次是12.8分钟的最终确认时间对用户体验造成的影响。单时隙最终性(SSF)方案应运而生,它借鉴了Tendermint共识的精髓,使区块N能在区块N+1产生前就完成确认。与Tendermint不同的是,SSF保留了”不活跃泄漏”机制,确保在超过1/3验证者离线时区块链仍能正常运行。
单时隙最终性设计示意图
SSF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验证者需要每12秒发布两条消息,这对网络带宽提出了很高要求。Orbit SSF等创新提案尝试通过优化验证者集管理来缓解这个问题。虽然SSF能显著提升最终确定性速度,但对用户等待时间(5-20秒)的改善效果有限。
Rollup预确认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以太坊确立了以Rollup为核心的发展路线,基础层主要提供数据可用性等关键功能。Rollup、Validiums和Plasmas等L2协议利用这些功能,在保持以太坊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交易吞吐量。
这种架构带来了明确的分工:L1专注于抗审查、稳定性和核心功能优化,而L2则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采用差异化的技术方案。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为需要更快确认的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去中心化排序网络成为L2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每隔几百毫秒,一小部分验证者会签署区块并将质押代币作为担保。最终这些L2区块头会被提交到L1上。
L2验证机制示意图
实践中,要求每个L2都建立去中心化排序网络相当于要求它们完成与创建新L1相同的工作量。为此,以太坊研究员Justin Drake提出了基于预确认的共享机制,让所有L2都能利用以太坊的预确认服务。
基于预确认的共享机制
基于预确认的方法充分利用了以太坊提议者因MEV而发展出的高度专业性。它通过标准化协议,允许用户支付额外费用来确保交易被纳入下个区块,并获取执行结果的预先声明。如果提议者违反承诺,将面临经济惩罚。
这种机制不仅适用于L1交易,对于”基于”Rollup的L2同样有效,因为所有L2区块本质上都是L1交易。
架构演进的深层思考
假设我们实现了单时隙最终性,配合Orbit等技术减少签名验证者数量,同时将时隙时间延长到16秒。再结合Rollup预确认或基于预确认机制,我们最终得到的仍然是某种形式的时隙与纪元架构。
这种架构之所以难以避免,有其深刻的哲学原因:它本质上比达成最严格”经济最终性”所需的时间更短。节点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是关键因素:近似协议只需少数节点,而经济最终性需要大部分节点参与。随着节点规模扩大,收集签名所需时间也会增加。
当前以太坊将12秒时隙划分为三个子时隙,分别用于区块发布、证明和证明聚合。如果减少证明者数量,可以压缩为两个子时隙,实现8秒的时隙时间。若再配合专业化节点子集,理论上可将时隙时间缩短至约2秒。
因此,时隙与纪元架构显然是正确方向,但现有设计如Gasper并非唯一选择,我们需要更充分地探索设计空间,特别是那些耦合度更低的方案。
L2的发展路径选择
目前L2项目面临三种主要发展策略:首先是完全”基于”以太坊基础层,成为其技术特性和价值的传递渠道;其次是发挥”区块链脚手架服务器”优势,在保持效率的同时通过STARK证明等技术确保安全性;最后是折中方案,建立快速链的同时利用以太坊提供额外安全性。
对于ENS、密钥库等应用,12秒的区块时间已经足够。需要更快确认的应用则必须使用时隙与纪元架构。关键问题在于第一类方案能做到多好?如果以太坊原生的时隙与纪元架构能将预确认时间缩短到1秒,第三类方案的存在价值就会大幅降低。
目前我们距离最终答案还很遥远。区块提议者的复杂程度、Orbit SSF等新设计的潜力都还存在很大探索空间。随着选择方案的丰富,我们不仅能提升L1和L2的用户体验,还能显著简化L2开发者的工作负担。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