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4337入口点合约在以太坊主网上的部署已经走过了近两年的历程。回顾以太坊的发展历史,账户抽象一直是开发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但早期提出的解决方案大多需要协议层面的变更,这使得它们难以落地实施。在以太坊生态快速发展的这些年里,核心开发团队不得不优先处理其他更紧迫的事务,导致这些账户抽象方案被暂时搁置。
尽管缺乏统一标准,但市场对账户抽象的探索从未停止。ERC-4337的出现巧妙地解决了这一困境,它通过将必要功能抽象到更高层的基础设施中,完全避免了协议层的改动。这种创新方式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标准化的实现路径,更为整个生态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带您回顾过去两年间各项目在ERC-4337领域的探索成果,分享围绕这一标准发生的精彩发展故事。我们还将深入分析不同区块链和应用中ERC-4337的实际应用数据。不过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重温一下ERC-4337的核心概念。
深入理解ERC-4337
ERC-4337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高层基础设施来实现账户抽象。这套系统由多个关键组件协同工作:账户合约作为用户资产的智能合约容器,取代了传统的外部拥有账户;用户操作这一创新设计,通过特殊的数据结构实现了丰富的功能;入口点合约则充当整个系统的调度中心,负责验证和执行各类操作。
在这个生态中,捆绑器扮演着类似区块链节点的角色,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规范要求。独特的替代内存池专门用于存储待处理的用户操作,而付款者机制则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燃料费支付方案。账户工厂则负责按需部署账户合约,为整个系统提供基础支持。
ERC-4337应用现状
自ERC-4337问世以来,开发者社区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构建了各种引人注目的应用案例。感谢Kofi的BundleBear提供的数据支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项技术在主网上的实际应用情况。
综合各主网数据,目前已有超过2400万个账户合约被创建,累计执行了1.15亿次用户操作,由付款者承担的燃料费用总额突破470万美元。这些数字充分展现了ERC-4337生态的蓬勃发展。
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发现Polygon网络以1840万个账户合约的绝对数量领先,而Base链则以每个账户平均15次用户操作的高活跃度表现突出。相比之下,Polygon上的账户平均仅执行2次操作,这表明不同链上的用户行为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观察应用层面的数据,前十大活跃应用中,Polygon占据六席,Base有三款应用上榜,Arbitrum则有一款应用入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PiggyBox、Cyberconnect和CapX等应用在不同时期都展现出爆发式的用户活动。
在基础设施服务方面,付款者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态势。早期Biconomy占据主导地位,但近期Pimlico实现了反超。账户部署服务同样竞争激烈,Alchemy在2024年第一季度异军突起,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挑战与创新
尽管ERC-4337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重要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同账户实现之间的兼容性问题,这限制了用户在不同应用间的无缝体验。针对这一痛点,社区提出了ERC-6900和ERC-7579等新标准,ZeroDev的Kernel V3.0已经率先支持了ERC-7579标准。
展望未来
过去几年,社区为实现账户抽象的愿景付出了巨大努力。从标准制定到工具开发,从基础设施搭建到应用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开发者的智慧。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随着新标准的不断演进和开发者持续创新,账户抽象技术必将释放出更大的潜力,为区块链应用带来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