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专家警告称,监管滞后、错失恐惧症(FOMO)以及加密货币的快速普及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加密犯罪浪潮。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仅上半年的加密犯罪损失就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来源:TRM Labs
前美国缉毒局(DEA)特工、现加密货币调查专家Bill Callahan在接受Cointelegraph专访时指出,监管缺失与市场狂热正在为犯罪分子创造有利条件。
“模因币等新型加密资产的爆发式增长,加上散户投资者的涌入和监管真空,为各类加密犯罪提供了温床,包括盗窃、庞氏骗局和各类金融欺诈。”
加密犯罪:高风险高回报的”黄金时代”
Callahan分析称,加密货币的匿名特性和低犯罪门槛对不法分子极具吸引力。
“犯罪组织拥有充足的时间、资金和资源来完善他们的作案手法。即使成功率不高,他们依然能获得可观收益。”
区块链安全机构CertiK最新发布的《2025上半年安全报告》显示,单次安全事件平均造成430万美元损失,中位数损失也高达103,996美元。
CertiK高级调查员Natalie Newson认为多重因素共同助长了犯罪气焰:”KOL和意见领袖持续推出可疑代币,通过狙击等手法获利,使普通投资者暴露在巨大风险中。”
Solidus Labs五月报告指出,在Pump.fun平台上,高达98.7%的代币呈现典型的拉高出货特征。
Newson同时指出,全球执法机构正面临资源有限、跨境协作困难和技术门槛等挑战。
监管失衡加剧犯罪风险
Kronos Research首席执行官Hank Huang批评当前监管环境从过度干预转向了不作为。
“早期监管过于严苛,现在却又过于宽松。这种摇摆不定为加密犯罪创造了理想环境。我们需要的是精准、平衡的监管框架。”
完全杜绝加密犯罪不现实
尽管全球执法部门加大了对暗网市场的打击力度,Huang认为零犯罪在去中心化领域是不可能实现的。
“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全球可达性使其天生具有脆弱性。与其追求零犯罪,不如专注于风险最小化。”Huang总结道。
专家建议,加强智能合约安全审计和投资者教育可能是遏制犯罪的有效途径,但也承认无法完全杜绝不法行为。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