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加密货币:为何区块链是AI发展的最佳金融基础设施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AI技术快速发展,逐渐从工具转变为自主行为者,但现有金融系统无法满足其需求。传统金融依赖身份认证,而AI缺乏”金融人格”,无法独立参与经济活动。区块链技术为AI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加密账户、智能合约和稳定币,AI可以在链上自主交易、获取资源并形成经济循环。项目如Fetch.AI等已开始探索AI Agent的链上经济身份。尽管面临法律和监管挑战,区块链构建的”机器金融基础设施”可能成为AI参与经济活动的唯一选择,实现真正的机器对机器(M2M)经济形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作者为刘红林律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大语言模型到智能代理系统,从内容生成到算法交易,AI正在从单纯的辅助工具进化为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数字主体。与此同时,Web3领域也在积极探索”AI+区块链”的创新应用,包括智能合约优化、风险控制增强以及链上数据分析等方向。

区块链:AI经济活动的必要基础设施

一个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系统是否需要区块链技术?

当AI逐渐具备自主决策和行为能力时,现有的金融体系却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适配问题,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传统金融系统从设计之初就完全基于人类用户。

传统金融的身份困境

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在严格的身份认证基础上。无论是开设银行账户、购买金融产品还是使用支付服务,都需要提供身份证件、住址证明等个人信息,并完成KYC验证。这些流程的核心目标是确认用户是具有法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实体

然而AI系统既不是自然人,也不属于法人范畴。它们没有法定身份、税务登记号,也不具备签署法律文件的能力。这意味着AI无法独立开设银行账户、持有资产或参与合规交易,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处于”身份真空”状态。

区块链的机器友好特性

区块链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完全中立性。系统不关心参与者是人类还是机器,只要能够生成密钥对和地址,就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易、部署智能合约或参与网络共识。这种特性使得区块链成为非人类实体的理想经济活动平台

实际应用场景已经显现:AI模型可以通过去中心化存储获取数据,利用分布式算力市场运行算法,最终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获得稳定币报酬。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任何人工干预。Fetch.AI、Autonolas等项目正在将这种”机器经济”从概念转化为现实。

稳定币:AI经济的价值锚点

在AI间的经济交互中,价值稳定性比支付能力更为关键。当AI代理需要调用服务或购买数据时,稳定币(如USDT、USDC)提供了理想的结算工具。这些与法币挂钩的加密资产既保持了区块链的开放性,又避免了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一些前沿项目已经实现了AI服务间的实时稳定币结算,正在形成自治机器经济系统的雏形。随着链上流动性的提升,AI将能够自主获取收益并投资于自身发展,实现真正的经济闭环。

未来展望:AI的链上法人身份

更长远来看,部分AI系统可能以DAO或链上协议的形式存在,拥有独立的资金池、治理机制和数字身份。这些”数字法人”不需要传统企业注册,却能够提供服务、接收支付、参与治理,甚至发起法律诉讼。

这种新型经济主体间的互动将以智能合约为法律,加密货币为媒介,链上规则为秩序。在这种范式中,加密货币不再是投机工具,而成为机器间信任的基础设施

现实挑战与解决路径

实现这一愿景仍面临诸多挑战:密钥管理安全、算法责任认定、跨境合规性等问题亟待解决。现有法律体系尚未为非人类经济主体提供明确框架,需要全新的治理思路和技术方案。

区块链技术提供的不是对传统金融的修补,而是一套面向未来的机器金融基础设施。这套系统包含去中心化身份、加密账户、稳定价值传输和智能合约协作等核心组件,正是Web3的独特价值所在。

结语

加密货币最初服务于被传统金融排斥的人群,现在可能成为机器参与经济活动的唯一通道。如果说传统金融是人类社会的金字塔,那么区块链正在构建的是机器经济的操作系统

AI不需要人类权利,但必须拥有经济接口。这正是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的关键解决方案。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5239.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025年7月21日 上午11:36
下一篇 2025年7月21日 上午11:36

相关推荐

  • Strategy以2720万美元购入220枚比特币,首次比特币投资于10月启动

    全球最大比特币公开持有者MicroStrategy以2720万美元增持220枚BTC,持仓总量达64万枚。尽管比特币价格在创历史新高后出现闪崩,公司CEO Michael Saylor仍强调”比特币无关税”立场。同期公司股票MSTR较峰值下跌33%,但年内仍跑赢比特币涨幅。

    2025年10月14日
    1600
  • 小唐纳德·特朗普投资Thumzup:比特币驱动的社交媒体转型公司

    美国总统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投资330万美元入股比特币资金库策略公司Thumzup Media,该公司已持有19.11枚BTC并计划增购至100万美元。CEO称比特币的抗通胀特性契合企业资金库需求,同时提交2亿美元融资计划以扩大BTC持仓。行业数据显示全球258家机构采用类似策略,但分析师警告多数模仿MicroStrategy的公司缺乏市场周期考验,可能在熊市中陷入死亡螺旋。

    2025年7月10日
    14200
  • “以色列-伊朗冲突升级 机构Strategy增持10亿美元比特币(BTC)避险”

    MicroStrategy在中东局势紧张之际再次增持比特币,以平均每枚104,080美元的价格购入10,100枚BTC,总投资达10亿美元。这是该公司6月第二次收购,使其总持仓量增至592,100枚BTC,累计投资约418亿美元,平均成本价为70,666美元/枚。同时,MicroStrategy推出比特币优先股STRD,计划通过IPO筹集2.5亿美元用于增持比特币。该公司比特币投资收益率目前为19.1%,季度收益率为7.4%。创始人Michael Saylor还祝贺日本公司Metaplanet达成10,000枚BTC持有里程碑。然而,专家警告称,企业大规模持有比特币在市场波动下存在风险,可能造成价值稀释。

    2025年6月17日
    3200
  • 比特币减半后矿业变革:新能源、机构资本与政策如何重塑全球挖矿格局

    算力激增背后:弱肉强食的矿业生存战 比特币网络算力创新高,规模化矿企扩张加速中小矿工出清。北美、中东等能源低价区成挖矿聚集地,老旧设备矿工难抵电价与算力压力。 能源议题成为新战场:绿色挖矿不再只是口号 全球政策趋严推动矿企转向清洁能源,水电富集地区受青睐。矿场通过柔性负荷参与电网调度,上市企业将ESG作为重要战略指标。 机构化与金融化:挖矿不再只是硬件生意 上市矿企资本化运作挤压中小矿工空间,算力ETF等衍生品涌现。矿业从硬件竞争转向金融与能源综合较量,行业流动性增强。 政策变化暗流涌动:区域优势与监管平衡 矿工持续追逐低价电力迁移,但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大型矿企布局多节点以分散风险,减半后区域政策分化将更显著影响成本。 未来走向:小矿工退出,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 能源效率、资本实力与合规能力成决胜关键,产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个体矿工需转向算力共享或托管模式以适应行业变革。

    资讯 2025年7月4日
    16900
  • 巴克莱信用卡宣称”让钱为你工作”——但购买加密货币除外,因其已被禁止

    巴克莱银行宣布自6月27日起禁止客户使用其信用卡购买加密货币,相关条款已更新至官网FAQ页面。银行解释称,此举旨在防范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的用户债务风险,并强调数字资产不受英国金融保障体系保护,客户可能面临追索无门的困境。该政策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近期研究限制借贷购币的动向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巴克莱自身持有1.31亿美元比特币ETF头寸,暴露出传统金融机构在加密领域的矛盾立场。分析师指出,禁令可能推动投资者转向金融科技平台或去中心化服务,加速银行业务分流。

    2025年6月26日
    48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