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up 2.0时代:深度解析去中心化排序器的技术竞争与未来发展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摘要 当前主流Rollup项目如Optimism和Arbitrum仍采用中心化排序器,虽提升交易效率但存在MEV套利和审查风险。去中心化排序器成为关键发展方向,Espresso、Astria、SUAVE等项目通过共识机制、加密内存池等技术方案实现权力下放。第三方通用方案与Rollup自建方案各具优劣,涉及代币赋能与互操作性权衡。随着zk系Rollup崛起,排序器去中心化将成为L2赛道竞争核心,倒逼项目方在性能与去中心化间寻求平衡。

前言:Rollup发展现状与挑战

时光荏苒,距离Optimism发行代币已过去一年有余,Arbitrum发币也已有半年光景。发币只是这些Layer2项目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此期间,Optimism完成了Bedrock重大升级,推出了模块化L2堆栈OP Stack,并孕育出Base等明星Rollup项目;而Arbitrum则专注于探索L3应用,推动Arbitrum Orbit生态发展。

在这两大巨头的引领下,Rollup赛道的总锁仓价值(TVL)一度突破100亿美元大关,目前稳定在100亿美元左右。作为以太坊扩容的”招牌”解决方案,Rollup在广受赞誉的同时,其中心化和非抗审查的特性也逐渐显现。目前主流Rollup项目如Arbitrum、Optimism、StarkNet等均由官方运营中心化排序器,虽然这些项目都将排序器去中心化列入发展路线图,但短期内仍处于规划阶段。作为Rollup去中心化拼图中最关键的一块,排序器去中心化不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更是社区用户的共同期待。

Rollup 2.0时代:深度解析去中心化排序器的技术竞争与未来发展

截至2023年10月1日的L2赛道TVL数据(来源:L2Beat)

Rollup交易费用解析

在深入探讨排序器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Rollup交易费用的构成。用户在Arbitrum等Layer2网络上进行交易时支付的gas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L2执行费用和L1数据费用。

L2执行费用是指交易在Layer2链上执行的成本,每笔L2交易都需要支付这笔费用。具体计算方式为:交易燃气价格(L2基础费用+L2优先费用)乘以L2燃气使用量。而L1数据费用则是将L2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主链的成本,通常这部分费用要高于L2执行费用。

整体来看,Rollup交易总费用等于L2执行费用与L1数据费用之和。而排序器的净收入则是交易总费用减去运营成本和L1数据费用后的剩余部分。目前由项目方运营的中心化排序器拥有一定程度的定价权,这也是几个知名Rollup项目能够获得可观收益的重要原因。

排序器的本质与作用

排序器,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交易排序的角色。在比特币网络中,交易排序由矿工负责;在以太坊则由节点集合完成,这些都不是固定角色,而是通过共识机制动态确定。

当前主流Rollup都采用单一中心化排序器。用户发起的L2交易首先进入内存池(此时交易处于无序状态),排序器将这些交易排序、压缩成有序批次后,发送到以太坊的数据可用性层。

Rollup 2.0时代:深度解析去中心化排序器的技术竞争与未来发展

排序器工作流程示意图

Rollup是否必须依赖排序器?

答案是否定的。Rollup上的交易完全可以绕过排序器直接提交给L1基础层,由以太坊主网负责排序和结算。但这样做的代价是gas费用大幅增加,交易确认时间显著延长。

Rollup排序器就像是为交易开辟了一条”快车道”,将成百上千笔L2交易压缩聚合成单笔L1交易,从而大幅降低gas成本。这也是目前主流Rollup都采用中心化排序器的原因——为用户提供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快的确认速度,大幅改善用户体验。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排序器对比

中心化排序器的利弊

中心化的优势显而易见:交易排序完全由单一主体掌控,无需轮换排序器或达成排序共识,因此能实现极快的交易确认速度,用户体验极佳。

但中心化也赋予了排序器极大的自主权,它可以随意调整交易顺序以最大化套利机会,攫取MEV价值,甚至延迟或完全审查用户交易。排序器不仅可以在单个区块内通过改变交易顺序获取MEV,更危险的是,由于它控制着连续多个区块的排序,很容易实施规模更大的跨区块MEV攻击。

除了主动作恶外,排序器也可能因无意错误损害用户体验。例如错误地将已花费代币的交易重新包含在软承诺中,导致交易迟迟无法确认;或者单一排序器宕机导致整个二层网络长时间无法出块。

虽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Rollup性能的优化绝不能以牺牲去中心化和抗审查为代价。

去中心化排序器的探索

如果说中心化是”1″,那么去中心化就是”多”。各种去中心化排序器方案实现路径虽有差异,但核心理念都是权力下放。排序权不再集中于单一主体,而是基于特定选举机制从排序器集合中选出,并定期轮换。

去中心化能有效遏制排序器持续攫取MEV,防止单一排序器审查用户交易。配合相应的惩罚机制,还能规范排序器的行为。

去中心化排序器赛道概览

经过以上铺垫,我们终于进入正题。目前去中心化排序器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Rollup项目方自建,或借助第三方服务。后者也可称为”排序即服务”(Sequencing-as-a-Service)。

EspressoAstriaSUAVE、Radius等项目都专注于去中心化排序器解决方案,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路径。

Espresso方案解析

Espresso Systems最初是一家隐私解决方案服务商,在2022年3月获得由Electric Capital、红杉资本和Blockchain Capital等机构参投的近3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基本转型专注于Espresso Sequencer的开发,为Rollup提供去中心化排序器服务。

Rollup 2.0时代:深度解析去中心化排序器的技术竞争与未来发展

Espresso融资情况

在Espresso排序机制下,L2交易的生命周期大致如下:用户交易首先发送到Rollup服务器API,进入内存池后,由通过HotShot共识选举出的排序器进行排序并打包进区块。排序器将交易广播,经其他节点达成HotShot共识后执行,提供快速确认的软承诺。随后,排序器将附带共识证书(QC)的区块承诺存储在L1排序器合约中,Rollup节点将新状态提交到L1(zkRollup需附带有效性证明,Optimistic Rollup开启挑战期),最后由L1 Rollup合约验证QC的有效性。

Rollup 2.0时代:深度解析去中心化排序器的技术竞争与未来发展

Espresso排序机制下的L2交易生命周期

简单来说,HotShot共识从排序器集合中选出一个负责交易排序,该排序器打包的区块必须获得2/3以上节点同意才具有”最终性”,然后才能提交给L1验证。这里的”最终性”是为了快速确认交易,而真正的最终性仍需L1验证来确保,继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

Espresso与EigenLayer的协同

Espresso通过HotShot共识解决排序器轮换和交易”最终性”问题,同时引入EigenLayer解决排序器准入问题。EigenLayer的再质押机制使以太坊验证者可以同时担任Espresso排序器,为HotShot共识提供安全保障。这意味着以太坊质押者不仅能获得PoS奖励,还能捕获Layer2的MEV价值。

Rollup 2.0时代:深度解析去中心化排序器的技术竞争与未来发展

EigenLayer的去中心化排序器方案

作为通用解决方案,Espresso已与Arbitrum、OP Stack、Caldera、AltLayer等众多明星模块化项目建立生态合作。

Astria方案特点

Astria定位为通用、无需许可的去中心化排序器,为不同Rollup提供开箱即用的共享排序服务。2023年4月,Astria宣布完成由Maven 11领投的5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跟投机构包括1k(x)、Delphi Digital等知名投资方。

Astria提出两种排序器轮换机制:简单的领导者轮换和拜占庭容错(BFT)共识算法。前者通过排序器集合轮流负责交易排序,实现快速出块;后者要求2/3以上排序器就排序达成共识,安全性更高但会带来网络延迟。

SUAVE的创新设计

由Flashbots开发的SUAVE是一条EVM兼容链,通过区块”竞标”实现交易排序。其架构包含三大核心组件:通用偏好环境汇聚用户交易偏好;执行市场通过竞争为用户提供最佳执行;去中心化区块构建网络最终打包交易。这种设计使多链用户偏好透明化,有效解决跨链MEV问题。

Radius的加密方案

Radius采用加密内存池技术,通过”实用可验证延迟加密”(PVDE)确保排序器在排序时无法查看交易内容,从根本上杜绝MEV攫取。用户提交加密交易和证明后,排序器需先验证证明,在解密前完成排序,最后Rollup按顺序执行交易。这种设计既保护用户隐私,又确保交易公平排序。

Rollup的战略抉择

面对去中心化排序器这一必然趋势,Rollup项目方需要做出多重战略抉择:是否推进去中心化?采用第三方方案还是自建?选择何种技术路径?

目前Optimism、Arbitrum等头部项目通过中心化排序器获得可观收益,去中心化意味着要分享这部分利益。但如果有项目率先实现排序器去中心化,可能形成示范效应,倒逼整个赛道跟进。在技术路径选择上,集成第三方方案有利于互操作性,而自建方案则能更好赋能原生代币。

未来展望

虽然Optimism、Arbitrum等头部Rollup已发行代币,但真正的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去中心化排序器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随着zk系Rollup的崛起,竞争日趋激烈,任何决策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但在关乎项目存亡的技术革新面前,Rollup们别无选择,唯有顺应去中心化的大势所趋。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308.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025年7月21日 下午9:15
下一篇 2025年7月21日

相关推荐

  • 36家上市公司计划年底前增持比特币(BTC)——Blockware报告

    Blockware Intelligence预测2025年底前至少36家上市公司将增持比特币,较当前141家增长25%,全年采用率激增120%。MicroStrategy以59.7万枚BTC稳居榜首,但新入场企业多为初创或经营困难公司。分析师警告比特币资产负债表策略红利期或缩短,部分企业可能陷入”死亡螺旋”。Bitwise数据显示2025年Q2企业新增15.9万枚BTC持仓,市场分歧加剧。

    2025年7月14日
    3700
  • Silo(SILO)是什么?全面解析Silo项目及其应用

    摘要 Silo Finance是以太坊和Arbitrum上的DeFi借贷协议,通过筒仓结构和桥接资产(ETH/XAI)实现风险隔离,降低系统性风险并支持长尾资产交易。其超额抵押稳定币XAI通过套利机制维持锚定,但当前应用场景有限。协议TVL约3200万美元,资金仍集中于主流资产。代币SILO总量10亿枚,团队通过回购机制增强价值捕获。核心挑战在于提升资金利用率和XAI流动性,需拓展应用场景以增强竞争力。

    2025年8月22日
    1800
  • 空投现状分析:表现不佳的沉寂是否意味着时代终结?

    介绍 Friendtech积分系统推动空投模式兴起,但市场兴趣逐渐消退。空投代币表现普遍不佳,仅少数行业(如meme和AI)表现良好。 空投表现 47个空投项目中仅11个自TGE后上涨,平均回报率49.56%;36个下跌项目平均亏损62.15%。Solana因BONK表现突出,以太坊表现最差。 二层网络(L2) 新L2网络锁仓量表现不佳,Blast、zkSync Era等空投后失去市场关注。Starknet锁仓量逆势增长,但用户活跃度下降94%。 跨链桥 LayerZero交易量在ZRO空投快照后暴跌92%,农民和Sybil攻击者推动的交易量泡沫破裂。 如何恢复元气? 历史成功空投多为意外惊喜,当前积分农耕模式已失去吸引力。项目需停止榨取农民价值,市场情绪转暖才可能复苏。 收获值得付出吗? Linea和Scroll等未发币L2项目仍有潜力,但需大量资金参与。流动性重质押协议中仅EtherFi表现较好,其他增长乏力。 结论 空投趋势暂时冷却,但市场回暖后可能再度活跃。

    2025年7月18日
    3700
  • ARK Invest创始人木头姐:以太坊将成机构首选,ARK首次建立稳固仓位

    ARK Invest创始人Cathie Wood预测未来6-9个月通胀将显著下降,经济转向复苏,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技术将推动生产率提升,带来良性通缩。她看好比特币、以太坊和Solana,强调以太坊在机构中的潜力及智能合约的重要性,并首次建立稳固的以太坊头寸。此外,她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优先于量子计算,量子计算对比特币的威胁尚远。

    资讯 2025年8月20日
    1600
  • 投资型 DAO 完整指南:运作机制与投资策略解析

    投资型DAO是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集体投资决策。成员通过贡献加密资产获得治理代币,参与项目筛选与资金分配,专注领域包括DeFi、NFT等。相比传统风投,DAO具有透明度高、社区驱动、地域限制少等优势,但也面临监管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典型案例包括Orange DAO、MetaCartel等,它们通过代币化治理推动Web3创新。投资型DAO正重塑风险投资模式,但参与者需充分评估风险。

    2025年7月29日
    29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