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可交易加密货币代币数量呈抛物线式增长。CoinMarketCap目前追踪约1890万种数字资产,而2022年仅为略超2万种。
当年1月,各大追踪平台列出的资产数量约2万种。到2025年年中,这一数字已激增至约1890万种,短短三年半内实现惊人的945倍增长。
这种激增并非均匀分布,约90%的新增供应来自三大高吞吐量公链:Solana、Base和BNB链,这得益于低廉费用、一站式发行平台和快速实验的文化氛围。
三大王者
Solana是这场风暴的中心。仅过去一年,该链就铸造了约1800万枚新代币,模因币工厂和无代码发行平台将创建成本降至几美分门槛。
根据用户oladee制作的Dune数据看板(追踪Pump.fun链上铸造记录),截至2025年7月下旬,该平台已产生约1140万枚SPL代币。相比2025年3月的870万枚,四个月内新增近270万枚,增幅达31%。
这一数量超过了同期Base、BSC、波场、Polygon、Optimism、Arbitrum和以太坊的新代币总和。
最终形成海量微市值资产,多数出于娱乐、病毒传播或投机目的发行,其中大量代币从未突破少数钱包和浅薄流动性池的阶段。
Base已成为增速最快的追赶者。短短一年内,开发者和创作者在该网络部署了逾840万枚同质化代币。
与Zora绑定的创作者代币工具在Coinbase二层网络引发快速铸造浪潮。用户Sealaunch的Dune看板显示,随着模式扩散,2025年铸造的创作者代币超150万枚,其中大部分活动集中在Base链与其应用集成后。
2025年7月下旬,当”内容代币”将社交帖子大规模转化为微型代币时,Base的日代币产量曾短暂超越Solana。
币安智能链(BSC)作为2021年廉价代币热潮的先行者,仍在新代币发行中占据重要地位。
BscScan代币追踪器显示,BNB链生态系统(含BSC)上现有近470万份BEP-20代币合约,凸显其作为同质化代币批量铸造平台的角色。
尽管新代币发行份额相对Solana和Base有所下降,BSC仍是快速低成本发行的首选场所。
单代币流动性萎缩
这场寒武纪大爆发的代价是流动性。资本增长根本跟不上供应速度,单代币平均稳定币流动性已从2021年的约180万美元暴跌至2025年初的5500美元左右。
实际情况是,1890万种代币中多数缺乏流动性、交易清淡且极易操纵。几百美元资金流动就能导致价格暴涨暴跌,在低门槛发行盛行的领域,卷款跑路风险始终存在。
这种失衡正在重塑市场结构。尽管资产数量激增,价值仍集中在数百个代币中。随着资本向成熟公链聚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主导地位持续攀升,而长尾资产日渐式微。
对项目方而言,单纯发行代币不再创造价值。在饱和市场中,协议必须通过用户基数、手续费收入、现金流或实用价值证明持续需求,才能吸引流动性。
公链自身也面临权衡取舍。高吞吐量和低费用催生了无许可创新,同时也招致垃圾信息和短期行为。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8756.html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