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最高金融监管机构要求加密货币交易所暂停推出新的数字资产借贷服务,指出市场风险持续攀升,并强调必须尽快制定明确的监管规则。
金融委员会(FSC)已向各交易所发出正式信函,要求在最终监管指引出台之前,暂停新增加密货币借贷类业务。现有合约,包括还款和到期续约,仍可继续执行。
7月31日,FSC与金融监督院(FSS)宣布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针对加密货币借贷的监管框架。相关指引将包括杠杆比例限制、用户准入标准以及虚拟资产借贷活动的风险披露要求。
FSC 还表示,将启动对相关平台的现场检查,并对违规机构采取监管行动。
强制平仓事件突显监管紧迫性
监管此次出手的背景,是用户因借贷项目出现大规模亏损,包括多家交易所发生数千笔强制平仓案例。
FSC 披露,某未具名交易所在6月中旬推出借贷服务后,仅一个月就吸引了约27,600名用户,平台交易量高达1.5万亿韩元(约11亿美元)。其中约13%,即3,635名用户,因加密货币价格下跌而遭遇强制平仓。
FSC 还指出,有两家公司因提供泰达币(USDT)借贷服务,引发大量抛售,导致USDT价格异常波动。该机构警告称,若在没有适当保障的情况下继续推出新借贷产品,投资者可能面临更大资金损失。
韩国加密货币借贷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
自2020年起,韩国逐步建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的基础监管体系,包括根据修订版《特定金融交易信息法》实施反洗钱(AML)与旅行规则合规要求。
2023年,《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正式生效,为处置市场操纵和用户资金不当处理等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尽管如此,加密货币借贷在韩国仍处于法律灰色区域,尚未形成清晰的监管框架和业务许可机制。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