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Steven Pu,Taraxa联合创始人
当前流行的基于Rollup的二层网络正在逐渐侵蚀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更具体地说,它们正在破坏加密货币的无需信任特性,加速削弱其去中心化本质。
加密货币的真正独特之处在于其无需信任机制,这主要依赖一层网络的底层基础设施实现。真正的无需信任必须建立在完全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由全球分布的大量独立节点共同参与决策,这些节点由互不关联的个体运营,确保系统的中立与安全。
去中心化依赖于三大支柱:交易包含、排序与执行。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一环。一旦任何一个环节被单一实体控制,“无需信任”便沦为营销口号,而Rollup恰恰同时破坏了这三个支柱。
Rollup在交易包含和排序方面缺乏去中心化保障,对于Optimistic Rollup而言,其执行正确性也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可以说,Rollup二层网络正在成为加密货币生态的一大隐患。
Rollup二层网络正削弱加密货币信任基础
目前主流的Rollup二层网络主要分为两类:Optimistic Rollup和零知识(ZK)Rollup。两者大多由单一排序器掌控关键决策,这显然违背了去中心化原则。尽管它们试图在执行正确性上做出一定承诺,但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Optimistic Rollup依赖长达一周的“挑战期”,这实际上引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一旦出现欺诈证明,数百万交易可能被回滚,用户资金与信心将遭受严重冲击。
ZK-Rollup虽然通过零知识证明保障执行正确性,但仍存在致命缺陷。
当排序器能够任意拒绝、延迟或重排交易时,完美的执行证明也变得毫无意义。缺乏公开、不可篡改的交易记录,审查行为难以被追溯和惩罚,用户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如果网络无法实现包含与排序的透明、公平与正确,执行保证也就失去了意义。执行必须建立在可信的包含与排序基础上,否则所谓的“无需信任”只是空中楼阁。
市场已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流动性因跨链桥的最薄弱环节假设而日趋割裂,依赖多签机制与紧急暂停功能的网络正在累积系统性风险,交易者已在资产估值中计入“排序器风险”。若这一趋势持续,以太坊的货币溢价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所谓“去中心化二层网络”实则是变相一层网络
有一种观点认为,二层网络将在未来实现去中心化。然而,这种说法本身是自相矛盾的。
如果一个二层网络通过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实现排序、包含与执行的强保障,那么它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一层网络。
那些声称二层网络终将去中心化的人,实际上是在承认它们最终将抽离以太坊的流动性、手续费和总锁定价值(TVL),反而与原本要扩展的一层网络形成竞争关系。
更何况,目前运营盈利性单排序器网络的既得利益者,几乎没有动力推动权力下放与真正去中心化。
扩展以太坊,更应回归一层网络本身
以太坊并非注定缓慢而昂贵。许多新一代共识机制已在主网中得到验证,可为其技术演进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以太坊总锁定价值(TVL)逼近1000亿美元,开发者在推进根本性架构升级时保持谨慎是合理的。然而,我们更应聚焦于扩展以太坊一层网络,而非过度依赖这些看似去中心化、实则存在寄生风险的二层方案。
加大对生产、执行和共识层关键升级的投入,将巩固以太坊的中立性与安全性,维护其手续费收益,并重建用户信心,同时避免Rollup带来的跨桥风险与额外成本。
是时候重新聚焦于一层网络的扩展,将真正的去中心化与无需信任还给加密货币。
观点作者:Steven Pu,Taraxa联合创始人。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