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TechFLow 深潮,作者:Davi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4年8月28日,Hal Finney离世,他的遗体被送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人体冷冻机构,保存在液氮中,期待未来医学的突破能带来“复活”的可能。
十一年过去了,很多人或许从未听说过Hal Finney的名字,但在加密世界中,他却是比特币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他是除中本聪之外,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用户。
2009年1月3日,化名“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创造了比特币。仅仅9天后,中本聪向Finney发送了10枚比特币,完成了史上第一笔比特币交易。那时的比特币网络,只有他们两人。
如今,比特币市值已突破万亿美元,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转账实验。
那一年,53岁的Finney读到中本聪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迅速意识到其革命性意义。他下载并运行比特币软件,协助中本聪修复早期代码漏洞,为比特币的生存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同一年,Finney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ALS)。这种疾病逐渐剥夺患者对肌肉的控制,最终导致全身瘫痪。五年后,Finney离世,选择了人体冷冻。值得一提的是,冷冻费用的一部分正是用比特币支付的。
十一年后的今天,在Finney逝世周年之际,这位比特币先驱并未被遗忘。有人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日文假名表,借字符形态的巧合,推测其中隐藏着“Hal Finney”的名字。
虽看似牵强,但Finney本身也是一位密码学家,毕生钻研信息隐藏与编码技术。对他来说,在中本聪这一化名中嵌入真名,或许只是一场智力游戏,一种密码朋克式的表达。
不过,Finney生前曾明确否认自己是中本聪。2013年,几乎全身瘫痪的他在论坛公开了他与中本聪的邮件往来,以证明二者并非同一人。
假中本聪的邻居与更多巧合
2014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声称找到了中本聪——一位名为Dorian Satoshi Nakamoto的日裔美国人,居住在加州Temple City。然而,这被证实是一场误会。Dorian对比特币一无所知,中本聪本人也罕见现身澄清:“我不是Dorian Nakamoto。”
有趣的是,Hal Finney也住在Temple City,距离Dorian家仅几个街区。这一地理巧合引发猜测:Finney是否借用了邻居的名字作为化名?
此外,中本聪在2011年4月彻底消失,而Finney自2009年8月确诊ALS后,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两人活跃度下降的时间线存在重叠,引人遐想,却无从证实。
更值得注意的是,Finney早在2004年就创建了RPOW系统,解决了数字货币防双花的核心问题,与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高度相似。
密码学元老与比特币的诞生
在加密领域,OG(Original Gangster)指那些早期入行、贡献卓著的人物。Hal Finney正是这样一位密码学OG。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将强加密技术列为军火管制,一群称为“密码朋克”的黑客以代码抗争,捍卫隐私权。Finney是其中核心成员之一,曾协助重写PGP加密引擎,推动隐私保护技术的普及。
2004年,他提出RPOW(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首次实现数字稀缺性的创造。虽然RPOW未广泛应用,却为比特币的诞生埋下伏笔。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在密码朋克邮件列表发布比特币白皮书,Finney第一时间回应,盛赞其潜力。他下载软件,成为除中本聪外第一个运行比特币节点的人,并协助修复早期漏洞。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聪向Finney发送10枚比特币,完成史上第一笔交易。然而,短短几个月后,Finney被诊断出ALS,逐渐退出社区。而中本聪也在2011年彻底消失。
加密世界的遗产与精神
无论Finney是否就是中本聪,他都是比特币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从RPOW到比特币,技术脉络清晰可见,而更值得铭记的是早期开发者之间的协作与坚持。
没有掌声,没有见证,只有两台电脑在互联网的角落默默运转,却最终开启了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重塑了全球金融格局。
Finney曾在1992年写道:“计算机技术可以被用来解放和保护人们,而不是控制他们。”这句话预言了比特币的使命。而中本聪那句“如果你不相信我,我也没时间说服你”,则成为加密社区的精神图腾——真理无需推销,时间自会证明。
即使全身瘫痪,Finney仍通过眼球追踪器编写代码,加强比特币钱包的安全性。而中本聪的100万枚比特币至今未动,像一座数字纪念碑,无声诉说着创始人的初心。
如果未来某天,Finney真的被医学唤醒,他会如何看待今天的加密世界?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他和中本聪共同点燃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继续照亮前路。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