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比特币先驱Hal Finney是除中本聪外首个比特币用户,2009年参与第一笔交易并协助修复早期漏洞。作为密码学元老,他提出RPOW系统,为比特币奠定技术基础。同年确诊渐冻症,2014年去世后选择人体冷冻,费用部分以比特币支付。尽管否认自己是中本聪,但二人轨迹高度重叠,其贡献深刻影响了加密行业发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TechFLow 深潮,作者:Davi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4年8月28日,Hal Finney离世,他的遗体被送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人体冷冻机构,保存在液氮中,期待未来医学的突破能带来“复活”的可能。

十一年过去了,很多人或许从未听说过Hal Finney的名字,但在加密世界中,他却是比特币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他是除中本聪之外,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用户。

2009年1月3日,化名“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创造了比特币。仅仅9天后,中本聪向Finney发送了10枚比特币,完成了史上第一笔比特币交易。那时的比特币网络,只有他们两人。

如今,比特币市值已突破万亿美元,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转账实验。

那一年,53岁的Finney读到中本聪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迅速意识到其革命性意义。他下载并运行比特币软件,协助中本聪修复早期代码漏洞,为比特币的生存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同一年,Finney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ALS)。这种疾病逐渐剥夺患者对肌肉的控制,最终导致全身瘫痪。五年后,Finney离世,选择了人体冷冻。值得一提的是,冷冻费用的一部分正是用比特币支付的。

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十一年后的今天,在Finney逝世周年之际,这位比特币先驱并未被遗忘。有人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日文假名表,借字符形态的巧合,推测其中隐藏着“Hal Finney”的名字。

虽看似牵强,但Finney本身也是一位密码学家,毕生钻研信息隐藏与编码技术。对他来说,在中本聪这一化名中嵌入真名,或许只是一场智力游戏,一种密码朋克式的表达。

不过,Finney生前曾明确否认自己是中本聪。2013年,几乎全身瘫痪的他在论坛公开了他与中本聪的邮件往来,以证明二者并非同一人。

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假中本聪的邻居与更多巧合

2014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声称找到了中本聪——一位名为Dorian Satoshi Nakamoto的日裔美国人,居住在加州Temple City。然而,这被证实是一场误会。Dorian对比特币一无所知,中本聪本人也罕见现身澄清:“我不是Dorian Nakamoto。”

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有趣的是,Hal Finney也住在Temple City,距离Dorian家仅几个街区。这一地理巧合引发猜测:Finney是否借用了邻居的名字作为化名?

此外,中本聪在2011年4月彻底消失,而Finney自2009年8月确诊ALS后,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两人活跃度下降的时间线存在重叠,引人遐想,却无从证实。

更值得注意的是,Finney早在2004年就创建了RPOW系统,解决了数字货币防双花的核心问题,与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高度相似。

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密码学元老与比特币的诞生

在加密领域,OG(Original Gangster)指那些早期入行、贡献卓著的人物。Hal Finney正是这样一位密码学OG。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将强加密技术列为军火管制,一群称为“密码朋克”的黑客以代码抗争,捍卫隐私权。Finney是其中核心成员之一,曾协助重写PGP加密引擎,推动隐私保护技术的普及。

2004年,他提出RPOW(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首次实现数字稀缺性的创造。虽然RPOW未广泛应用,却为比特币的诞生埋下伏笔。

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在密码朋克邮件列表发布比特币白皮书,Finney第一时间回应,盛赞其潜力。他下载软件,成为除中本聪外第一个运行比特币节点的人,并协助修复早期漏洞。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聪向Finney发送10枚比特币,完成史上第一笔交易。然而,短短几个月后,Finney被诊断出ALS,逐渐退出社区。而中本聪也在2011年彻底消失。

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加密世界的遗产与精神

无论Finney是否就是中本聪,他都是比特币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从RPOW到比特币,技术脉络清晰可见,而更值得铭记的是早期开发者之间的协作与坚持。

没有掌声,没有见证,只有两台电脑在互联网的角落默默运转,却最终开启了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重塑了全球金融格局。

Finney曾在1992年写道:“计算机技术可以被用来解放和保护人们,而不是控制他们。”这句话预言了比特币的使命。而中本聪那句“如果你不相信我,我也没时间说服你”,则成为加密社区的精神图腾——真理无需推销,时间自会证明。

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即使全身瘫痪,Finney仍通过眼球追踪器编写代码,加强比特币钱包的安全性。而中本聪的100万枚比特币至今未动,像一座数字纪念碑,无声诉说着创始人的初心。

如果未来某天,Finney真的被医学唤醒,他会如何看待今天的加密世界?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他和中本聪共同点燃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继续照亮前路。

11年前今天:中本聪疑似身份者遗体冷冻,区块链未解之谜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7027.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025年9月1日 下午3:12
下一篇 2025年9月1日 下午3:13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关税政策与美联储降息博弈:AI与加密资产成市场唯一亮点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Phyrex,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国风险市场近期受关税政策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博弈主导,新关税将推升物价1.8%,美国家庭年均额外支出2400美元。ISM数据显示服务业增长放缓,市场担忧长期经济前景。AI投资浪潮(年投入超3500亿美元)成为美股关键支撑,加密货币领域获政策利好,SEC明确代币监管边界。比特币市场呈现短期抛压但长期持有者稳定,价格支撑位在11万美元。市场走向取决于特朗普政策与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的博弈结果。

    2025年8月7日
    3400
  • CleanSpark田纳西州扩张推动股价上涨11% 当地动荡中逆势上扬

    比特币矿企CleanSpark获准在田纳西州Mountain City建设30兆瓦新矿场,该市议会以3-1投票通过50英亩地块的重新分区。尽管市长对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居民担忧矿场噪音和环境影响,反对请愿已获1575个签名。消息公布后CleanSpark股价上涨11.27%至年内新高12.33美元。该公司近期算力提升至50 EH/s,并管理着超1.25万枚自挖比特币。

    2025年7月3日
    5200
  • 香港稳定币监管新规生效!深度解析Web3合规趋势与数字资产沙盒实践

    香港近年加速布局数字资产领域,从2017年观察全球Web3发展到2023年转向积极推动,构建了”双峰监管”框架(SFC与HKMA协同)和VASP牌照制度。2025年8月《稳定币条例》实施,通过监管沙盒机制已落地京东、渣打等稳定币项目,并完成全球首批政府代币化绿色债券发行。蚂蚁数科等机构在新能源RWA、电子提单等场景实现突破,推动跨境贸易和绿色金融创新。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优势,正打造连接内地与全球的合规数字资产枢纽。

    2025年8月4日
    2300
  • 特朗普力挺American Bitcoin采购1.6万台比特大陆矿机 布局贸易战下加密货币挖矿市场

    比特币挖矿公司American Bitcoin获特朗普家族支持,斥资3.14亿美元采购16299台比特大陆矿机(算力14.02EH/s),并规避了潜在关税影响。比特大陆宣布将在美建厂应对贸易压力,但行业担忧关税可能导致矿机需求转移海外,反噬美国挖矿竞争力。当前全球82%矿机市场份额由比特大陆掌控。

    2025年8月15日
    3800
  • PSE Trading无清算协议解析:庞氏骗局还是创新模式

    区块链”无清算”借贷协议风险转移机制分析 本文剖析了三种主流”无清算”借贷协议的风险转移机制:1)Thorchain通过跨链资产转换将风险转移至平台代币Rune,依赖价格平衡机制但存在规模上限;2)Cruise.Fi将stETH抵押清算风险转嫁给贷方(Lender),依赖市场流动性维持;3)TProtocol以美债收益覆盖借款利息,实则将风险转移至不透明的监管环节。分析指出所谓”无清算”本质是风险转嫁,这些协议普遍存在规模瓶颈和可持续性问题,最终仍需回归传统借贷平台的清算机制。

    2025年9月21日
    24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