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条例》已于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香港在数字资产监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近日,香港投资推广署主席杜淦堃在电台节目中表示,稳定币主要被用作跨境汇款工具,未来如获社会广泛采纳,将有望显著降低跨境支付成本。这一积极表态为香港稳定币市场释放出利好信号。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ean Tirole则警告称,当前稳定币监管仍“力度不足”,一旦在金融危机中出现崩盘,政府或将被迫动用巨额资金进行救助。
一、香港稳定币:跨境支付新机遇与成本优势
杜淦堃指出,稳定币的核心用途在于跨境汇款,未来如获普及,可有效降低支付成本。稳定币多由私营机构发行,以美元等主流法币作为抵押资产,而与加密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则波动性较高,建议普通投资者谨慎参与。
他还提到,香港市民的理财能力近年来有所提升,理财教育成效显著,市民对通胀、风险等概念具备一定认知,但在长远财务规划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金管局方面也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据媒体报道,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在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表示,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统筹海外资金运作。他指出,当前全球支付系统存在中间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改善这一状况。香港正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及商业银行货币的应用,致力于为跨境贸易与投资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
二、诺贝尔奖得主警告:稳定币监管不足或引发金融风险
Jean Tirole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对稳定币目前的监管力度表示担忧。他认为,一旦市场对这些代币背后储备资产产生怀疑,可能引发挤兑风险。
Tirole强调,尽管稳定币在公众眼中看似安全,实则可能成为损失来源,甚至引发政府救助需求。他还指出,以美国国债作为储备资产可能因收益率偏低而难以持续,发行方或转向更高收益但也更高风险的投资标的,进一步加剧系统性风险。
三、香港稳定币市场:发钞行入局,市场面临洗牌
自《稳定币条例》生效不到一个月,香港稳定币发行权的竞争已悄然展开。三大发钞行之一的中银香港计划申请稳定币发行牌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发钞行在储备资产管理和货币发行机制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其稳定币业务更容易获得市场和监管信任。相比之下,私营机构发行的稳定币虽目前占据主流,但其审计透明度与赎回机制一直受到质疑。
根据金管局要求,稳定币发行人须每月公布审计报告,银行系机构因具备成熟的风控和披露体系,更易获得机构投资者认可。市场预计,首批牌照的发放将成为传统金融与加密领域的分水岭,发钞行或主导跨境支付及清算等高频率应用场景,而私营稳定币可能更多集中于DeFi等加密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中银香港凭借其母行中国银行的全球清算网络,有望将稳定币打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工具,尤其在一带一路贸易结算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
结语
香港稳定币市场在监管落地与机构竞逐中迎来新发展机遇。杜淦堃对稳定币跨境支付功能的肯定,以及中银香港等发钞行的积极布局,显示出市场巨大的潜力。然而,Jean Tirole的警告也提醒我们,监管与风险控制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未来,香港稳定币市场将在传统金融与加密力量的博弈中不断演进。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