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在立法会会议上就《稳定币条例》的实施问题作出回应,并通过书面答复明确市场关注焦点。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此次问答主要围绕稳定币监管框架及合规要求展开。
其中备受瞩目的议题是:虚拟资产场外交易(OTC)机构,包括找换店,是否可向公众提供稳定币兑换服务?许正宇局长给出明确答案:不能。他强调当前监管重点在于市场教育,未来将加强执法。
本文将从法律与合规角度,分析未持牌在香港进行稳定币兑换的风险,并探讨中国大陆居民获取稳定币的可行途径。
一、香港监管明确禁止无牌OTC稳定币业务
近日,有立法会议员询问《稳定币条例》实施后,场外OTC及找换店是否被禁止提供稳定币服务。财库局局长许正宇在书面答复中明确指出以下三点:
这意味着,此前市场关于香港找换店可继续提供稳定币兑换的传闻被正式否定。监管机构已明确表态,无牌开展此类业务属违规行为。
二、未持牌提供稳定币OTC服务的法律风险
根据香港《稳定币条例》,只有五类“认许提供者”可合法从事稳定币相关业务,包括向零售及专业投资者提供由金管局监管的稳定币。非持牌机构如找换店、币商或地下钱庄,若向公众提供稳定币兑换服务,即构成“受规管活动”,依据《稳定币条例》第9条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面临法律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有议员提出部分找换店试图以“被动交易”或“客户主动报价”方式规避监管。此类做法无效,因香港与内地监管均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此外,推广稳定币活动的KOL或其他主体也需谨慎。《稳定币条例》第10条明确规定,未经授权推广稳定币业务可能构成犯罪:
三、大陆居民获取稳定币的合规途径
在当前监管环境下,大陆居民若希望获取加密资产,较可靠的途径是通过五类“认许提供者”,尤其是持VATP牌照的交易所或合规格银行。这些机构通常对大陆用户设有特定开户条件。
对自然人而言,需持有境外国家永久居留或长期签证(一年以上),并完成KYC流程。符合条件者通常可获得稳定币交易服务。
对企业用户而言,开户与KYC要求相对自然人更为宽松。但目前可向大陆居民提供加密资产服务的持牌机构数量有限,建议提前核实资质与合规性。
结语
尽管通过个人渠道进行稳定币兑换仍存在,但从资产安全与法律保障角度,我们建议用户通过合规的“认许提供者”获取稳定币。香港金管局已明确提示,公众如通过非监管渠道购买稳定币,需自行承担风险。选择持牌机构不仅符合监管要求,也便于在发生纠纷时寻求法律救济。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4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