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探索链游经济模型的意义
区块链游戏作为新兴领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玩家和投资者的目光。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理解游戏背后的经济模型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下半年爆发的链游项目跑路事件,让不少Gamefi玩家蒙受损失,这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判断一个链游项目的投资价值?
在瓜田公会,我们有一群对游戏经济模型充满热情的小伙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决定将这些思考整理成系列文章,希望能帮助更多Gamefi玩家做出明智的选择。
链游经济模型看似复杂,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游戏内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这一点,就能把握整个体系的运行规律,识别潜在风险。
单币模型的四种模式
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单币模型开始探讨。这类项目只使用单一代币维持经济循环,典型案例包括Crypto Zoon、Playvalkyr等。根据投入和产出的计价方式不同,单币模型可分为四种模式。
金本位进+币本位出
这是2021年Gamefi热潮初期常见的模式。玩家用稳定币购买NFT,通过游戏获得项目代币。这种模式下,入场门槛固定,收益随币价波动。当币价上涨时,回本周期会缩短;而一旦进入下行趋势,就容易引发死亡螺旋。
金本位进+金本位出
为了解决前一种模式的弊端,一些项目推出了固定收益模式。无论代币价格如何波动,玩家每天获得的金本位收益保持不变。这种模式看似理想,但通常会设置锁定期,实际收益仍受后续币价影响。
币本位进+币本位出
这种模式下,入场门槛和收益都随币价波动。当币价上涨时,老玩家收益会加速增长。典型案例Raca就采用这种模式,创造了多个”造富神话”。但这种模式也最容易引发Fomo情绪,风险较高。
币本位进+金本位出
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项目采用这种模式,因为对项目方和玩家都不够友好。
双代币模型的演变
双代币模型最早由链游先驱Axie引入,通过将经济压力转移给子币SLP,保护了母币AXS的价值。这种模式后来被BinaryX和StarSharks等项目采用并创新。
根据NFT生成方式的不同,双代币模型可分为繁殖消耗型和盲盒售卖型。前者通过NFT繁殖增加供给,后者则由项目方控制NFT发行量。
繁殖消耗型
这类游戏允许玩家通过繁殖获得新NFT,消耗代币作为繁殖成本。Axie就是典型代表,其子币SLP承担了主要经济压力。
盲盒售卖型
这类项目通过销售盲盒控制NFT供给。根据定价方式又可分为U盲盒、母币盲盒和子币盲盒三种,每种方式都体现了项目方的不同策略。
经济模型的创新与辅助
基础模型只是链游的骨架,真正精彩的是各种创新机制。我们将这些创新分为两大类:Gamefi+Defi和Gamefi+NFT。
Gamefi+Defi的创新
通过引入质押挖矿、Ve模式等Defi机制,为代币创造更多使用场景。比如Axie引入的质押机制,以及一些项目尝试的Vetoken玩法,都在尝试延长游戏生命周期。
Gamefi+NFT的融合
NFT在链游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有的作为入场门票,有的自带价值属性,有的则参与游戏运转。随着发展,具有独立价值的NFT将成为链游的重点。
辅助手段的运用
除了主干模型和创新机制,项目方还会采用各种辅助手段来调控经济:
时间税和锁定门槛可以平滑抛压;适度的中心化控盘有助于项目初期稳定;设立金库则能增强玩家信心。这些手段就像蛋糕上的装饰,虽不改变本质,却能提升整体体验。
展望未来
写完这个系列,我们既看到了链游经济的精妙设计,也意识到当前模型的局限性。要真正突破死亡螺旋的宿命,可能需要:让游戏真正好玩起来、转向以NFT为核心的经济模型,或者将链游融入更大的元宇宙场景。
期待与更多同行者一起,探索链游更美好的未来。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