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音乐行业迎来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这场变革让免费音乐走进了千家万户。当时横空出世的Napster彻底改写了音乐产业的游戏规则,它搭建了一个让听众可以无视版权限制、自由分享数字音乐文件的平台。一夜之间,任何人都能轻松下载到任何专辑里的歌曲。
但这种点对点(P2P)的音乐共享模式终究难以为继。随着时代发展,Spotify接过了Napster的接力棒,开创了让音乐消费者和版权方都能获益的全新商业模式。如今在Web3世界,类似的变革正在上演,而引领这场变革的正是Pyth Network。本文将带您了解为何Pyth Network正在成为”加密货币和DeFi领域的Spotify”。
数字音乐的黄金时代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数字音乐还是个令人兴奋的新鲜事物。当时人们购买CD后普遍认为,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这些数字文件。于是每个在网上分享CD音乐的用户,都成为了”Napster网络节点”,为所有人提供免费的音乐资源。
但这种毫无约束的自由很快带来了严重问题。音乐创作者作为知识产权的真正拥有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合理收益。当艺术家们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大量传播却得不到回报时,他们还有什么动力继续创作呢?
结果可想而知,Napster很快面临唱片公司发起的连环诉讼,甚至遭遇垃圾邮件攻击等抵制手段。最终,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平台不得不黯然退场。
直到Spotify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与唱片店和Napster用户这类中间商不同,Spotify开创了流媒体服务模式,用户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就能收听海量歌曲。这种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发行成本,还推动了音乐创作的繁荣发展。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Spotify建立了一套尊重并回馈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良性机制。
加密世界的似曾相识
在加密货币领域,我们看到了惊人相似的发展轨迹。传统预言机的运作方式与Napster如出一辙,它们假设互联网上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免费获取,主要工作就是激励节点运营者将这些数据搬运到区块链上。
但这种方法存在根本性缺陷:并非所有数据都是免费的。以金融市场数据为例,2023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亿美元。在传统金融领域,获取股票、外汇和大宗商品等资产的实时报价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订阅费用。
加密货币市场目前确实是个例外,中心化交易所的订单簿数据通常免费开放。但这种状态恐怕难以持久。比如Coinbase去年就开始对市场数据收费。回顾历史,传统交易所也是在15年前才意识到数据变现的潜力,如今这已成为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加密市场很可能会重演这一过程。
令人担忧的是,传统预言机仍在”免费”抓取网络上的金融数据。这些数据要么涉嫌侵权,要么已经过时,导致更新滞后。考虑到市场数据的商业价值,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实在令人怀疑。
Pyth Network的创新之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Pyth Network借鉴Spotify的成功经验,开创了全新的数据获取模式。它摒弃了通过中介获取金融数据的传统做法,转而采用直接的数据流传输机制。
Pyth Network的网络设计不仅精简了中间环节,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数据的原创者——也就是数据发布者能够获得合理回报。这种创新既保障了数据质量,又为交易者这些独特金融数据的创造者提供了参与数据经济的新机遇。
Pyth Network的数据发布者们与整个DeFi生态有着共同的愿景:要为Web3和DeFi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预言机面临的各种挑战。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在Pyth出现之前的预言机方案都存在明显缺陷,难以支持更多资产的扩展需求。
更重要的是,Pyth的解决方案让这些来自传统和数字资产交易所的市场参与者,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探索Web3的无限可能。
自成立以来,Pyth Network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平均每月新增三家数据发布机构。目前网络已汇聚85家以上的数据发布者,其中包括Binance、Bybit、Wintermute、Cboe Global Markets、Optiver和LMAX等行业巨头。在应用端,已有200多个项目集成Pyth的喂价数据,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智能合约提供支持。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音乐产业从Napster到Spotify的转型,为当前加密和DeFi领域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宝贵启示。Pyth Network凭借其创新的第一手数据模型,正在重塑高性能DeFi协议获取和使用金融数据的方式。对于数据创造者和应用用户而言,这无疑是最动听的旋律。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