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Web3社交时,究竟在讨论什么?它与我们熟悉的Web2社交平台有哪些本质区别?那些关于去中心化、数据所有权和去信任化的美好承诺,是否正在技术实现的复杂权衡中逐渐成型?这一切又将如何改变普通用户、内容创作者及其社区的未来?
在这个Web3社交系列中,我将带着这些问题展开探索。需要说明的是,我并非技术专家,而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与各位共同成长。在前期文章中,我们将首先厘清Web3社交的基本概念框架,包括典型项目分类、核心参与方和主流观点等,为后续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作为系列的开篇,我将分享一个正在构建中的Web3社交项目数据库和分类图谱。这个动态更新的知识库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欢迎随时提供建议。不过在展开具体内容前,不妨先了解这个系列的创作背景。
创作缘起
在2022年专注于心理健康领域后,我重返Web3世界担任顾问,与各类项目和创作者社区展开合作。正是在寻找新合作机会时,经好友引荐认识了Sismo的创始人Hadrien。这家总部位于巴黎的公司专注于运用零知识证明技术解决隐私保护和用户数据聚合问题。
原本我们讨论的是由我协助Sismo的市场增长工作,但交流中迸发出更令人兴奋的火花。Hadrien提议资助我创作Web3社交领域的教育内容系列。作为一个热衷于研究、学习和知识分享的人,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于是便有了这个系列——我将深入探索Web3社交领域,尝试梳理复杂概念,并将众多优秀建设者的工作成果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我有幸向Yup的Nir、Farcaster的Dan和Varun、Lens的Bradley、Zora的Jacob等众多行业先行者请教,这份名单还在持续扩展中。
特别感谢Limone.eth和David对部分内容提出的宝贵意见。现在让我们回到主题,看看当前的Web3社交生态图谱。
Web3社交生态现状(2023年7月)
我认为采用经典的生态图谱形式是个不错的开端。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随着我们对领域认知的深入,持续迭代更新这个图谱和配套数据库。
欢迎通过Twitter/Lens/Farcaster@albiverse联系我,为图谱更新提供建议。
协议层:构建Web3社交的基石
协议层为开发者提供了构建Web3社交应用的基础模块,包括发帖、评论、关注、消息传递等核心功能。与Web2平台不同,Web3协议具有几个独特优势:首先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和”可信中立”特性,确保没有中心化机构能够限制开发者使用这些工具;其次是开放的社交图谱,开发者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用户数据网络,无需从零构建;最后是丰富的开源组件库,大幅降低了从创意到产品的实现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协议在去中心化程度上存在差异,有些选择渐进式路径,有些则采用”充分去中心化”策略——即只在实现核心价值主张的必需范围内保持去中心化。目前Web3社交仍处于早期阶段,Farcaster和Lens等领先协议正在完善基础功能,同时引入NFT铸造、收藏品管理等Web3原生特性,为应用层创造更多可能性。以XMTP为例,这个专注于消息传递的协议让用户能够跨应用直接通过区块链账户收发信息。
身份层:数据主权与个性体验
身份层通过去中心化标识符技术,让用户能够自主创建和管理数字身份数据,包括名称、头像、个人资料、交易历史等。这些项目虽然部分也属于协议范畴,但由于其在塑造Web3社交体验中的关键作用,值得单独讨论。身份层的创新将从根本上改变应用层的用户体验设计。
Web3社交的一个核心承诺是用户数据主权——人们应该能够掌控自己的社交数据,并在首次使用任何应用时就获得个性化体验。POAP等身份层项目已经在Salsa等聊天应用中展示了这种可能性,通过可验证的出席证明丰富了社交互动。
应用层:创新体验的试验场
应用层是普通用户直接接触的各类产品界面,它们基于底层协议和身份服务,为收藏家、创作者等不同角色设计创新体验。虽然最初考虑按用户类型分类,但最终选择了更直观的功能分类法。PartyBid就是典型例子,它利用Party协议创造了群体竞拍NFT的全新社交体验。
关键基础设施
这一类别包括ERC-721/1155/6551等基础标准,以及支持多客户端开发等关键能力,它们是整个Web3社交生态得以运行的底层支撑。
未来方向
随着认知深入,这个生态图谱将持续演进。接下来计划探讨的主题包括:各层级项目的去中心化实现路径、Web3社交领域的关键人物图谱,以及塑造行业发展的主流叙事框架等。期待与各位读者共同探索这个快速发展的新领域。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