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带着受彼得·蒂尔启发的思考回归,作为一个深受《从零到一》影响的观察者,我习惯用这本书的视角来审视未来。蒂尔的思考框架确实极具包容性,能帮助我们剖析各类新兴趋势和动向。不过有时候,这个框架更像是维特根斯坦的尺子——它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视角,而非一个绝对客观的标准。
在加密货币投资领域,我常常通过分析市场叙事来寻找投资机会。当前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新兴技术市场的套利空间正在收窄,这促使我思考如何发掘更具潜力的创意和产品。
运用蒂尔的视角观察,加密货币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从比特币初期的明确乐观,到Web3宏大愿景下的模糊乐观(以金融应用为核心),再到模因币赌场时代的模糊悲观,如今则进入了监管明晰阶段的明确悲观。
这条发展路径始于密码朋克的理想主义,经历了创业热潮,走向低谷,最终走向规范化。

这种发展曲线是否具有普遍性?一个革命性的创意在部分验证后往往会被过度炒作,当无法达到预期时又会被全盘否定,最终沦为平庸。虽然革命并未完全实现,但我们仍在经历着Gartner炒作周期的循环(对某些人而言这确实令人满足)。
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价格波动掩盖了更大的炒作周期。从比特币、号称要构建世界计算机的ICO,到DeFi、热门币种,再到现在的监管合规和传统金融整合,每个周期似乎都是更大模式的分形体现。目前我们正处在”幻灭低谷”阶段。卡洛塔·佩雷斯的技术革命框架显示我们正处于转折点。
Web3曾承诺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和代币化来加速Web2的盈利模式。但Web2和Web3都不是具体的存在——它们更像是”用户偏好”的体现,而目前这种偏好仍属小众。如果总是用旧范式来解释新事物,就很难创造出真正创新的东西。
加密货币已不再是边缘市场,但这个成熟领域的外围仍存在机会。在这个发展阶段,最大收益将来自哪里?直觉告诉我们,可能来自成长期或后来者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积极推动加密货币采用的中心化交易所,如今已转向悲观立场,更关注维护市场份额而非促进链上生态发展。
成功的交易策略和底层公链为投资者带来了最佳回报。出人意料的是,在乐观情绪消退、回归务实的竞争环境中,反而孕育了最大的成功案例。
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已经没有秘密可挖?我认为并非如此,今天的秘密往往藏在昨天的教训中。我们是否建立了足够多具有创新价值的公司或网络?

低垂的果实早已被摘完,多数项目要么模仿过往成功案例,要么通过重新包装伪装创新。太多解决方案在追逐伪需求,另一些则只是简单地将传统金融搬到链上。
加密货币本应是一股颠覆性力量,却未能实现真正的革命。如今它面临一个核心困境(或许是个伪命题):”你更在乎正确性还是盈利性?”换句话说,你愿意为传统势力开出的价码妥协吗?越来越多的理想主义者在这个模因币赌场中选择接受现实。
建设者们执着于构建他们”认为”用户应该需要的东西(不,人们并不想拥有自己的数据),而中心化服务商的成功则导致了当前的僵局。在加密货币领域,纯粹的乐观主义者几乎绝迹,但正是在这种”几乎不可能”中,隐藏着真正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错误很多],所有版权归原作者[wrongalot]所有。如有转载异议,请联系Gate学习团队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本文由Gate Learn团队完成翻译工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分发或剽窃译文内容。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2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