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Ordinals 铭文

2023年1月20日,开发者Casey Rodarmor在比特币主网推出了Ordinals协议,这是一种针对比特币最小单位”聪”的排序系统。每个比特币由一亿个”聪”组成,Ordinals协议为每个”聪”赋予了独特的身份标识。基于此协议构建的Ordinals铭文(Inscriptions)实际上是一种比特币网络上的非同质化代币(NFT),可以承载图像、文本、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内容。
与以太坊NFT相比,Ordinals协议相当于实现了tokenID的功能,而铭文则承担了metadata的角色。这种创新使得比特币网络也能支持NFT功能,虽然实现方式与以太坊有着本质区别。
Ordinals的tokenID实现机制
在NFT系统中,tokenID是确保每个代币独一无二的关键标识。以太坊凭借其智能合约功能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而比特币要实现类似功能通常需要依赖第二层网络解决方案。Ordinals协议创造性地利用了比特币的UTXO交易模型来实现这一目标。
UTXO(未花费交易输出)是比特币特有的交易模型,类似于现金交易系统。每个UTXO都包含特定数量的比特币和所有者信息,可以想象成一张署名的现金支票。当用户发起交易时,需要选择足够的UTXO作为输入,并创建新的UTXO作为输出,其中可能包括找零。

Ordinals协议通过追踪”聪”的开采顺序来赋予其唯一编号。当矿工获得区块奖励时,这些”聪”会被标记特定序号。在后续交易中,这些”聪”会按照交易输出顺序进行分配。例如,如果一个UTXO包含编号100-109的10个”聪”,在分成两笔5个”聪”的输出时,会按照”先到先得”原则分配序号。

铭文数据的存储方式
Ordinals铭文的元数据并非存储在特定位置,而是巧妙地嵌入到交易的见证数据中,就像在比特币交易上”刻”下铭文。这一技术实现依赖于比特币的两项重要升级:隔离见证(SegWit)和Taproot。
2017年实施的隔离见证将交易签名数据与交易主体分离,创造了一个可以存储任意数据的见证区域。2021年的Taproot升级进一步优化了这一功能,不仅提高了隐私性和可扩展性,还放宽了对见证数据大小的限制。

铭文过程采用两阶段提交/揭示机制:首先在提交交易中创建包含数据承诺的Taproot输出,然后在揭示交易中公开实际内容。这种设计既保证了数据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又避免了对UTXO集的资源消耗。

BRC-20代币标准解析

虽然名称类似ERC-20,但BRC-20在技术上与以太坊代币标准有着根本区别。由@domodata于2023年3月创建的BRC-20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Ordinals铭文,通过JSON格式的数据来实现代币功能。其基本操作包括部署(deploy)、铸造(mint)和转移(transfer),每种操作都通过特定的JSON结构来定义。
{
"p": "brc-20",
"op": "deploy",
"tick": "ordi",
"max": "21000000",
"lim": "1000"
}
BRC-20采用”先到先得”的机制,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比特币链上,但实际的余额计算和验证需要依赖中心化服务商。这种设计导致了BRC-20生态存在明显的中心化风险。2023年4月,UniSat平台就曾因代码漏洞遭受双花攻击,造成重大损失。

Ordinals生态的机遇与挑战
Ordinals铭文本质上是在比特币网络上建立了一个简易的记账层,通过永远不会被执行的Taproot脚本来记录资产和数据。这种设计虽然创新,但也带来了明显的局限性:所有状态转移都必须依赖链下服务,中心化平台在交易验证中拥有绝对话语权。
当前的铭文生态还存在公平性问题。由于采用”先到先得”的分配机制,矿工和自动化程序往往能够抢先铸造热门铭文。加上矿工按手续费优先打包的交易机制,普通用户很难公平参与。
尽管如此,Ordinals协议的兴起已经引发了比特币社区关于网络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深刻讨论。这种创新是否会推动比特币在安全性和可编程性方面的进化,还有待观察。可以确定的是,Ordinals已经打开了比特币生态创新的潘多拉魔盒,其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