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交易背后的用户意图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对用户意图的精准把握和执行。所谓意图,实际上就是用户在发起交易时希望达成的目标状态。当用户与去中心化应用(dApp)进行交互时,他们其实都在表达某种具体需求,而技术面临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准确捕捉并实现这些需求。与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同,基于意图的系统将复杂的执行过程抽象化,更关注最终结果而非具体实现路径。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实际执行却需要经过从意图捕捉、解析到寻找最优执行路径的复杂流程。
意图交易的本质特征
意图交易与传统交易存在本质区别。在传统交易中,虚拟机会严格按照预设的函数命令执行;而意图交易则采用声明式的方式,只定义期望达成的状态变更,不限定具体实现路径。举例来说,在Uniswap的ETH-USDC交易池中,传统交易会明确指定用1 ETH兑换2000 USDC;而意图交易则只需声明”将账户状态从1 ETH变更为至少2000 USDC”,具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则由系统来决定。

以一个更复杂的场景为例:当用户想用USDC兑换Aave的息币ETH(asETH)时,传统方式需要经历获取gas费ETH、授权USDC、兑换ETH、转换为WETH、存入Aave等多个步骤。而通过门户这类工具,用户只需签署一个意图声明,系统就会自动寻找最优路径,处理所有中间环节,最终将asETH直接存入用户钱包。
基于意图的系统主要由两大核心组件构成:意图捕捉和意图执行。意图捕捉负责通过特定领域语言(DSL)解析用户目标,前端工具如UniswapX、CoW swap等帮助生成意图;意图执行则通过解算器将意图分解为可执行的交易序列。虽然意图概念由来已久,但直到今年才真正成为行业热点,其价值在于能够在去中心化环境中提供接近中心化系统的用户体验和流动性效率。
意图捕捉的技术实现
在系统初期阶段,重点在于如何准确获取和解释用户意图数据。目前Anoma、Essentials等项目已经开发了专门的领域特定语言(DSL),而BananaHQ和Router Protocol则尝试采用基于大规模语言模型(LLM)的方案。BananaHQ团队还提出了抽象交易对象(ATOs)的概念,用于在以太坊虚拟机中更好地捕捉意图信息。

以太坊改进提案EIP-712也为意图捕捉提供了支持,它允许在签署消息时使用结构化数据而非简单的字节字符串。这些技术进步正在推动区块链系统向更智能的意图驱动方向发展。
意图执行的生态系统
完整的意图执行需要多个参与方的协同配合:应用程序负责捕捉用户意图,解析器将意图拆解为可处理的数据,解算器创建交易逻辑流,填充者提供流动性支持,搜索者则持续寻找最优执行路径。这些角色可以由不同实体承担,也可以由同一系统内的不同模块完成。

解算器作为核心执行组件,其形态正在不断演进。通用解算器专注于纯粹的路由优化,如Portals.fi API实现了”一键式”操作体验;而Router Protocol提出的意图适配器概念则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复杂操作分解为可组合的微交易单元,大大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意图技术的演进与展望
意图概念并非全新事物,CoW swap的批量拍卖、1inch的荷兰拍卖等早期实践已经体现了类似理念。Across、Connext、Squid等项目也在跨链交易中采用了意图驱动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有望实现更复杂的意图场景,比如用单一链上的资产跨链套利多个流动性池。
要实现这个愿景,现有意图协议需要进一步提升开发友好性和可组合性。这可能会彻底改变DeFi领域的价格发现和交易执行方式,推动去中心化应用在用户体验和效率方面达到新的高度。
关于Bankless Ventures
Bankless Ventures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早期Web3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规模4000万美元,专注于Web3前沿领域的创新项目。有意向的投资者或创业者可以通过官网表格提交申请。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