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流动性质押衍生出的再质押(Re-Staking)模式,在提升以太坊网络安全性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开辟了更多收益渠道。随着行业创新,流动性质押代币(LST)已经进化出更复杂的形态——流动性再质押代币(LRT),为市场带来了全新的金融玩法。
LRT本质上是一种再质押凭证。整个过程就像俄罗斯套娃:用户质押ETH获得LST,再将LST质押获得LRT,如此循环往复。虽然底层资产始终是ETH,但每增加一层质押,就多了一个利用流动性获取收益的机会。这些LRT凭证可以在DeFi生态中进行再质押、借贷等操作,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收益可能。
市场已经对LRT概念展现出浓厚兴趣,相关代币如Restake Finance($RSTK)近期涨幅惊人。已发币项目如KelpDAO通过rsETH构建了基于EigenLayer的LRT解决方案,而Swell、ether.fi、Renzo、Puffer Finance等未发币项目也备受关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融资550万美元的Puffer Finance,以及专注于多链Restaking的exocore等项目。
尽管目前主流做法仍是将LST质押到EigenLayer获取LRT,但其他公链生态也在积极布局这一赛道。比特币质押协议Babylon、Solana生态的Picasso等项目都在探索各自的再质押方案。本文将重点介绍以太坊之外的再质押创新项目。
Babylon:比特币再质押的开拓者
12月7日,比特币质押协议Babylon完成1800万美元融资,由Polychain Capital和Hack VC领投。这个起源于学术论文的项目,正在重新定义比特币在PoS世界中的角色。
Babylon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让比特币持有者无需跨链就能直接参与PoS链的安全维护。通过密码学创新和优化的比特币脚本语言,Babylon实现了远程质押,既保留了比特币的安全性,又避免了托管风险。其BTC时间戳协议更是巧妙借用比特币网络的时间戳功能,为其他区块链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Babylon测试网已集成39条链,即将推出可扩展的再质押方案。这个项目有望在比特币减半前上线主网,届时将解锁2100万枚比特币的收益潜力,让比特币从单纯的储值资产转变为生产性资产。
LiNEAR:NEAR生态的流动性创新
作为Near Protocol上的流动性质押协议,LiNEAR通过自动调整验证人委托的策略,为用户提供高达8.35%的年化收益。其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代币体系:
用户质押$NEAR获得$LiNEAR后,可以进一步参与NEAR/Aurora生态的DeFi活动。而$bLiNEAR作为流动性再质押衍生品,允许用户在不牺牲流动性的情况下获得再质押收益。即将推出的治理代币$LNR则赋予持币者参与协议决策的权利,并分享协议收入。
LiNEAR正在为早期采用者准备空投活动,越早锁定$NEAR的用户将获得越多的$LNR奖励。与此同时,Octopus Network也推出了基于NEAR的再质押方案,通过Ottochain为用户提供额外的$OCT奖励。
Picasso:连接Solana的再质押桥梁
Picasso Network原本专注于跨链通信,现在瞄准了Solana生态的再质押空白。通过IBC技术,Picasso计划让Solana上的LST代币(如mSOL、jSOL等)也能参与再质押。
考虑到Solana仍有约8%的SOL未被质押,这个市场潜力巨大。如果以太坊的再质押叙事持续升温,资金很可能会外溢到Solana生态,为Picasso等创新项目带来发展机遇。
Layerless:跨链再质押的探索者
由EigenLayer和LayerZero支持的Layerless,正在打造Omnichain再质押代币(ORT)。这个创新方案让用户可以在多链环境中使用再质押凭证,极大地提升了资金效率。
Layerless利用LayerZero的OFT标准,使ORT代币能够在Arbitrum、Optimism等多个L2网络上流通。该项目计划在第一季度推出测试网,有望为跨链DeFi生态带来新的流动性解决方案。
Polygon的「神圣再质押」愿景
Polygon 2.0提出的”神圣再质押”概念,通过POL代币实现了多链验证的创新。POL作为第三代原生资产,允许验证者同时保护多条链的安全,并获得多重收益。
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资本效率,还通过角色多样化(包括验证、零知识证明生成等)为验证者创造了更多收入来源。从MATIC到POL的升级过程将持续多年,为社区提供充足的过渡时间。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