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BTC生态的全景分析:重塑历史或开启下一次牛市?
引言:BTC生态的历史发展
近期比特币铭文的火爆引发了加密社区的狂欢。这个曾被视作”数字黄金”、主要作为价值存储资产的比特币,因Ordinals协议和BRC-20的出现,再次让人们看到了其生态发展的无限可能。
作为最早的区块链,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由化名中本聪的匿名开发者创造,开创了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先河,对传统金融体系提出了全新挑战。
比特币的诞生是对中心化金融体系固有缺陷的回应,它引入了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概念,无需中间人参与即可实现去信任化和去中介化。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彻底革新了交易记录、验证和安全的方式。2008年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为强调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篡改的金融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诞生初期,比特币经历了稳步增长的过程。早期采用者主要是科技爱好者和密码学支持者,他们开始进行比特币挖矿和交易。2010年发生了首次有记录的实际交易,程序员Laszlo在佛罗里达用1万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这成为加密货币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比特币影响力扩大,相关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易所、钱包和矿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满足这一新型数字资产的需求。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生态系统扩展到更多利益相关方,包括开发者、创业团队、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推动了比特币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2023年,沉寂已久的市场因Ordinals协议和BRC-20 Token的火爆迎来了”铭文之夏”,也让人们重新关注这条最老牌的公链。比特币生态未来将如何发展?它能否成为下一轮牛市的引擎?本报告将深入探讨比特币生态的历史发展,分析资产发行协议和扩容解决方案这两个核心赛道,剖析其发展现状、优势与挑战,展望比特币生态的未来前景。
为什么需要比特币生态
比特币的特征与发展历史
在探讨比特币生态的必要性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比特币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与传统金融记账方式不同,比特币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首先,它采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比特币网络的核心是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记录了所有网络交易。区块链由区块组成,每个区块包含前一区块的哈希值,形成链式结构,确保了交易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
其次,比特币通过工作量证明(PoW)机制来验证交易和记账。该机制要求网络节点通过解决数学难题来验证交易并记录到区块链中,既保证了网络安全又维持了去中心化特性。
最后,比特币的发行通过挖矿完成。矿工通过解决数学难题来验证交易并创建新区块,作为奖励获得新发行的比特币。
与Paypal、支付宝等账户模型不同,比特币并非通过在账户余额上直接增减来实现转账,而是采用UTXO(未花费交易输出)模型。简单来说,UTXO是跟踪比特币所有权和交易历史的方式,每个未花费输出代表一笔未被使用的交易输出,可作为新交易的输入。UTXO模型具有更高安全性和隐私性,同时支持交易并行处理。
然而由于区块大小限制和非图灵完备的开发语言,比特币长期主要扮演”数字黄金”的角色,难以承载更多应用。在比特币发展历程中,2012年出现了染色币技术,通过在区块链上添加元数据使比特币能够代表其他资产;2017年因区块大小之争导致硬分叉,产生了BCH、BSV等分叉币;此后BTC开始探索扩展性提升方案,2017年推出的SegWit升级引入扩展区块和区块权重概念,2021年的Taproot升级则提升了交易隐私性和效率。这些关键升级为后来的各类扩容协议和资产发行协议奠定了基础,最终催生了Ordinals协议和BRC-20 Token的爆发。
由此可见,虽然比特币最初定位是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但始终有开发者不甘于让其仅停留在”数字黄金”的价值存储功能,而是致力于提升其扩展性,探索基于比特币区块链开发更多应用的可能性。
比特币生态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对比
在比特币发展过程中,2013年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以太坊的概念,随后与Gavin Wood、Joseph Lubin等人共同创立了这个新型区块链。以太坊的核心创新在于提供可编程的区块链平台,使开发者能够构建各类应用,而不仅限于货币交易。这种可编程性使以太坊成为智能合约平台,支持创建和运行基于区块链的自动化合约应用,无需依赖第三方信任。
凭借智能合约这一特性,以太坊逐渐成为加密领域的龙头,发展出各类Layer2解决方案、去中心化应用,以及ERC20、ERC721等多种资产标准,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共建生态。
既然以太坊已能实现智能合约及各类Dapp开发,为何人们还要回归比特币开发应用?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市场共识方面,比特币作为最早的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在公众和投资者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知名度和信任度。目前比特币市值达8000亿美元,占据整个加密市场近半壁江山。
去中心化程度方面,比特币在主流通证中最为去中心化,创始人中本聪早已隐退,完全由社区推动发展;而以太坊仍有Vitalik和基金会参与发展决策。
公平发行需求方面,Web3的发展离不开新资产发行方式。传统项目代币发行中,无论是FT还是NFT,基本都由项目方主导,散户收益高度依赖项目方和背后VC的做市能力。而比特币生态中出现的铭文等创新性公平发行机制,给予了散户更多话语权,也因此聚集了更多资金和关注。比特币生态重新获得关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铭文公平发行的特质。
正因如此,尽管比特币在TPS、出块时间等方面逊于以太坊,且最初设计仅用于加密货币交易,仍有大量开发者希望在其上引入智能合约功能进行应用开发。
简而言之,正如比特币的崛起源于价值共识,加密世界的革新也与资产属性息息相关。当前比特币生态的热度主要由Ordinals协议和BRC-20等铭文资产带动,这种热度反哺整个生态系统,使更多人重新关注比特币生态。
与以往牛市不同,本轮市场中散户影响力显著增强。传统上VC和项目方主导加密市场发展,而随着散户对加密资产兴趣增加,他们希望更大程度参与项目发展和决策。某种程度上,散户也推动了本轮比特币生态的复兴。
因此,尽管以太坊生态在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方面更为灵活,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稳定价值存储属性,加上其龙头地位和市场共识,使其在整个加密货币领域仍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这正是人们持续关注并努力发展比特币生态,不断挖掘其潜力的原因所在。
比特币生态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观察比特币生态发展可见,当前主要面临两大困境:一是网络扩展性较低,需要更好的扩容解决方案支持应用开发;二是生态应用较少,需要爆款项目聚集开发者并激发创新。
围绕这些问题,比特币生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资产发行相关协议、链上扩容及Layer2解决方案,以及钱包、跨链桥等基础设施项目。
鉴于目前比特币生态整体仍处早期阶段,DeFi等应用场景尚在萌芽期,本文将重点分析资产发行、链上扩容、Layer2和基础设施四个方向的发展现状。
资产发行协议
比特币生态自2023年以来的火热离不开Ordinals协议和BRC-20的推动,使原本仅作为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的比特币拓展出资产发行功能,极大丰富了使用场景。
在资产发行协议领域,继Ordinals之后,又涌现出Atomicals、Runes、PIPE等多种协议,为用户和项目方提供多样化的比特币资产发行方案。
1)Ordinals与BRC-20
Ordinals协议简单来说是一个让用户能在比特币上铸造类似以太坊NFT的协议,最初引发关注的Bitcoin Punks、Ordinal punks等均基于该协议铸造。随后火爆至今的BRC-20标准也是建立在Ordinals协议基础上,开启了”铭文之夏”。
Ordinals协议由Casey Rodarmor于2023年初推出。Casey自2010年起从事技术工作,曾就职于Google、Chaincode Labs和Bitcoin core,现任SF Bitcoin BitDevs社区联合主持人。他从2017年开始对NFT产生兴趣,受启发使用Solidity开发以太坊智能合约,但因认为在以太坊上构建NFT过于复杂而放弃。2022年初,他再次萌生在比特币上实现NFT的想法,最终受中本聪在原始代码库中引用的”原子”概念启发,开发出Ordinals协议,旨在让比特币重新变得有趣。
Ordinal Inscriptions(俗称BTC NFT)的实现基于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为每个Satoshi(聪)分配序列号,实现比特币最小单位的标识,并在交易时跟踪这些Satoshi,使其具有非同质化特性;二是支持将任意内容附加到单个Satoshi上,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从而创建独特的比特币原生数字物品——铭文。
从技术细节看,序号分配中新的序号只能通过Coinbase Transaction(每个区块的第一笔交易)产生。通过UTXO转移可追溯到相应Coinbase交易,从而判断UTXO中Satoshi的编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编号体系并非来自比特币链上,而是由链下索引器完成,本质上是社区为链上Satoshi制定的编号系统。
Ordinals协议诞生后,出现了许多有趣的NFT项目。截至当前,比特币铭文数量已超过5400万。在Ordinals协议基础上诞生的BRC-20,更是开启了后续的爆发式增长。
(来源:Dune – Ordinals铭文总量)
BRC-20协议基于Ordinals协议,将类似ERC-20 Token的功能写入脚本数据,实现代币部署、铸造和交易流程。具体包括:部署代币时在脚本数据中指明”deploy”并注明代币名称、总发行量和单张数量限制;铸造代币时指明”mint”及代币名称和数量;交易代币时指明”transfer”及代币名称和数量。索引器识别这些信息后相应更新账本记录。
从技术原理看,由于BRC-20代币余额记录在隔离见证的脚本数据中,无法被比特币网络直接识别,需要索引器在本地维护账本。本质上,Ordinals只是将比特币网络作为存储空间,链上记录元数据和操作说明,所有实际运算和状态更新都在链下处理。
BRC-20引爆铭文市场后,迅速成为Ordinals资产类型的主体。截至2024年1月,BRC-20资产占比超过70%。从市值看,目前BRC-20代币总市值达26亿美元,其中龙头代币Ordi市值11亿美元,Sats市值约10亿美元。BRC-20的出现为比特币生态乃至整个加密世界注入了新活力。
(来源:Dune – Ordinals各类资产占比)
BRC-20火爆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造富效应,作为BTC链上新资产类别具有天然吸引力;二是公平发行特性,让散户与VC站在同一起跑线,即使科学家想大量获取代币也需支付铸造成本。
尽管自诞生以来,Ordinals协议在比特币社区存在争议,认为比特币NFT和BRC-20会导致区块膨胀,提高节点运营门槛,降低去中心化程度;但从积极角度看,它们为比特币展示了新价值用例(超越数字黄金),为生态注入新活力,吸引开发者重新关注和建设比特币生态,在扩容、资产发行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耕耘。
2)Atomicals与ARC-20
Atomicals协议由比特币社区匿名开发者于2023年9月发布,旨在不依赖外部索引机制实现资产发行、铸造和交易,构建比Ordinals更原生和完善的资产发行协议。
Atomicals协议与Ordinals的核心技术差异体现在两方面:索引方面,Atomicals不以Satoshi为单位编号,而是采用UXTO作为索引基础;内容附加方面,Atomicals不将内容附加到单个Satoshi的隔离见证数据中,而是记录在UXTO上。此外,Atomicals引入PoW机制,通过调整前缀字符长度控制挖矿难度,铸造者需用CPU计算匹配hash值,实现更公平的分发方式。
在Atomicals协议下产生三种资产类型:NFT、ARC-20代币和Realm域名系统。其中Realm是该协议的创新域名系统,与传统域名后缀不同,采用前缀使用方式。
ARC-20是Atomicals官方支持的代币标准,与BRC-20将代币写入隔离见证数据不同,ARC-20采用染色币机制,代币注册信息记录在UXTO上,交易完全由BTC网络处理,因此在多方面与BRC-20存在差异。
总体而言,Atomicals协议交易依赖BTC网络,不会产生大量无意义交易,对网络成本影响较小;不依赖链下账本记录交易信息,更加去中心化;转账仅需一笔交易(BRC-20需两笔),因此ARC-20转账性能显著优于BRC-20。但另一方面,ARC-20挖矿机制某种程度上导致市场为矿工买单,削弱了铭文公平发行的优势,且存在用户误花代币的风险。
3)Runes与Pipe
正如前文所述,BRC-20导致产生大量无意义UTXO,Ordinals开发者Casey对此不满,遂于2023年9月提出基于UTXO模型的Runes协议。整体而言,Runes协议与ARC-20标准相似,也是在UTXO脚本中铭刻代币数据,交易依赖BTC网络,区别在于Rune数量可自定义,不像ARC-20最小精度为1。
目前Runes协议仍停留在构想阶段。在其提出一个月后,Trac创始人Benny推出Pipe协议,原理与Rune基本一致。根据Benny在官方Discord的言论,Pipe还计划支持更多资产类型(类似以太坊的ERC-721、ERC1155)。
4)BTC Stamps与SRC-20
BTC Stamps是与Ordinals完全不同的资产发行协议。由于Ordinals数据存储在隔离见证脚本中,可能被全节点”修剪”,一旦网络硬分叉就会被擦除。为解决这一风险,Twitter用户@mikeinspace创建了BTC Stamps协议,通过将数据存储在BTC的UTXO中,以不可分割方式嵌入数据,确保永久留存且不可篡改。
从技术细节看,Stamps协议使用交易输出嵌入base64格式图像数据的方法,将图像二进制内容编码为base64字符串,作为”STAMP:”后缀放在交易描述密钥中,再通过Counterparty协议广播到比特币账本。这类交易将数据拆分嵌入多个交易输出,无法被全节点删除,实现永久存储。
在Stamps协议下也出现了SRC-20代币标准,对标BRC-20。区别在于BRC-20将所有交易数据存储在隔离见证中,有被修剪风险;而SRC-20将数据存储在UTXO中,永久成为区块链一部分。
)
BTC Stamps支持多种资产类型,SRC-20 Token是其中的FT标准,具有更高安全性和抗篡改性,但铸造成本较高。最初SRC-20的Mint费用约80U,是BRC-20的数倍。2023年5月17日SRC-21标准升级后,单次Mint费用降至30U,与ARC-20相当,但仍为BRC-20的6倍左右(近期BRC-20 Mint费用4-5U)。
尽管SRC-20费用较高,但与ARC-20一样只需一次交易完成Mint;而BRC-20代币的Mint和转移都需要两笔交易。网络拥堵时,两次交易的时间成本显著增加,用户需支付更多gas加速交易。另外,SRC-20支持Legacy、Taproot、Nested SegWit和Native Segwit四种BTC地址,而BRC-20仅支持Taproot地址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