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金融领域,加密行业的终极形态很可能会形成一个超大规模、高效且中立的资产平台,成为服务全人类的”互联网金融中心”。我将通过上下两篇文章来探讨这个观点:上篇重点分析为什么只有具备充分去中心化和高吞吐量的区块链才能构建这样的金融中心;下篇则会阐述为什么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金融中心是这个时代的必然需求,以及它未来的发展形态。
这个建立在区块链协议之上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将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直接或间接服务数十亿用户,管理着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在这个平台上,各类资产都将具备天然的”可编程”特性,实现全天候高效运作:包括资产转移、交易、抵押、打包组合、拆分,以及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衍生品等多种金融操作。
区块链的核心价值
区块链为何具有价值?这是每个加密资产投资者都曾思考过的问题。业内普遍认同的答案是:去中心化。这个答案虽然正确,但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去中心化”的本质。
在我看来,”去中心化”是实现”免信任”(Trustlessness)的手段而非目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信任。当你信任某个实体时,实际上就赋予了对方伤害你的权力,同时期望对方不会行使这种权力。历史上,人们将黄金存入金库换取存托凭证,就是基于对金库的信任。然而这种信任最终导致了部分准备金制度的产生,进而演变为银行挤兑危机。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我们正式进入了法币可以随意发行的信用货币时代。
免信任则意味着你不需要赋予任何实体伤害你的权力。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了免信任服务:只要你掌握私钥,就无人能夺走或冻结你的加密资产;只要支付矿工费,就能确保交易完成。这种免信任特性特别适合金融领域,包括资产的发行、转移、交易、抵押等各种服务。
相比之下,传统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新加坡都建立在健全的法治基础上,因为传统模式需要依靠法律来维持信任。但这种信任本质上仍是脆弱的,一旦出现问题,信任方可能遭受巨大损失。而免信任机制则具有天然的反脆弱性,因为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被伤害的可能性。
区块链的竞争优势
Peter Thiel在《从0到1》中指出,当新产品比旧产品好10倍时,市场就会发生颠覆性变革。在构建互联网金融中心方面,区块链具有多重优势:免信任机制比传统信任模式更可靠;创建区块链地址比开设海外银行账户更方便;基于区块链的全球金融平台具有更强的网络效应和更高的运作效率。
构建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中心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足够的去中心化和足够高的吞吐量。目前看来,以太坊是这个赛道上最具潜力的选手。
为什么去中心化如此重要?想象一下如果比特币运行在中心化服务器上,中本聪就需要审核每个用户的身份、资金来源,遵守各国监管要求,甚至可能被迫冻结特定账户或增发比特币。而去中心化网络则像一支”军队”,为区块链提供了类似国家主权的独立性,使其能够中立的保护用户资产。
区块链在某些方面确实类似国家,特别是在保护财产权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正如启蒙思想家洛克所言,政府的职责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然而现实中,许多政府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建立的独立空间,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权利。
这种独立性不是通过乞求获得的,而是依靠足够强大的去中心化程度来实现的。就像瑞士在二战中保持中立靠的是自身实力一样,区块链也需要足够的”军事实力”来保护其上的经济体。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可能会像Google与其他搜索引擎的差距那样显著。
去中心化的程度
去中心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区块链网络的防御能力。如果攻击者想要干扰网络运行,就需要对大量共识节点发起攻击。节点数量越多、分布越广、运行门槛越低,网络就越安全。
目前来看,几十个或几百个节点远远不够,至少需要数千个节点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以太坊社区特别强调要让普通电脑也能运行节点,这对保持网络的去中心化至关重要。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防止去中心化系统本身的腐化。如果几十亿人将财产权委托给少数节点,如何确保这些节点不会滥用权力?历史告诉我们,权力集中必然导致腐败。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去中心化来实现权力制衡。
吞吐量的重要性
在Layer2技术出现之前,业内普遍认为区块链存在”不可能三角”:无法同时实现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很多区块链为了追求性能而在去中心化方面做出妥协,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使它们失去了构建互联网金融中心的资格。
Layer2技术,特别是Rollup技术,打破了这种限制。Optimistic Rollup通过挑战机制来确保安全性,ZK Rollup则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实现高效验证。这些技术使得区块链既能保持去中心化,又能提供高吞吐量服务。
长远来看,以太坊的未来将是”L1+L2″的组合模式。这种架构既能保持足够的去中心化程度,又能提供满足互联网金融中心需求的高吞吐量服务。
面临的挑战
实现这一愿景面临两大主要挑战:技术难度和对免信任理念的坚持。技术上,L2系统非常复杂,实现安全运行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目前L2Beat网站列出的38个L2项目中,只有少数达到了较高的安全标准。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项目为了降低成本而放弃免信任原则,成为”伪L2″。这种做法虽然能短期降低费用,但从长远看会限制项目发展。数据显示,真正的L2项目锁定的资金量是”伪L2″的10倍以上,说明市场更看重安全性。
总结
本文阐述了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实现免信任的核心价值,分析了构建互联网金融中心所需的条件,探讨了Layer2技术如何解决可扩展性问题。只有同时具备足够去中心化和高吞吐量的区块链,才能承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中心。目前看来,以太坊是最有希望的候选者。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详细探讨为什么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金融中心是这个时代的必然选择,以及它可能的发展形态。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