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关于Runes协议及”公开铭刻”发行机制的拓展讨论》
2024年3月2日,Runes生态基础设施项目Rune alpha的创始人与Runes协议创始人Casey在Github公开议题中展开了一场富有建设性的对话。这场讨论聚焦于如何优化Runes协议的”公开铭刻”机制,涉及多个关键议题:是否应该放宽”公开铭刻”不可预留的要求、采用”公开铭刻”方式的Runes符文是否应该存在管理权,以及如何构建铭文NFT与符文FT协同运作的发行机制。
作为对比特币衍生资产协议充满热情的观察者,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梳理Runes与Ordinals协议的发展脉络,并对相关资产发行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读者理解比特币生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Runes协议概述
Runes协议是Ordinals创始人Casey继推出Ordinals方案后,专为比特币网络设计的同质化代币发行协议。该协议充分利用比特币UTXO的特性,以简洁优雅的设计理念构建而成。值得关注的是,Runes协议计划在2024年比特币减半时(预计4月下旬,区块高度840000)正式上线主网,目前仍处于持续优化和版本迭代阶段。
要深入理解Runes协议的原理,我们需要先回顾其发展历程,特别是”公开铭刻”这一核心概念的由来。Casey最初并未打算创建同质化代币协议,他在2022年12月推出的Ordinals协议旨在将NFT数据永久记录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该协议通过将NFT元数据像铭文一样刻录在比特币交易的见证数据(witness)中,使得文本、图像等内容能够永久保存在特定的聪(satoshi)上。
(图片来源:https://yishi.io/a-beginner-guide-to-the-ordinals-protocol/)
2023年3月8日,匿名开发者@domodata基于Ordinals协议创造性地提出了BRC-20标准,通过规定统一的代币格式和属性(如代币名称、总供应量等),在比特币网络上实现了同质化代币的发行。这一创新使得BRC-20代币天然具备”先到先得”的特性,与以太坊ERC-20资产发行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为普通用户提供了公平参与代币初始发行的机会。
然而,BRC-20的火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每次BRC-20操作都需要在比特币链上发起特定交易,导致UTXO数据集快速膨胀,引发了比特币核心开发者的担忧。Casey虽然对BRC-20持批评态度,但也意识到同质化代币市场的存在价值。为此,他在2023年9月25日提出了Runes协议的构想,旨在创建一个更高效的比特币同质化代币协议。
从技术层面看,Runes协议通过OP_RETURN操作码标记特定消息,实现与Runes资产变更相关的信息记录。相比BRC-20,Runes具有显著优势:交易步骤更简化,不会产生多余UTXO;支持多接收者和多种代币同时转账;采用UTXO模型实现轻量化数据索引;还能与CKB、Cardano等UTXO功能拓展层良好兼容。
回到发行机制的话题,Casey为Runes设计了”固定总量”和”公开铭刻”两种发行方式。前者由发行方直接铭刻所有符文后进行分发,后者则允许用户在特定时间段内自由铸造,最终总量取决于实际铸造数量。本文重点探讨的”公开铭刻”机制,在Runes社区引发了热烈讨论。
在Github的Issues#165讨论中,Rune alpha创始人Sondotpin提出,当前的”公开铭刻”机制限制了项目方设计优秀通证经济模型的可能性。Casey回应表示正在考虑放宽相关要求,允许发行方在合理范围内安排符文分配,但他坚持Runes符文不应存在”管理者”的观点。Casey还提出了通过铭文NFT与符文FT配合的创新发行模式。
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Casey对”公开铭刻”机制的公平性保持坚定立场,同时也展现出对实际应用场景的务实考量。他提到的CTV(Check Template Verify)协议升级提案,有望为Runes带来更多创新玩法。通过预设交易模板,CTV可以实现更复杂的交易类型,如可信赖的空投和开放式蚀刻,这将大大增强比特币网络的可编程性。
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结合铭文NFT与符文FT的创新项目,如Runestone和Runecoin。这些项目通过预挖矿等机制,为Runes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随着Runes协议主网上线日期的临近,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富有创意的应用场景将在比特币生态中绽放。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