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领域每年都有数十亿美金的非法资金通过各种犯罪手段流转,这些交易模式与传统金融体系有着本质区别。
虽然传统金融同样存在非法交易,但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透明度让加密货币犯罪更容易被追踪。目前犯罪分子最常使用以下五种加密货币犯罪手段进行非法活动。
加密骗局:防不胜防的欺诈陷阱
加密骗局已经成为币圈耳熟能详的名词,指的是利用加密货币实施的各类欺诈活动。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用户因此损失超过200亿美元,其中投资诈骗最为猖獗。2022年排名第一的TheHyperVerse.net骗局就卷走了12亿美金。
这类骗局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NFT骗局通过伪造交易记录或出售毫无价值的数字藏品行骗;投资骗局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吸引新手;赠品骗局冒充名人承诺双倍返利;情感骗局则专门针对情感脆弱人群,2022年平均每位受害者损失高达1.5万美金。
加密洗钱:资金流转的暗网
加密货币洗钱之所以被多国禁止,关键在于其能通过层层转移掩盖资金源头。犯罪分子通常需要借助中介服务和法币出金渠道完成洗钱过程。2015至2022年间,通过加密货币洗钱的金额高达68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2P交易比例下降至不足1%,但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使用率却从2019年的1%飙升至15%以上。这表明洗钱者正在调整策略,利用DEX进行代币转换来规避监管。
勒索软件:数字时代的绑架案
勒索软件通过锁定用户设备来勒索加密货币赎金。尽管这类攻击数量持续增加,但支付赎金的受害者比例却从2019年的76%降至2022年的41%。同时,勒索软件的平均存活期也从3907天骤减至70天,反映出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
哄抬抛售:社交媒体时代的割韭菜
这种在传统金融和加密领域都常见的骗局,利用社交媒体炒作推高代币价格后抛售套现。2022年上市的4万种代币中,近1万种在一周内暴跌90%,韩国电影《鱿鱼游戏》同名代币SQUID就是典型案例。
被盗资金:安全漏洞的代价
黑客攻击主要针对DeFi协议和中心化交易所,这两者占被盗资金的90%以上。2021至2022年间,被盗金额达71亿美元,其中朝鲜相关黑客就盗取超过17亿美元。用户可以通过硬件钱包、双重验证等措施提升账户安全。
监管见效:加密犯罪呈下降趋势
Chainalysis报告显示,随着各国加强监管,特别是美国OFAC机构的制裁措施,加密犯罪活动正在减少。自2018年以来,OFAC已对超过35个加密货币相关实体实施制裁。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流行的骗局类型存在差异:发达国家更多遭遇投资和NFT骗局,而非洲和亚洲国家则更容易陷入赠品骗局。随着加密货币普及,各国政府需要持续加强监管,防范犯罪活动。
作者: Abrajbhar 译者: Sonia 审校: Edward、KOWEI、Ashley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复制、传播或抄袭本文将违反《版权法》,Gate 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