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2023年5月,我们启动了一项为期三个月的研究项目,假设比特币生态系统将迎来复苏。基于这个假设,我们撰写了《熊猫文艺复兴》(The Panda Renaissance)一文,并于2023年11月正式发表。自那以后,市场对比特币生态的兴趣和资本投入呈现爆发式增长。本文将回顾一年前的前瞻性思考,并分享我们对以下关键议题的最新见解:比特币当前的市场状况、我们观点的演变过程,以及对比特币第二阶段发展的展望。
比特币生态现状观察
当前EVM L2/侧链之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项目的差异化价值主张变得模糊不清。竞争焦点已从”去信任化程度”转向两个新维度:谁能设计最复杂的空投机制,以及谁能吸引最多比特币”鲸鱼”的资金支持。这一转变也解释了为什么亚太地区会集中涌现大量L2项目。
在比特币生态中,我们观察到几个明显的碎片化趋势:首先是流动性解决方案领域,目前已有超过80个侧链/汇总和5个以上元协议并存;其次是代币标准方面,BRC20和RUNE形成双寡头格局,而ARC、CRBC、RGB等其他协议则占据长尾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代币标准都需要开发独立的索引器系统。
侧链和Rollups对BitVM技术表现出强烈需求,希望借此实现与L1的无信任锚定。然而,我对这些所谓的”L2″解决方案持保留态度,特别是那些最初定位为侧链、声称在集成BitVM后就能实现”去信任化”的项目。这种怀疑主要基于两点:首先,技术上实现”乐观汇总”式的链上验证需要开发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逻辑门,这不仅成本高昂,还受限于比特币的出块时间,处理速度将极其缓慢。其次,据多方消息,BitVM至少还需要18-24个月才能成熟,这意味着在此之前这些L2项目仍将保持中心化的多重签名机制。
信任假设的多样性
在比特币生态中,不同解决方案的信任假设存在显著差异。侧链主要依赖核心团队控制的多重签名来管理BTC基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资产挂钩,其状态和交易的最终性由项目团队而非比特币基础层验证。ZK Rollups目前面临比特币无法进行zk验证的技术限制,排序器必须保持中心化,同时需要假设去中心化验证者网络能够正确验证交易证明。
BitVM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实现无信任跨链桥接。虽然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提交欺诈证明来惩罚恶意运营商,但BitVM面临严峻的经济扩展性问题。例如,如果要桥接超过10BTC,运营商就需要锁定等值的BTC作为抵押品,这种模式在大规模应用时显然难以持续。
元协议领域的索引器同样存在信任假设问题。BRC20、RUNE等协议都需要专门的索引器来将比特币的UTXO模型转换为账户模型。目前BestInSlots、GeniiData等索引器为开发者提供API服务,帮助他们获取元协议的账户状态信息。
比特币生态中的离散日志合约(DLC)则依赖于外部预言机来确定合约结果。预言机签名的消息将直接影响合约在比特币链上的结算,这使得DLC的安全性高度依赖预言机的可靠性。
投资视角的演变
尽管西方风险投资人对比特币L2仍持怀疑态度,但我们认为这个领域具有长期价值。过去十年,单纯持有比特币的”囤币”策略已经触及天花板。虽然目前的第二层解决方案在安全性上不如以太坊,但2023年仅仅是比特币扩展性解决方案的起点。
比特币正在突破”数字黄金”的单一身份,向通用可编程链转型。这一趋势从用户对质押、交易的热情,以及2023年以来链上费用的飙升(12月单笔交易费高达40美元)中可见一斑。随着OP_CAT和各种扩容方案的出现,原本只能在以太坊和Solana上实现的用例现在也可以在比特币上探索。
提高比特币资本效率的需求日益凸显。作为机构持有价值最高的加密资产,比特币需要更多金融工具来释放其潜力。然而,基础层的设计限制使得这些产品难以实现,这进一步凸显了第二层可编程解决方案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趋势解决了比特币的”生存危机”——更多的可编程性将增加对比特币区块空间的需求,从而为矿工提供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对每四年一次的减半周期后的网络安全尤为重要。
开发者正在以创新方式利用比特币区块空间,包括在见证区块和交易区块中写入数据,以及创建永久性的链上存储方案(这特别适合奢侈品和收藏品领域)。
观点反思与修正
回顾一年前的预测,我们在比特币数字资产发行、可编程性解决方案和提高资本效率等大趋势的判断上是准确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已经发生变化。
关于比特币未来发展路径,我们原先认为应该优先提高资本效率而非追求可编程性,因为比特币脚本语言存在固有局限。然而过去一年的市场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看法——比特币区块空间需求激增,使其从”数字黄金”向通用可编程链转型。某种程度上,以太坊成为了比特币的”试验场”,比特币社区正在借鉴以太坊过去七年的DeFi发展经验。
在技术路线方面,我们仍然认为比特币应该发展原生生态系统,而非简单移植以太坊虚拟机(EVM)。虽然EVM方案具有开发者友好、生态互操作性强等优势,但以ERC-20格式发行比特币二层代币的做法本质上存在矛盾,就像Arbitrum采用Solana的SPL格式一样不合逻辑。
未来展望与机会
展望比特币生态的第二阶段发展,我们做出以下预测:每个细分赛道将产生1-2个头部项目,包括EVM兼容链、元协议、无桥基础层方案等,这些项目在牛市高峰期的估值可能超过500亿美元。随着行业发展,资金将向安全性最高的解决方案集中,多数L2项目可能难以存活。开发者也将逐渐意识到BitVM在满足建设者需求方面的局限性。
我们特别看好比特币DeFi的发展前景,认为其完全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越以太坊DeFi的规模。此外,比特币需要自己的”ERC-20″标准来实现跨层互操作,Arch和Auran等项目的合作可能推动这一标准的诞生。
在投资机会方面,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方向:无桥接的基础层可编程解决方案(如Arch Network)、跨L2状态协调基础设施(Auran Network是典型代表)、比特币流动性输出协议(如连接Solana的Zeus Network),以及原生Ordinals交易平台(类似Ordinal Hive的项目)。
稳定币赛道预计将出现明确赢家,与主流可编程解决方案的深度整合将成为关键。OP_CAT提案的进展也值得关注,这项技术有望为比特币带来更强大的智能合约功能。此外,为机构投资者设计的链上收益产品(如Lorenzo Protocol提供的BTC流动性解决方案)以及比特币流动质押服务都具有显著发展潜力。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