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Mask Snaps(https://metamask.io/snaps/)这个承载着宏大愿景的项目,在笔者看来更像是Web3世界的小程序,或者可以给它取个更时髦的名字——dApplet。对于开发者,尤其是中国开发者而言,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近年来”生态打造”、”超级App”等互联网术语盛行,商业巨头们正试图通过构建封闭系统,从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如今,这种趋势似乎也开始在Web3领域蔓延。
尽管Snaps概念提出已有四年,正式推出也近一年,但普通用户对其认知度仍然很低。笔者身边那些每天使用MetaMask如同日常习惯的加密爱好者们,大多对Snaps一无所知。有趣的是,当笔者用”就像小程序那样”来解释时,这些开发者朋友脸上总会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微信小程序初期的处境,当时由于入口隐蔽导致使用率低迷,直到改为首页下拉才迎来爆发式增长。MetaMask若想真正构建生态,如何降低用户进入门槛将是个关键问题。
小程序自诞生起就充满争议,前端开发者普遍将其视为互联网巨头的流量垄断工具。Web3的Snaps能否为社区带来真正价值?翻阅MetaMask文档时,笔者愈发感觉未来的Snap开发者将面临诸多限制。虽然官方早在2020年就提出概念,但截至2024年6月,官网列出的可用Snaps仅有68个,发展速度令人担忧。
一些Snaps
小程序开发者的普遍反馈是体验欠佳,而Snaps可能面临类似困境。出于安全考虑,Snaps运行在隔离环境中,使用受限的”安全ECMAScript”,无法访问DOM等关键API。每个Snap安装时都需要申请特定权限,包括生命周期、交易签名等,这种设计虽然安全,但也限制了创新空间。
目前Snaps主要分为四大类:账户管理类利用MPC技术提升私钥安全性,虽然理念先进但用户接受度尚待观察;互操作性类支持Solana等非EVM链,数量最多;通信类虽然创意有趣,但在现有通讯应用饱和的市场中难有突破;安全类则针对交易风险提供额外保护层,可能是当前最实用的类型。
MetaMask试图通过Snaps扩展多链版图,但前景未必乐观。Web2时代的小程序发展轨迹显示,平台割裂最终导致开发者疲于应对各种兼容性问题。如果Web3钱包纷纷推出自己的”Snaps”变体,开发者可能再次陷入标准不统一的困境。讽刺的是,这种碎片化倒与”去中心化”理念不谋而合。
虽然对Snaps的未来持保留态度,但必须承认这是由真诚开发者构建的解决方案,而非金融投机产物。就目前而言,Snaps对大多数MetaMask用户仍非刚需,团队需要在用户体验和市场教育方面投入更多努力。这个项目的成败,或许将揭示Web3生态是走向开放协作,还是重蹈Web2的封闭覆辙。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