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比特币如何实现ZK验证功能这一前沿话题,系统性地分析了比特币UTXO和脚本机制的功能局限性,并详细阐述了Taproot、OP_CAT、BitVM以及Chain State Proof等关键技术概念。文章鲜明地指出,比特币协议引入ZK验证已成为必然趋势,并提出了两条可行的技术路径:其一是通过OP_CAT操作码使比特币脚本直接支持SNARK验证,这一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其二是基于BitVM框架,采用欺诈证明机制实现验证功能,其中ZeroSync团队创新的Chain State Proofs方案能有效降低节点验证历史数据的成本。
要真正理解比特币的本质,我们需要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在比特币诞生之初,开发者就为其节点软件设定了运行规则,这就像为一个社会系统制定了基本法。比特币之所以能够稳定运行十余年,关键在于社区在”比特币的本质与定位”等核心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然而这种共识并非一成不变,相关讨论始终在持续演进中。
追溯比特币的发展历程,中本聪在密码朋克邮件列表中发布白皮书时曾明确表示:”我正在开发一个完全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不需要依赖任何第三方机构。”这个成立于1992年的技术讨论组汇集了众多关注隐私保护和密码学技术的专家。然而比特币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两个显著问题:首先是网络吞吐量限制导致的高额手续费,2024年减半后甚至出现单笔交易手续费高达150美元的情况;其次是隐私保护功能的缺失,虽然交易不需要KYC,但链上数据的透明性使得用户隐私难以保障。尽管出现了Samourai、Wasabi等隐私钱包,但其开发者面临的法律风险表明这些方案仍不够完善。这些现实问题促使我们思考:比特币应该如何进化?
在众多改进方案中,ZK和SNARKs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些技术不仅能通过同态承诺和范围证明显著提升交易隐私性,还能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但为何这些优秀技术至今未被比特币采纳?核心原因在于比特币协议的高度稳定性。与以太坊不同,比特币没有中心化的决策机构,任何协议变更都需要广泛的社区共识,这导致其演进速度相对缓慢。这种保守特性虽然降低了被攻击的风险,但也限制了技术创新。那么,在不改变协议的前提下,我们还能如何提升比特币性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温比特币的基本工作原理。比特币采用UTXO模型而非账户体系,每笔交易都会产生新的未花费输出。每个UTXO都附带一段用比特币脚本编写的程序,只有提供正确证明的用户才能使用该UTXO。这种基于堆栈的脚本语言包含多种操作码,最常见的组合是公钥加签名验证操作码。推荐阅读:《走近BTC:理解BitVM所需的背景知识(1)》
比特币脚本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可以进行等式检查、条件分支等基础操作,支持有限的算术运算和哈希计算,还能验证ECDSA和Schnorr签名。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缺乏循环和递归等高级功能,无法进行位操作和乘除法运算,不能连接堆栈元素,更无法直接读取交易金额。这些限制部分源于中本聪早期出于安全考虑禁用的操作码,比如可能导致节点遭受DoS攻击的OP_CAT。虽然理论上比特币脚本能够验证任何计算,但实际应用中SNARK验证所需的程序规模远超比特币区块4MB的限制。
既然存在这些限制,为何不直接修改协议添加更强大的操作码?这涉及到比特币治理的特殊性。比特币社区达成共识异常困难,2017年的SegWit和2021年的Taproot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成功升级案例。Taproot之所以能够获得通过,主要归功于其在不改变安全假设的前提下带来的显著改进,例如采用更高效的Schnorr签名,支持Merkle树脚本结构等。相比之下,直接添加OP_SNARK操作码面临更多挑战:设计方案难以统一、实现复杂度高、审核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都制约着这类提案的推进。
在现有框架下实现SNARK验证的替代方案正在探索中。Blockstream研发的Simplicity语言旨在替代比特币脚本,其非图灵完备的特性更易于形式化验证。而重新启用OP_CAT操作码的提案也备受关注,这个简单的堆栈连接操作能为脚本带来质的飞跃,不仅支持Merkle证明验证,还能实现交易状态检查等功能。虽然OP_CAT曾因安全问题被禁用,但其历史存在性使其更容易获得社区认可。近期提出的”Great Script Restoration”提案更进一步,建议恢复乘法操作码以实现更强大的算术运算能力。
从节点运行成本角度看,引入ZK验证对网络去中心化影响有限。目前比特币区块验证主要耗时在签名检查环节,2020款Intel CPU平均需要3.2秒完成一个区块的验证。硬件钱包等轻量级设备虽然计算能力有限,但用户对稍长的证明生成时间具有较高容忍度。在不改变协议的前提下,BitVM框架下的Chain State Proofs方案展现出独特价值,它能大幅降低新节点同步历史数据的成本。ZeroSync团队开发的header chain Proofs方案仅验证区块头有效性,使用STARKs生成的证明在浏览器端仅需3秒即可完成验证。
BitVM的创新之处在于巧妙绕过比特币脚本大小限制:通过Taproot的Merkle树脚本结构和跨脚本KV存储方案,实现了任意计算的验证。虽然该方案依赖欺诈证明机制来确保安全性,但已为比特币的ZK化开辟了新路径。综合来看,比特币正站在技术演进的关键节点,无论是通过BitVM框架还是OP_CAT等操作码的恢复,社区都在积极探索既保持去中心化特性又能引入先进功能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虽然缓慢,却正是比特币稳健发展的保证。
原文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SCZmFuy7U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