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原文标题《Limitations of scaling blockchains and which VM’s are theoretically the fastest》
TL;DR
最近与一位我十分敬重的创始人交流时,他建议我把我们的对话记录下来。这场对话始于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Sonic是否采用了某种交易执行的并行化方案?”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选择可能令人费解,毕竟在过去两年里,虚拟机技术领域几乎处处可见”并行化”的身影。那么,为何我们反其道而行呢?
要理解这个决定,首先需要了解Sonic工程团队的评估方式。面对众多理论方案,虽然每个在纸面上都颇具吸引力,但团队资源终究有限。经过深思熟虑,我们选择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路径:暂时搁置所有想法,转而花费整整一年时间打造了Aida这个强大的工具。Aida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在几分钟内重放整个区块链的历史数据,并提供详尽的性能指标,而传统方法往往需要数月之久。这让我们能够快速验证各种理论假设的可行性。
Aida提供的性能分析功能令人惊叹,它能生成如下所示的详细报告:
借助这个利器,我们开始系统性地比较各种技术方案:纯内存虚拟机与磁盘存储的差异、并行执行的效果、不同数据库架构的优劣,以及新型共识模型的潜力等。测试结果出人意料:数据库优化带来了惊人的800%性能提升,超集技术次之,共识算法也有显著改善,而并行执行的提升幅度仅为30%,远低于预期。
这个结果似乎违背直觉,因为并行化通常被认为是性能优化的”银弹”。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我们设计了名为”Clairvoyance”的特殊测试,模拟了理想状态下的完美排序和并行化场景。结果显示,即便在这种理论最优条件下,30%的提升已经是极限,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可能更有限。
虚拟机和区块链系统极其复杂,我们常常会陷入测量错误指标,甚至完全忽视关键指标的困境。
随后,对方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那么Solana的速度优势从何而来?或者说,它其实并不比Sonic快?”我的回答是:”Sonic确实比Solana快,但并未超越Solana的理论极限速度。”
当前区块链领域正出现一个明显趋势:向单一高性能服务器架构演进。无论是Solana、Megaeth还是各类单一排序器方案,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构建高吞吐量、大内存的独立服务器。在这种架构下,经过充分优化的非L2解决方案总能展现出最快的实际性能。因此,像Solana这样的系统在理论最大吞吐量上必然优于采用多服务器共识的竞争对手。
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为何Sonic不采用单一领导者选举的服务器架构?答案在于我们的设计哲学。正如我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述,我们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为未来跨链交互场景做准备。想象一个没有交通信号灯的繁忙路口,数百辆车需要自主协调通行。最优解决方案是让所有车辆在路口”登记”后,通过共识协议确定最佳通行顺序。在这种情况下,基于领导者的系统不再适用,也不能假设所有参与者都会诚实行事。Sonic共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在树莓派这样的低功耗设备上运行验证节点,同时保持完整的吞吐量性能,这正是为未来网状网络环境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以上这些思考或许略显零散,但愿能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 [Andre Cronje]。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Andre Cronje]。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