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稳定币市场迅速扩张、各国积极布局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发出重要警示,指出稳定币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欺诈与不稳定风险,并对其实际应用必要性提出质疑。这一表态恰逢有消息称中国正探索推出基于人民币的稳定币,为当前火热的稳定币市场带来新的思考与讨论。
一、周小川提出稳定币六大风险维度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近期一场闭门研讨会中,从六个关键维度深入分析了稳定币的潜在隐患:
-
滥发货币与高杠杆风险: 周小川强调,需警惕稳定币发行方在缺乏百分之百准备金支撑的情况下超发货币,以及可能引发的货币乘数放大效应。他建议明确发行准备金的托管机构须为央行或受其监管的合规机构,否则可靠性存疑。
-
去中心化与代币化的实际需求: 他指出,应客观评估去中心化与代币化是否真正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目前支付系统已十分高效,新进入者降低成本与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
-
支付效率与合规挑战: 稳定币在KYC(了解你的客户)、反洗钱(AML)、反恐融资(CFT)等合规领域仍存在明显不足,支付业务的合法性与安全性亟待加强。
-
操纵市场风险: 周小川特别指出需防范市场操纵,尤其是价格操纵行为。他认为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现有监管框架仍不足以让人放心。
-
过度投机风险: 应审慎识别参与方动机,明确哪些领域适合市场化运作、哪些应属基础设施范畴。稳定币若过度用于资产炒作,可能引发欺诈与金融不稳定。
-
流通路径风险: 稳定币从发行到流通、回笼的全周期需有明确场景支撑。若缺乏实际应用需求,即便获得发行许可,也可能无法实现有效流通。
二、周小川警示稳定币“乘数效应”与监管缺失
周小川进一步警告,发行方可能在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过量发行稳定币,而托管机构在缺乏监管环境下可能无法履行应尽的尽职调查义务。
-
“乘数效应”风险: 即便有全额储备支持,稳定币仍可能通过贷款、抵押和交易等衍生操作产生远超储备规模的乘数效应,甚至引发数倍于储备金的挤兑风险。
-
监管不足: 他指出,包括美国《GENIUS法案》及香港等地现行法规在内,现有监管仍远未达到应对此类风险的水平。
三、中国稳定币政策动向与挑战
-
政策出现转变迹象: 近期消息显示,中国正考虑批准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发行,这一动向与其一贯对加密货币的严格监管形成对比。目前中国仍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与挖矿,而香港则在积极推进加密行业牌照制度。
-
应对美元稳定币崛起: 有分析认为,中国此举可能是对美国推动美元稳定币以巩固其货币主导地位的回应。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也在开展类似政府主导的举措。
-
监管仍持审慎态度: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监管机构对稳定币潜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近期已要求国内券商停止通过研究与研讨会推广相关产品。
结语
周小川对稳定币的深入分析与风险警示,为全球稳定币发展敲响了警钟。在金融创新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各国需统筹监管与创新,警惕稳定币可能带来的欺诈、不稳定及放大效应风险,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3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