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加密货币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中心化交易所不断向传统金融市场靠拢,Binance、OKX、Gate.io、Bybit等主流交易平台交易规模持续扩大,逐渐成为加密交易的主战场。然而随着监管问题的集中爆发以及一系列CEX暴雷事件的发生,整体交易量出现了明显下滑。
去中心化交易所虽然在透明度和去中心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早期DEXs在流动性、交易速度和用户体验等方面都难以与中心化平台抗衡。传统DEXs往往局限于单一区块链,导致流动性被分散割裂,无法形成有效的聚合效应。
当前DEX主要采用订单簿和AMM两种交易模式,其交易深度都高度依赖流动性水平。充足的流动性能够显著提升交易深度,降低交易滑点,但这需要大量主动做市商的支持。相比之下,AMM定价模式在大额订单处理上存在明显劣势,不仅滑点较高,流动性提供者还要面临无常损失的风险。
订单簿模式对撮合性能和交易效率要求极高,需要做市商通过挂单来提供流动性,由市场博弈形成实时交易价格。虽然这种模式能够提供与CEX相似的交易体验,特别适合高流动性市场,但项目冷启动阶段往往面临较大挑战。其优势在于大额订单不易受到滑点影响。针对这些问题,Orderly Network创新性地提出了去中心化订单簿协议解决方案,在保留DeFi透明度和链上结算特性的同时,兼具CEXs的流动性和交易速度优势,为开发者提供匹配引擎和流动性解决方案,大幅简化永续期货或现货交易集成流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协议的基本逻辑,详细阐述其产品实现路径、经济模型及发展现状。
Orderly Network简介
Orderly Network巧妙融合了CEX和DEX的核心功能,在保持去中心化交易所透明度和资金自我托管优势的同时,实现了低延迟交易和集中流动性。该协议基于Near生态,于2022年4月正式成立,由Near和WOO Network共同孵化。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点对点交易,提供全链衍生品流动性层服务,用户可以直接在基础层进行交易,享受无缝的交易体验。此外,以太坊主网上的DEX也能获得Orderly Network支持的永续合约交易功能。
联合创始人Ran Yi和Terence Ng在区块链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曾就职于跨链DEX WOOFi协议。近期,团队宣布完成5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OKX Ventures、Manifold Trading、Presto Labs等知名机构。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和链上流动性提升。
图片来源:https://orderly.network/team/
运行逻辑
Orderly Network创新性地提出了全链流动性聚合方案,通过将多条区块链的流动性汇集到统一的订单簿中,有效解决了DEX流动性碎片化问题,显著提升了交易深度和执行效率。协议采用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设计,有机整合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核心功能。
其全链订单簿管理架构可分为三个关键组件:资产层、结算层和引擎层。资产层负责处理用户注册、存款和取款等交互操作,是用户资金的存储场所;结算层作为交易分类账,存储交易和用户数据;引擎层则专注于订单管理和交易执行,包含匹配引擎和风险管理服务,汇集来自不同链的订单,实现流动性统一和系统链无关性。
图片来源:https://orderly.network/blog/Orderly-unified-liquidity-layer-solves-defi-fragmentation-issue/
用户将资产存入资产层后,可通过Orderly上的经纪商发起交易。存款和交易订单信息随后传递至引擎层进行匹配,匹配完成的订单会上传并结算在Orderly L2链上,最终通过OP Stack定期结算到以太坊。各层之间的通信由LayerZero确保顺畅高效。
在交易功能方面,Orderly Network支持现货和永续合约交易,所有现货市场均采用USDC结算。链上订单簿系统中的Perp聚合器实时记录管理所有买卖订单,通过快速匹配买卖双方的交易请求确保高效执行。杠杆交易者可以利用永续合约进行多空对冲或投机操作,得益于聚合器提供的深度流动性和快速执行能力。
为防范MEV攻击,Orderly Network采用三重防护机制:通过排序器快速匹配订单减少抢先交易机会;采用批处理方式在提交区块链前分组交易;确保所有交易都在链上完成结算。
混合订单簿模型
Orderly Network的核心创新之一在于其统一的订单簿机制,用户可以在不同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而所有交易都在同一个订单簿中集中管理。这一设计彻底消除了传统跨链交易中繁琐的桥接操作,实现了真正无缝的跨链交易体验。
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个链上订单簿构建各类模块化DAPP,从简单的交易界面到复杂的金融工具如永续合约、借贷平台等。Orderly Network还提供即插即用的SDK和API,让开发者能够轻松集成订单簿功能,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投入。
全链流动性
通过聚合多链流动性,Orderly Network构建了更丰富的资产池,不仅满足了多样化交易需求,还显著缩小了买卖价差,使用户能够以更接近市场价格执行交易,有效降低滑点。
基于NEAR区块链的”Nightshade”分片技术,Orderly Network实现了水平扩展能力。每个分片处理部分网络交易和数据,确保在网络交易量激增时仍能保持高效运行。1秒左右的区块时间和1-2秒的交易确认速度,为用户提供了接近实时的交易体验。
在生态兼容性方面,Orderly Network同时支持EVM和非EVM区块链生态系统,包括Arbitrum、Optimism、Polygon PoS等主流Layer2链以及原生NEAR协议。
经济模型
ORDER作为Orderly Network的原生代币,其经济模型近期正式公布。代币空投即将启动,具体上线日期、释放机制和领取流程等细节也将陆续披露。
ORDER代币总量10亿枚,分配方案为:55%用于生态发展(含13.3%空投)、20%分配给团队和顾问、15%归属战略投资者、10%保留在Orderly基金会金库用于促进交易所流动性和业务发展。空投代币将在TGE时立即解锁,60天内未领取的代币将退回金库。
图片来源:https://orderly.network/blog/orderly-network-ORDER-staking/
图片来源:https://orderly.network/docs/introduction/tokenomics/distribution-and-emission-schedule
ORDER代币主要功能包括质押和治理。质押者可以获得平台60%的净交易费收入,截至经济模型公布时,平台已产生超过800万美元交易费。TGE后,新增净交易费的60%将持续分配给质押者,奖励以USDC形式在赎回时支付。团队和投资者锁仓期间的代币不参与质押奖励分配。未来还可能提高质押者收益比例,更多交易和做市奖励细节将在代币发布后公布。
在治理方面,Orderly Network计划设立开发实体和监督基金会,ORDER持有者将获得投票权参与生态治理。
发展现状
凭借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Orderly Network成功吸引了大量资金和用户。目前平台总锁仓金额约2369万美元,其中Optimism链上流动性占比最高,接近1000万美元。
图片来源:https://dune.com/orderly_network/orderly-dashboard
第三方数据显示,Orderly Network平台24小时交易量达6914万美元,总用户数突破42万,独立钱包地址超过291,618个。
图片来源:https://dune.com/orderly_network/orderly-dashboard
总结
Orderly Network通过融合CEX和DEX的核心优势,采用统一订单簿机制和全链流动性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了流动性碎片化问题。对交易用户而言,链上订单簿提供实时市场价格和高效订单匹配,确保透明、流畅的交易体验;全链流动性聚合则显著提升了交易深度和执行效率。这种创新设计为去中心化交易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可能。
作者: Minnie
译者: Paine
审校: Edward、KOWEI、Elisa、Ashley、Joyce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复制、传播或抄袭本文将违反《版权法》,Gate 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