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2024年上半年EVM链钓鱼攻击导致26万名用户损失3.14亿美元,Permit、Permit2等签名授权成为主要攻击手段。文章通过真实案例揭示黑客通过伪造相似地址(首尾字符相同)实施钓鱼,并详细解析五种常见攻击方式:1)Permit离线授权钓鱼;2)Uniswap Permit2无限授权风险;3)虚假空投Claim诱导;4)相似地址转账欺诈;5)常规授权签名漏洞。建议用户使用Scam Sniffer等安全插件核查授权,采用冷热钱包分级管理资产,转账时务必完整校验地址。安全警示:链上交互需保持高度警惕,避免随意签署不明签名请求。

记得之前在社群交流时看到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你不知道谁在获取收益,那么很可能你就是那个”被收益”的人。这句话在加密钱包安全领域同样适用——当我们对某个操作模棱两可时,每一次链上交互或签名都可能成为资产流失的开端。

Scam Sniffer最新发布的2024年网络钓鱼报告显示,仅上半年以太坊生态链上就有26万用户遭遇钓鱼攻击,损失金额高达3.14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2.95亿美元损失,网络钓鱼俨然成为区块链安全的最大威胁。下图清晰展示了这一严峻态势。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报告指出,当前绝大多数ERC20代币盗窃都源于钓鱼签名,包括Permit离线授权、Increase Allowance授权额度提升以及Uniswap Permit2等签名方式。这些攻击手法正在成为黑客的惯用伎俩。

最近有位用户反映了一个典型问题:6月14日从Coinbase Wallet向币安转账3笔资金,只有第一笔成功到账,后续两笔杳无音讯。通过Etherscan查询发现,实际上有三笔转账记录,但后两笔显示交易失败状态。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深入查看失败交易的错误提示显示”合约执行错误”,根据Etherscan官方说明,这种情况只会扣除Gas费而不会真正转出资产。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确认资金是否确实离开发送方钱包,如果确认丢失则需要联系交易发起平台协助处理。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在日常交易中养成记录习惯非常重要。建议使用Excel等工具详细记录每笔交易的流向、金额和时间,这样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对照链上数据进行排查。我自己就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每笔交易都会记录并备注相关注意事项。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这位用户的钱包面临更严重的威胁——已被黑客盯上。如图所示,在用户完成一笔1万美元的Swap操作后,黑客立即创建了多个伪装地址。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这些钓鱼地址精心设计成与真实地址相似的模式,比如真实地址是0x8F773…f103,而钓鱼地址则是0x8F7cC…f103和0x8F776…f103。如果不仔细核对全部字符,很容易误将资金转入黑客钱包。更明显的是,这些交易在Etherscan上已被标记为Fake_Phishing。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关于Etherscan的使用技巧,很多人不知道默认会隐藏无效交易和零转账记录。要查看完整数据,需要在设置中开启高级功能选项。同时也可以在设置中将界面切换为简体中文,或者使用Oklink等多链浏览器。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对于大额资产保管,我采取分级管理策略:一级冷钱包使用断网的苹果设备存储长期不动用的资产;二级热钱包用于大额转账但不进行任何dApp授权;三级则是数十个小额测试钱包,用于项目交互和空投实验。虽然管理稍显繁琐,但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

在众多钓鱼方式中,Permit攻击尤为典型。它通过诱导用户签署离线授权,使黑客能够调用Transfer From函数转移资产。这种攻击具有一次性特征,不会持续威胁钱包安全。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Uniswap Permit2则是更复杂的变种。作为代币审批中间件,它虽然提升了交易效率,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默认无限授权的特性使得一旦签名被窃取,所有授权资产都可能面临风险。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防范这类攻击可以借助Scamsniffer等浏览器插件,或使用Revoke Cash定期清理不必要授权。最重要的是保持警惕,不轻易签署不明来源的授权请求。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空投钓鱼同样值得警惕。那些突然出现在钱包里的NFT或代币,往往附带钓鱼网站链接。一旦进行Claim操作,就可能授权黑客转移资产。切记不要贪图小利,对来路不明的空投保持距离。

地址相似钓鱼则更具迷惑性。今年5月就发生过一起典型案例,某巨鲸因误认首尾相似地址,损失了价值7000万美元的WBTC。防范之道在于建立地址白名单,大额转账前务必完整核对地址。

如何防范钱包安全风险:揭秘黑客利用Permit和Uniswap Permit2授权签名的钓鱼手段

总之,钱包安全无小事。从授权管理到地址核对,从资产分配到日常记录,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在这个黑客手段层出不穷的时代,唯有谨慎才能守护好我们的数字资产。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5851.html

CHAINTT的头像CHAINTT
上一篇 2025年7月28日 上午8:07
下一篇 2025年7月28日 上午8:44

相关推荐

  • Restaking再质押的独特优势与创新应用解析

    以太坊再质押赛道通过EigenLayer等协议将主网安全性货币化,形成”ETH质押-LSD流动性质押-再质押”三层收益叠加体系。该机制本质是债务驱动的温和通胀模型:底层ETH提供4%基准收益,LSD需更高收益维持stETH锚定,再质押则需覆盖双重成本并发行LRT代币扩大信用。这种结构类似”三角债”经济,依赖ETH价值支撑整个体系的流动性,一旦收益率无法覆盖层级成本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尽管存在杠杆隐患,但再质押通过标准化以太坊安全性为Rollup等提供廉价解决方案,推动资本效率提升。最终所有收益仍将回归ETH价值捕获,维持其在PoS生态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9月14日
    37700
  • 警惕恶意修改RPC节点骗局:揭秘新型加密货币资产盗窃手法

    新型USDT骗局预警 近期出现针对imToken用户的线下交易骗局,骗子诱导用户修改ETH节点RPC至恶意地址(如tenderly.co/fork节点),利用Tenderly Fork功能伪造USDT余额。作案流程:先小额转账1 USDT+0.002ETH获取信任→引导修改RPC→伪造大额到账假象→用户支付矿工费时发现被骗。慢雾安全团队通过MistTrack追踪发现,单个诈骗地址已实施3起诈骗,资金最终流向被标记为”杀猪盘”的地址。该骗局通过篡改区块链数据实施欺诈,提醒用户切勿随意更改RPC设置。

    2025年8月26日
    2900
  • 区块链安全:无限铸币攻击原理与防范措施全解析

    Web3旨在摆脱中心化机构干涉,但智能合约漏洞导致无限铸币攻击频发。黑客通过篡改DeFi项目铸币功能,超发代币并抛售获利,造成项目巨额损失,如Cover协议、Paid网络等案例。防范措施包括智能合约审计、多签名钱包和实时监控。未来需完善法律框架与安全规范,目前DeFi领域攻击已减少50%,但项目方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2025年9月12日
    5000
  • 瑞士Borg因合作伙伴API遭入侵损失4100万美元SOL,收益计划受影响

    瑞士加密平台SwissBorg因合作方API遭攻击被盗4100万美元,涉及SOL Earn策略用户,约占用户总数1%及管理资产的2%。公司承诺全额赔付,已启用资金库并联合安全团队追回资产,强调主平台安全未受影响。

    2025年9月9日
    2100
  • 全面解析Paradigm与Lido投资的再质押协议Symbiotic

    再质押协议Symbiotic近期完成5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Paradigm和Cyber Fund领投。作为EigenLayer的潜在竞争对手,Symbiotic支持ERC-20代币质押,提供模块化设计、风险最小化和高资本效率等优势。其生态已吸引近20家合作伙伴,包括Ethena、Hyperlane等。该协议的推出标志着巨头VC间的博弈加剧,或将为DeFi赛道注入新活力。

    2025年8月6日
    56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风险提示:防范以"数字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