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在多链生态系统中,桥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实现跨链价值流动的基础设施,就像资金乐高一样构建着整个生态。随着空投热潮的兴起、用户对低交易费用的需求增长,以及开发者对区块空间的渴求,桥梁已经成为DeFi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桥梁必须构建强大的协议,在降低成本和提升速度的同时,保持与加密货币核心价值的一致性:去中心化、无许可性和抗审查性。
过去关于桥梁安全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消息桥的验证者集上。但随着意图驱动桥梁的日益普及,我们需要将安全性讨论的范围扩展到这些基于意图的系统。
Connext、Across和DLN是意图驱动设计的早期探索者。直到UniswapX的出现,”意图”这个术语才真正流行起来。UniswapX的白皮书详细解释了他们的跨链转移方法,这种方法与早期桥梁类似但有一个关键创新:他们将用户签署的订单称为”意图“,这个术语由此开始广泛传播。很快,整个行业都开始采用这个术语,催生了”意图驱动桥梁”这一新概念。
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SynapseRFQ和Squid(特别是其Boost功能)等桥梁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用户越来越认识到这些桥梁提供的快速执行和优质体验。关于意图驱动桥梁的讨论日益增多,许多人认为它们代表了桥梁发展的未来方向。
本文将对两个流行的意图驱动桥梁(Across V2和DLN)中的订单流执行进行数据驱动的研究,分析它们当前实施中的权衡取舍和潜在瓶颈。
为了保持一致性,我们将使用”代理”一词来指代满足意图的第三方实体。在不同的意图协议中,这些实体可能被称为求解者、解析器、搜索者、填充者、接收者或中继者等。
代理 = 解决者 + 解决者 + 搜索者 + 填充者 + 接受者 + 中继者。
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创新设计!
理解基于意图的桥梁
意图驱动桥梁旨在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跨链订单执行。为实现这一目标,它们引入了在桥梁运营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第三方代理:
这些代理在目标链上为用户提供所需的资产,他们使用自有资金预先提供用户需要的资产。虽然用户可以即时获得资金,但代理面临着由于最终性风险(也称为重组风险)导致的偿还延迟或损失的风险。作为承担这些风险的回报,代理会收取服务费。这可以看作是代理提供的短期贷款,用户支付便利费以获得快速执行。
根据桥梁的具体设计,代理可能在不同链上以各种代币获得偿还。由于这种设计特点,代理必须频繁进行再平衡并在各链之间保持流动性。随着支持的链和资产数量增加,代理的运营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这使得意图驱动桥梁的扩展面临挑战。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Across V2和DLN中的订单流执行情况。为支持我们的分析,我们将使用Anera Labs仪表板”照亮跨链意图领域“中的数据,这些数据收集于2024年1月26日至2月2日这一周。
我们的分析揭示了几个关键发现:少数代理几乎赢得了所有的订单流;获得最多订单流的代理通常由协议背后的团队运营;代理之间缺乏对每个订单的竞争,相当比例的拍卖只有一个投标者;在代理层面,意图驱动桥梁明显存在集中化风险,这带来了与活性、抗审查性和订单流执行质量相关的风险。
让我们更具体地探讨这些问题:
代理集中化风险
Across有22个代理,DLN有26个代理参与订单流竞标。但仔细观察发现,只有少数代理几乎赢得了所有订单流。
来源:照亮跨链意图领域
在Across平台上,单个代理通常赢得大多数超过500美元的订单。这种市场份额主导地位在超过25,000美元的订单中更加明显,其中一个代理赢得了超过97%的交易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较小的交易(最高250美元),Across保持了更具竞争性的系统,虽然仍有一个代理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优势仅限于订单流的一小部分。
在Across平台上,小额转账对代理更具吸引力,因为这类交易的利润空间更大。这是因为燃气费用在小额转账中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当代理能够准确考虑燃气价格波动时,可以确保稳定的盈利能力。
Across平台上小额转账对代理更具盈利性。来源:Across内部数据
因此,随着更多代理意识到Across平台的潜在收益,他们受到激励加入并竞争这些交易。相比之下,DLN显示出更极端的集中化情况,一个代理在所有订单规模范围内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赢得了近80%的订单流。对于超过25,000美元的订单,同一代理捕获了超过95%的订单流。
委托-代理问题:依赖协议运营代理的风险
运营代理并非易事。正如研究论文《基于意图的市场分析》所讨论的,实体在基于意图的系统中设立代理并竞争面临多重障碍:需要大量资本和复杂工具来管理跨链库存;代理可能承担拥堵成本;还必须解决一系列法律合规问题。
这些挑战使得许多潜在参与者望而却步,因为潜在利润可能无法弥补所需投入。因此,协议团队往往最终自己运营主要代理,因为他们的成功与协议表现直接相关。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Across平台上,由Risk Labs(Across和UMA的团队)运营的一个代理处理了惊人的92.8%的总订单流。这种高度集中的活动突显了Risk Labs在当前Across V2运营框架中的核心角色。
在DLN的案例中,三个代理处理了大部分订单流。交易模式和代理行为表明这些代理关系密切,很可能由DLN团队运营,这加剧了集中化的担忧。
这种协议过度依赖自身基础设施的情况远非理想,它引入了集中化风险,包括审查、单点故障以及潜在的租金提取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任何新兴市场都面临的经典”鸡与蛋”问题。
协议团队有责任运营早期代理以确保服务可靠性,这有助于建立系统信任并吸引更多用户和代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基于意图的桥梁系统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需要时间自然发展。但必须重视这个问题,确保团队努力减少自我依赖并吸引更多代理。
值得肯定的是,过去一年中越来越多的代理加入了基于意图的桥梁,这种竞争增加是积极信号。例如,Across提供了运行中继器的技术指南。随着桥梁吸引更多订单流,代理的利润机会增加,我们可以预期会有更多代理参与。但仍需在机制设计上做更多工作来激励新代理加入并保持竞争力。
基于意图桥梁中的集中控制风险
代理集中和对协议运营代理的依赖导致少数代理主导订单流履行。这种集中带来了多重风险:活跃性风险、监管担忧、审查问题、市场操控风险以及代理独占风险。
这一问题因意图桥梁中代理间缺乏竞争而加剧。在竞争较少的环境中,获胜代理可能更有安全感,更倾向于在利润减少时放弃订单履行。相比之下,更具竞争性的环境会激励代理履行承诺以维护声誉。
解决这些问题对确保基于意图桥梁的弹性、竞争力和可信度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随着平台成熟和更多代理加入,订单流分配将更加均衡。
像Cowswap这样的平台展示了竞争性意图系统的可能性,至少有17个代理争夺订单。其成功归功于精心设计的机制,包括对代理的结构化奖励和对未完成订单的处罚措施。
数据显示,Cowswap中领先代理占据约30%订单流,第二名约16.67%,第四名11%,第五和第六名各5%。值得注意的是,顶尖代理均非平台团队运营。这种分布表明每个代理都在积极竞争,确保拍卖环境保持动态。
Cowswap中代理的订单流分配。来源:Orderflow.art
订单流竞争不足的担忧
最后一个担忧与之前观点相关,强调这些平台上代理间缺乏竞争动态。分析显示,在Across中98.6%的交易没有面临竞争,DLN中91.9%的竞标没有对手,突显了竞争不足的问题。
竞标缺乏竞争意味着用户无法享受拍卖系统的好处,如最佳定价和快速执行。此外,这些拍卖的速度导向特性使与意图池同区域的代理获得优势,可能引入地理中心化风险。
竞争不足不一定意味着价格更高
《意向基础市场分析》的最新发现挑战了传统认知,提出寡头垄断可能导致更有利结果。这表明意向基础桥的价格和速度将根据代理数量、流动性来源等因素而变化,凸显了像LI.FI这样的聚合器的重要性。
由LI.FI提供支持的Jumper能够在不同桥梁间找到最佳价格。
开放性问题
尽管基于意图的桥梁日益流行,仍存在许多未解问题:如何平衡速度与活跃性保障?如何扩展到数千个链同时保持去中心化?代理数量如何影响竞争性?安全性和活跃性是否应与底层预言机解耦?如何激励更多实体成为代理?是否需要监控代理表现的透明仪表板?
行业需要进行协作对话和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当前决策将对桥梁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产生深远影响。
结束语
基于意图的桥梁代表着桥梁领域的创新突破,提供了卓越的用户体验。但必须认识到我们为此做出的权衡。虽然速度和高效吸引人,但这些优势不应以牺牲去中心化和抗审查性为代价。
当前基于意图的桥梁格局显示竞争不足,订单流主要由少数代理控制。运营代理的高门槛为新参与者设置了障碍。如果这是桥梁的未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各种规模的代理更容易参与竞争。
此外,对基于意图桥梁扩展能力的研究至关重要。在拥有数千条链的未来,管理跨链代币库存的复杂性将大幅增加,这可能使许多代理难以盈利。这些挑战可能无意中促使协议承担更多角色,导致中心化和延迟风险。
在LI.FI,我们支持桥梁设计的创新实验,相信基于意图的桥梁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视角。目前我们不仅支持像Across这样的基于意图桥梁,还直接集成代理以确保用户体验这一创新。
本分析旨在提供建设性反馈而非批评。基于意图的桥梁设计有其优势,但提醒我们需要构建不依赖少数参与者的稳健系统。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桥梁的未来,为更开放、高效和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做出贡献。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