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孟买堡垒区的星巴克时,我都会经过那座著名的亚洲协会图书馆。这座出现在无数电影胶片中的建筑,总让我想起它历经岁月而不变的特质。在思考如何解释数据可用性时,我尝试过寻找其他比喻,但最终发现这个图书馆的意象最为贴切。
来源-维基百科
让我们回到19世纪,想象亚洲协会图书馆是当时镇上为数不多的、甚至是唯一的图书馆。它不仅仅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更是维系整个城镇运转的信息中心。从出生证明到地契,从教育资料到文化文物,所有重要记录都保存在这里。这座图书馆一旦关闭或消失,整个城镇的运作都将陷入混乱。
在加密世界中,数据可用性(DA)解决方案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它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取验证和处理区块链交易所需的信息。如果没有可靠的数据可用性,区块链网络的完整性,特别是像rollup这样的扩展解决方案,将面临严重威胁。
从早期互联网到模块化区块链
互联网发展初期,每个在线企业都需要自行搭建全套基础设施。正如Shlok在AVS研究中指出的,这包括物理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软件许可、安全设施以及专业团队,总成本超过25万美元,耗时数月甚至一年。
很快,人们意识到将这些任务外包更符合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则。就像美国专注于高科技产品而中国擅长消费品制造一样,区块链架构也开始走向专业化。通过将不同功能分解为专门模块,整个生态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数据可用性的必要性
早期的区块链像以太坊一样处理所有事务:执行交易、达成共识、存储数据和结算交易。这种全包式做法很快遇到了瓶颈。随着模块化理念的兴起,区块链功能被分解为专门的层,每层专注于特定任务,从而实现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以太坊选择了将执行与共识和结算分离的路线,催生了以rollup为核心的扩展方案。然而,大量L2解决方案涌入EVM领域,导致以太坊区块空间竞争激烈,费用飙升。到2024年3月,L2产生了超过11,000 ETH的费用,按当时价格计算约3740万美元。
以太坊通过EIP-4844引入了blob空间来存储L2数据,费用在一个月内降至1.7k ETH,8月份进一步降至100 ETH左右,降幅达99%。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完全解决。
更深层次的挑战
尽管blob降低了存储成本,但仍面临两个主要问题:费用波动性难以预测,以及每个区块768kB的容量限制。考虑到以太坊区块最大约2.5MB,12秒的出块时间仅能提供约0.2MB/s的带宽,这远远无法满足去中心化应用的增长需求。
正是这些限制催生了Celestia、Avail、Near等专业DA解决方案。它们专注于确保数据可访问性和安全性,为可扩展的区块链网络提供必要基础设施。
EigenDA:以太坊的数据存储扩展
作为EigenLayer在以太坊上的主动验证服务(AVS),EigenDA具有几个独特特性。首先,它实现了15MB/s的高吞吐量,这得益于将共识与DA分离、使用纠删码和直接通信而非P2P网络。这种设计使EigenDA能够水平扩展,虽然目前运营商上限为200人。
其次,EigenDA采用ETH和EIGEN代币的双重质押机制,通过”主体间分叉“来惩罚恶意行为者,避免了依赖以太坊执行的高成本问题。
最后,EigenDA提供高度可定制性。通过”自定义仲裁”功能,两个独立组别可以同时验证数据可用性。Rollup还能用原生代币支付DA费用,并享有专用带宽。
然而,EigenDA面临两大挑战:200个运营商的上限可能限制未来发展,以及整个行业DA费用下降带来的盈利压力。能否突破这些限制,将决定EigenDA乃至整个区块链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未来走向。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