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 Agent、meme平台和Web3社交三大热门赛道的交汇处,clanker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崭露头角。这个集社交型meme发行平台、AI Agent和meme本身于一身的项目,能否超越meme领域的标杆pump.fun,成为Base生态乃至整个加密世界的新宠?
11月的Base生态迎来了持续三周的爆发式增长,clanker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截至2024年11月26日,clanker发行的首个meme代币CLANKER市值已突破7000万美元大关。更令人瞩目的是,自11月8日以来,该平台已孕育出LUM(3300万美元)、ANON(4600万美元)和CLANKER(7000万美元)三个市值超千万美元的meme代币,且涨势仍在延续。
其中,ANON代币背后的匿名发帖应用anoncast采用了ZK技术,获得了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的高度关注。Vitalik不仅在Warpcast上四次提及anoncast,更在11月21日主动购入ANON代币体验产品功能。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Vitalik近年来首次主动投资meme币,为项目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
这些成功案例让clanker逐渐成为Base生态中的”爆款meme制造机”。由Farcaster全栈工程师Jack Dishman和生态系统研发负责人@proxystudio.eth共同开发的这个AI代理,在短短两周内就发行了3500个代币,创造了420万美元的收入。
与pump.fun不同,clanker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完全基于Web3社交平台Farcaster运作。用户只需@clanker并描述代币需求,这个AI代理就能自动完成部署。LUM代币的诞生尤为特别,它是由两个AI代理aethernet和clanker通过对话协作完成的,开创了AI间协作发行代币的先河。
ANON代币则展现了clanker的另一个维度。这个由匿名用户在Supercast客户端中发起、通过clanker部署的项目,最终演化出了采用ZK技术的anoncast.org平台。持有ANON代币才能发帖的机制,加上Vitalik的背书,使其迅速破圈,市值稳定在4000万美元左右。
面对pump.fun在Solana生态取得的巨大成功——379万个meme币发行和3.6亿美元收入,clanker正在Base生态开辟一条差异化道路。其独特之处在于深度整合了Web3社交属性,采用更透明的费用分成模式(40%给创作者,60%归平台),以及将AI技术深度融入产品体验。
Base生态正在形成独特的”应用型meme”文化,与Solana的”纯粹赌博性meme”形成鲜明对比。从Degen到Higher、LUNA、Aethernet、LUM和CLANKER,这些项目或从meme发展成应用,或将应用以meme形式发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Farcaster核心团队甚至鼓励开发者采用”边做应用边发meme”的模式,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吸引更多用户和资金。
在Solana meme强势占领市场的背景下,Base生态通过clanker等创新项目开创的”应用型meme”路径,或许能为以太坊系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新的突破口。这种将实质性应用与meme文化相结合的模式,既吸引了真正的技术信仰者,也包容了加密世界中的交易者和投机者,展现出独特的生态活力。
声明:
- 本文转载自【Foresightnews】,著作权归属原作者【Joe,Foresight News】,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声明:文章不代表CHAINTT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 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aintt.cn/16976.html